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63,分27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仲连逃海(又作:仲连逃海上)
柴桑松菊
蜂虿
偶沮溺
晁董
武仲天下让
仲举思
陈仲灌园织屦
陈仲举
依社有狐
仲尼在川上
仲宣云乐
从军五首
存老马
中郎许仲宣
典故
一笑无秦帝
 
仲连逃海
 
仲连逃海上
 
却秦
 
却赏
 
耻帝秦
 
海见鲁连心
 
沧海难追
 
终挠赵帝秦
 
谈笑却秦军
 
跳东海
 
蹈东海
  
蹈沧州
 
蹈沧海
 
适赵解纷
  
鲁连归
 
鲁连解围
  
鲁连遗风

相关人物
鲁仲连


《战国策》卷二十〈赵策·秦围赵之邯郸〉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湣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柰何?」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见新垣衍曰:「东国有鲁仲连先生者,今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新垣衍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曰:「胜既已泄之矣。」新垣衍许诺。鲁连见新垣衍而无言。新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鲁仲连曰:「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皆非也。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其后二十馀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简释

蹈海:指不畏强敌,宁死不屈。唐李白《送岑徵君归鸣皋山》:“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例句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刘长卿 送卢侍御赴河北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李白 别鲁颂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李白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

鲁连所以蹈东海,古往今来称达人。 李颀 行路难

知爱鲁连归海上,肯令王剪在频阳。 杨巨源 赠张将军

适赵非解纷,游燕往无说。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

鲁连未必蹈沧海,应见麒麟新画图。 鲍溶 淮南卧病闻李相夷简移军山阴以靖东寇感激之下因抒长句

典故
柴桑松菊
 
蒋径
 
诩室

相关人物
羊仲
 
蒋诩


《太平御览》卷四百九〈人事部五十·交友四〉~207~2~
东汉·赵歧《三辅决录》卷一:「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唯羊仲、裘仲从之游,二仲皆雅廉逃名之士。」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辞·归去来〉~2026~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典故 
相关人物
臧文仲


《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邾人以须句故出师。公卑邾,不设备而禦之。臧文仲曰:「国无小,不可易也。……君其无谓邾小。蜂虿有毒,而况国乎?」

例句

岁在作噩年,铜梁摇虿毒。 吴融 绵竹山四十韵

三衢蜂虿陷城池,八咏龙韬整武貔。 贯休 贺郑使君

典故
偶沮溺
 
吾非斯人谁与归
  
问津人返
 
效沮溺
 
沮叟
  
沮溺心
 
沮溺耕
 
津难问
  
耦耕夙约
 
耦耕身
 
长沮桀溺
 
长沮溺
 
门长沮

相关人物
子路(仲由)
 
孔子
 
桀溺
 
长沮


《论语注疏·微子》~65~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例句

从他烟棹更南去,休向津头问去程。 司空图 淅上(作江淅上是今郧阳府地在秦楚之交故有秦云楚两之句)

苦作南行约,劳生始问津。 周贺 赠皎然上人(一本无皎字)

有待时未知,非关慕沮溺。 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

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 方干 上越州杨严中丞

滔滔天下者,何处问通津。 李咸用 春日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李德裕 忆平泉杂咏忆春耕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李白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滔滔可问津,耕者非长沮。 李绅 忆登栖(一作西)霞寺峰(效梁简文。一本下有怀望二字)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

不能师孔墨,何事问长沮。 王维 赠东岳焦炼师

谁借楚山住,年年事耦耕。 皎然 兵后与故人别予西上至今在扬楚因有是寄

若问幽人意,思齐沮溺贤。 耿湋 东郊别业

沮溺时返顾,牛羊自相引。 钱起 自终南山晚归

谁知问津客,空作扬雄嘲。 长孙佐辅 山行书事

岂念嘉遁时,依依偶沮溺。 陶翰 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

方愿沮溺耦,淡泊守田庐。 韦应物 秋郊作

愚者世所遗,沮溺共耕犁。 韦应物 答库部韩郎中

君当先行我待满,沮溺可继穷年推。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

问津惊弃置,投刺忽踟蹰。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问津见鲁俗,怀古伤家丘。 高适 鲁西至东平

桂攀明月曾观国,蓬转西风却问津。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

典故
相关人物
晁错
 
董仲舒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文苑列传下·刘蕡〉~5077~
是岁,左散骑常侍冯宿、太常少卿贾餗、库部郎中庞严为考策官,三人者,时之文士也,睹蕡条对,叹服嗟悒,以为汉之晁、董,无以过之。言论激切,士林感动。
典故
南入箕颍
 
巢由洗耳
 
思洗耳
 
挂瓢洗耳
 
有耳莫洗
 
武仲天下让
   
洗耳高人
 
牵犊
 
箕山客
 
箕山高节
  
箕颍客
 
耳本不闻
 
许由耳

相关人物
 
许由
 
巢父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22~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十一〈琴曲歌辞·琴操·箕山操〉~307~
箕山操,许由作也。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以手掬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损之。以清节闻于尧,尧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为天子。于是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一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所以贪天下也。」使者还,以状报尧。尧知由不可动,亦已矣。于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乃临河洗耳。樊坚见由方洗耳,问之:「耳有何垢乎?」由曰:「无垢,闻恶语耳。」坚曰:「何等语者?」由曰:「尧聘吾为天子。」坚曰:「尊位,何为恶之?」由曰:「吾志在青云,何乃劣为九洲伍长乎。」于是樊坚方且饮牛,闻其言而去,耻饮于下流。于是许由名布四海。尧既殂落,乃作箕山之歌曰:「云云,许由死,遂葬于箕山。」
《艺文类聚》卷三十六〈人部二十·隐逸上〉~639~
许由,字武仲,尧舜皆师之,与齧缺论尧而去,隐乎沛泽之中,尧舜乃致天下而让焉。曰:「十日并出,而爝火不息,其光也不亦难乎。夫子为天子,则天下治,我由尸之,吾自视缺然。」许由曰:「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吾将为宾乎。」乃去。宿于逆旅之家,旦而遗其皮冠,巢父闻由为尧所让,以为污,乃临池水而洗其耳。池主怒曰:「何以污我水!」由乃退而遁耕于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之下。
《高士传·巢父》
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闻贪言,负吾之友矣!」遂去,终身不相见。
《高士传·许由》
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后隐于沛泽之中。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齧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尧。」曰:「奚谓邪?」曰:「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没,葬箕山之巅,亦名许由山,在阳城之南十馀里。尧因就其墓,号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世世奉祀,至今不绝也。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222~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閒,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殁,葬此山,亦名许由山。』在洛州阳城县南十三里。」

简释

洗耳:指隐士清高脱俗。唐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之二“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


例句

心到物自闲,何劳远箕颍。 元稹 表夏十首之二

闻道鹤书徵,临流还洗耳。 孟浩然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

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 寒山 诗三百三首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蹠。 李白 古风

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 李白 山人劝酒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李白 田园言怀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李白 笑歌行

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 李白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巢许在高颍,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李华 咏史十一首

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 杜甫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之二

足明箕颍客,荣贵如粪土。 杜甫 贻阮隐居

薄世临流洗耳尘,便归云洞任天真。 汪遵 箕山

夙怀慕箕颍,晚节期松筱。 白居易 和我年三首之三

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 白居易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印事咏怀题于石上

持此一日高,未肯谢箕颍。 皎然 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人

幽人蹈箕颍,方士访蓬瀛。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

颍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 韩愈 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

便当提携妻与子,南入箕颍无还时。 韩愈 赠侯喜

典故
一榻依陈
 
一榻容孺子
 
一榻容孺紫
 
一榻陈蕃
 
一榻高悬
 
下尘榻
  
下榻荣
 
下榻见贤
 
仲举思
 
优贤榻
 
延榻
 
徐孺榻
    
悬踏
 
拂榻
 
招徐稚
  
挂尘榻
  
故榻
 
榻尘
 
榻正悬
 
榻留徐稚
 
榻空悬
 
留宾榻
 
登榻
   
至两榻
 
旧榻悬尘
   
郡斋榻
 
陈公榻
  
陈蕃怜
 
陈蕃悬榻
  
陈蕃礼高士
 
陈蕃解榻
 
高人榻
 
高悬一榻

相关人物
周璆
 
徐稚
 
陈蕃(字仲举)


《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徐稚〉~746~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后汉书》卷六十六〈陈王列传·陈蕃〉~259~
太尉李固表荐,徵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璆字孟玉,临济人,有美名。民有赵宣葬亲而不闭埏隧,因居其中,行服二十馀年,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郡内以荐蕃,蕃与相见,问及妻子,而宣五子皆服中所生。蕃大怒曰:「圣人制礼,贤者俯就,不肖企及。且祭不欲数,以其易黩故也。况乃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诳时惑众,诬污鬼神乎?」遂致其罪。

简释

徐孺榻:指礼贤重才,或指礼遇宾客。唐孟浩然《荆门上张丞相》:“坐登徐孺榻,濒接李膺杯。”


例句

解榻招徐稚,登楼引仲宣。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

何武劾腐儒,陈蕃礼高士。 刘禹锡 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

陈蕃待客应悬榻,宓贱之官独抱琴。 刘长卿 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

陈蕃悬榻待,谢客枉帆过。 刘长卿 送李校书适越谒杜中丞

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 刘长卿 送贾三北游

酒倦临流醉,人逢置榻迎。 司空曙 送张弋

知从江仆射,登榻更何人。 司空曙 送柳震归蜀

陈公有贤榻,君去岂空还。 司空曙 送郑况往淮南

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 孟浩然 荆门上张丞相

郡守虚陈榻,林间召楚材。 孟浩然 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

徒郁仲举思,讵回道林辙。 宋之问 见南山夕阳召监师不至

解榻皆五侯,结交尽群英。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颁条忝贵郡,悬榻久相望。 崔善为 答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

置榻恩逾重,迎门礼自卑。 崔融 哭蒋詹事俨

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

忽望题舆远,空思解榻游。 张九龄 钱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

才子登科去,诸侯扫榻迎。 张乔 送友人归袁州

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 张垍 奉和岳州山城

去官惭比谢,下榻贵同徐。 戴叔伦 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

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管宁穿亦坐,徐孺去常悬。 李德裕 恩山居一十首忆葛胜木禅床

深谢陈蕃怜寂寞,远飞芳字警沉迷。 李涉 和尚书舅见寄

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 李白 奉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 李白 寄崔侍御

宾馆尽开徐稚榻,客帆空恋李膺舟。 李群玉 将欲南行陪崔八宴海榴亭

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后堂。 杜审言 赠崔融二十韵

李门余妄进,徐榻君恒设。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徐榻不知倦,颍川何以酬。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还将徐孺子,处处待高人。 杜甫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山深水增波,解榻秋露悬。 杜甫 赠李十二丈别

解榻再见今,用才复择谁。 杜甫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

南昌一榻延徐孺,楚国千钟逼老莱。 杜荀鹤 和友人见题山居水阁八韵

郑乡空健羡,陈榻未招延。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榻因徐孺解,醴为穆生陈。 窦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

庾亮楼何阨,陈蕃榻更崇。 窦庠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仆射

自当徐孺榻,不是谢公亭。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

定知有客嫌陈榻,从此无人上庾楼。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

使君延上榻,时辈仰前程。 罗隐 南康道中

一榻偶依陈太守,三年深忆祢先生。 罗隐 安陆赠徐砺

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 罗隐 重送朗州张员外

含情非迟客,悬榻但生尘。 羊士谔 早春对雨

谁敢强登徐稚榻,自怜还学谢安吟。 蒋肱 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

宾馆尽开徐稚榻,客帆空恋李膺舟。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

重花不隔陈蕃榻,修竹能深夫子墙。 钱起 寻司勋李郎中不遇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 韦应物 送豆卢策秀才

置榻宿清夜,加笾宴良辰。 韦应物 送陆侍御还越

郡有优贤榻,朝编贡士诏。 韦应物 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

好贤常解榻,乘兴每登楼。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叨承解榻礼,更得问缣游。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解榻情何限,忘言道未殊。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典故
陈仲灌园织屦
 

《孟子注疏》卷六下〈滕文公章句下〉~9~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蹠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蹠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
《列女传》卷二〈贤明传·楚于陵妻〉~48~
楚王闻于陵子终贤,欲以为相,使使者持金百镒,往聘迎之,于陵子终曰:「仆有箕帚之妾,请入与计之。」即入,谓其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可乎?」妻曰:「夫子织屦以为食,非与物无治也。左琴右书,乐亦在其中矣。夫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于是子终出谢使者而不许也。遂相与逃,而为人灌园。君子谓于陵妻为有德行。诗云:「愔愔良人,秩秩德音。」此之谓也。
典故
陈仲举

相关人物
陈蕃


《后汉书》卷六十六〈陈王列传·陈蕃〉~259~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埶家郎所谮诉,坐免归。顷之,徵为尚仆射,转太中大夫。八年,代杨秉为太尉。蕃让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臣不如太常胡广。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刑徒李膺。」帝不许。……初,桓帝欲立所幸田贵人为皇后。蕃以田氏卑微,窦族良家,争之甚固。帝不得已,乃立窦后。及后临朝,故委用于蕃。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徵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
典故
依社有狐
 
城社有狐
 
相关人物
管仲


《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说三〉~
故桓公问管仲:「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陀,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閒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例句

庙堂虽稷契,城社有狐狸。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诳天犹指鹿,依社尚凭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彘肥因粪壤,鼠稳依社坛。 白居易 叹鲁二首

典故
仲尼在川上
 
似川逝
  
叹逝川
 
委逝川
 
川上逝
 
等逝川
 
临川孔尼叹
 
临长川
 
逐逝川
      
随逝川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子罕》~8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例句

西沉浮世日,东注逝川波。 于武陵 感情

昔为昼锦游,今成逝川路。 储光羲 陆著作挽歌

行经阙里自堪伤,曾叹东流逝水长。 刘沧 经曲阜城

延年之道既无计,不免将身归逝水。 吴筠 寄白龙洞刘道人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吴融 子规

英雄倾夺何纷然,一盛一衰如逝川。 孙逖 丹阳行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崔曙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阙下。 张九龄 忝官二十年

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 徐浩 宝林寺作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李白 古风

溧水通吴关,逝川去未央。故人万化尽,闭骨茅山冈。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 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东山妓逐飞花散,北海尊随逝水空。 李群玉 哭郴州王使君

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长生。 李群玉 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侍御题松竹联句

叹逝颓波速,缄词丽曲春。 武元衡 和杨三舍人杨君见征鄙词因以继和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王勃 秋江送别二首

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王维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苍然古溪上,川逝共凄其。 皎然 同李洗马入馀不溪经辛将军故城

昨得耶溪信,翻为逝水悲。 皎然 哭觉上人

如今成逝水,翻使恨流年。 皎然 经仙人渚即沈山下古人沈义白日升仙处

讵期危露尽,相续逝川流。 苏颋 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章

自古浮华能几几,逝波终日去滔滔。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举世只知嗟逝水,无人微解悟空花。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盛德方清贵,旋闻逐逝波。 贯休 追忆冯少常

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骆宾王 晚度黄河

小谏才埋玉,星郎亦逝川。 齐己 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

典故
仲宣云乐
 
从军乐
 
王粲向旌旗
 
王粲从军
 
王粲投笔
 
王粲有依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军戎·从军诗五首〉~269~
从军有苦乐,但闻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陈赏越丘山,酒肉踰川坻。军人多饫饶,人马皆溢肥。徒行兼乘还,空出有馀资。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尽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简释

从军乐:咏从军。唐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陈琳书记好,王粲从军乐。”


例句

陈琳书记好,王粲从军乐。 刘长卿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 吴融 登汉州城楼

汉兵将灭虏,王粲始从军。 孟浩然 送吴宣从事

王粲有所依,元瑜初应命。 孟郊 送韩愈从军

手执王粲笔,闲吟向旌旗。 曹邺 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

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去去从军乐,雕飞代马豪。 杜牧 送苏协律从事振武

王粲暂停笔,吕虔初佩刀。 杜牧 送苏协律从事振武

飞控著鞭能顾我,当时王粲亦从军。 裴度 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

从军谁谓仲宣乐,入室方知颜子贫。 钱起 过张成侍御宅

自有从军乐,何须怨解携。 韩翃 送戴迪赴凤翔幕府

典故
从军五首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三国魏·王仲宣(粲)《从军诗五首》
唐·李善注引《魏志》曰:「建安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张鲁,鲁及五子降。十二月,至自南郑。是行也,侍中王粲作五言诗以美其事。」

例句

悟主一言那可学,从军五首竟徒为。 窦牟 秋夕閒居对雨赠别卢七侍御坦

典故
存老马
 
孤竹马
 
穷途老马
 
老马
 
老马知路
 
老马知道
  
老马迷路
  
马知归路
 
马知津
 
马识山川
 
马识边秋
 
马识金铃

相关人物
管仲


《韩非子》卷七〈说林上〉~43~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焉。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简释

老马:喻指阅历经验丰富者。唐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之一:“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例句

风沙移道路,仆马识山川。 姚合 送李琮归灵州觐省

征鸿辞塞雪,战马识边秋。 李频 送友人往振武

蜀马知归路,巴山似旧游。 李频 送友人游蜀

家僮谙禁掖,厩马识金铃。 杜牧 分司东都寓都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 江汉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杜甫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之一(李嗣业以镇西北庭兵同郭子仪讨安庆绪。安西即镇西旧名也。)

负剑渡颍水,归马自知津。 独孤及 壬辰岁过旧居

典故
中郎许仲宣
 
倒屐
 
倒屟
  
倒屣相迎
 
倒屣迎
 
倒迎门屣
 
倒凫舄
 
蔡邕许
 
迎君倒屣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蔡邕

参考典故
书籍相与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597~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简释

倒屣迎:指对贤才尊重,或指对宾客热情。唐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画畏开厨走,来蒙倒屣迎。”


例句

兴比乘舟访,恩怀倒屣亲。 司空曙 送高胜重谒曹王

贱子曾尘国士知,登门倒屣忆当时。 吴融 偶题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孟浩然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今朝忽枉嵇生驾,倒屣开门遥解颜。 崔兴宗 酬王维卢象见过林亭

俗赖褰帷谒,人欢倒屣迎。 张南史 独孤常州北亭

章仇尚书倒屣迎,飞笺络绎奏明主。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 李白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倒屣喜旋归,画地求所历。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

画畏开厨走,来蒙倒屣迎。 王维 春过贺遂员外药园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王维 辋川别业

忽闻扣户醉吟声,不觉停杯倒屣迎。 白居易 喜裴涛使君携诗见访醉中戏赠

中郎何为者,倒屣惊座宾。 萧颖士 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之五

忽听款扉响,欣然倒屣迎。 钱起 赠李十六

少俊蔡邕许,长鸣唐举知。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國語辭典》:蹈海  拼音:dào hǎi
1.投海、跳海。晋。陆机 演连珠五○首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强,不能反蹈海之志。」
2.航海。比喻危险。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较之往时蹈海之危,固已万万。」
《漢語大詞典》:鲁连子(魯連子)
见“ 鲁连 ”。
《國語辭典》:鲁连(魯連)  拼音:lǔ lián
战国时齐人鲁仲连。参见「鲁仲连」条。
《國語辭典》:鲁连蹈海(魯連蹈海)  拼音:lǔ lián dào hǎi
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周游列国到赵国时,正逢秦兵围赵都邯郸。魏王因惧秦而派辛垣衍劝说赵王尊秦为帝。鲁仲连和他激辩,并义正词严的表示:宁愿跳海而死,也不做暴秦的臣民。典出《战国策。赵策三》。后比喻宁死也不受强敌屈辱的节操。清。吴伟业〈东莱行〉:「鲁连蹈海非求名,鸱夷一舸宁逃生。」
《國語辭典》:鲁连(魯連)  拼音:lǔ lián
战国时齐人鲁仲连。参见「鲁仲连」条。
《漢語大詞典》:蜂虿(蜂蠆)
亦作“蠭蠆”。
(1).蜂和虿。都是有毒刺的螫虫。国语·晋语九:“蜹蚁蜂蠆,皆能害人,况君相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侍御史谓之掐毒,言如蜂蠆去其芒刺也。” 清 唐甄 潜书·全学:“士或遇蠭蠆而色变,触棘刺而失声。”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三:“小小的讥刺可以惨于蜂虿,小小的慰借可以暖于春阳。”
(2).比喻恶人或敌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摧压鲸鯢,抵落蜂蠆。” 唐 杜甫 《遣愤》诗:“蜂蠆终怀毒,雷霆可振威。” 唐 元稹 《授李愿检校司空宣武军节度使制》:“一战而蜂蠆尽歼,不时而梟獍就戮。”
(3).比喻狠毒凶残。《文馆词林》卷六六二引《太宗文皇帝伐辽手诏》:“弑逆其主,酷害其臣,窃据边隅,肆其蜂蠆。”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我国家朝堂,汝安得恣蜂蠆而狼顾耶!” 明张景《飞丸记·故旧存身》:“梟獍狼豺,误触髭髯戟两腮,蜜口生茶蕒,笑脸藏蜂蠆。” 清 郑燮 《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 始皇 虎狼其心,蠭蠆其性,烧经灭圣,欲剜天眼而浊人心,故身死宗亡国灭,而遗经復出。”
(4).指蜂尾的刺。亦比喻毒害或困难等不大。《好逑传》第一回:“ 铁公子 道:‘蜂蠆小难,若不能为兄排解,则是古有豪杰,今无英雄矣,岂不令 郭解 冷齿?’” 孙中山 《党员要注重宣传的奋斗》:“好像守门的蜂,尾上藏有蜂蠆,知道它的职务,是保护全羣安全的。”
《漢語大詞典》:虿毒(蠆毒)
蠆尾之毒。亦比喻祸害,毒害。周书·晋荡公护传:“ 护 志在无君,义违臣节。怀兹蠆毒,逞彼狼心。”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竞蠆毒於蜂宗,扇梟首於鸟俗。”旧唐书·高适传:“陛下因此履 巴山 、 剑阁 之险,而幸 蜀 中,避其蠆毒,未足为耻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摈斥制外,弹纠司扃,以断蠆毒之尾。”
《國語辭典》:问津(問津)  拼音:wèn jīn
1.津,渡口。问津指询问渡口的所在。《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2.探询、洽问。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果然渐渐的有人问津,后来声名一天大似一天,买新书的都要到开通书店。」
《國語辭典》:沮溺  拼音:jū nì
春秋时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见《论语。微子》。
《國語辭典》:耦耕  拼音:ǒu gēng
两人并耕。宋。苏轼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词:「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漢語大詞典》:晁董
汉 代 晁错 和 董仲舒 的并称。宋史·王十朋传:“学者争传诵其策,以拟 晁 董 。”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文章过 晁 董 ,对丹墀已膺天宠。”
《國語辭典》:洗耳  拼音:xǐ ěr
1.本指尧聘许由为九州长,许由厌闻世事,洗耳于颍水滨。见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后比喻不愿过问世事。《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2.比喻专心、恭敬的聆听。元。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薰洗耳听。」
《漢語大詞典》:洗耳翁
指 许由 。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四:“世无洗耳翁,谁知 尧 与 跖 !”参见“ 洗耳 ”。
分類:许由
《國語辭典》:洗耳  拼音:xǐ ěr
1.本指尧聘许由为九州长,许由厌闻世事,洗耳于颍水滨。见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后比喻不愿过问世事。《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2.比喻专心、恭敬的聆听。元。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薰洗耳听。」
《國語辭典》:箕颍(箕潁)  拼音:jī yǐng
箕山与颍水。相传是许由避居之处。后用以比喻隐居或隐者的居所。《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徐干诗》:「少无宦情,有箕颍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梁书。卷一五。谢胐传》:「遂敛迹康衢,拂衣林沚,抱箕颍之馀芳,甘憔悴而无闷。」
《國語辭典》:下榻  拼音:xià tà
汉朝南昌太守陈蕃,不喜宾客,惟敬重徐稚,特设一榻,徐来则放下接待,去则悬起。见《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指礼贤下士,留客歇宿。后指投宿、住宿。《三国演义》第四回:「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
《漢語大詞典》:徐榻
见“ 徐稺榻 ”。
《漢語大詞典》:徐稚榻
指 东汉 陈蕃 为 徐稺 特设之榻。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事见《汉书·徐稺传》。后用为好客之典。 唐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宾馆尽开 徐稺 榻,客帆空恋 李膺 舟。”亦省称“ 徐榻 ”。 唐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李 门余妄进, 徐 榻君恒设。”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旋以 孔 罇引满, 徐 榻解悬。”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月满西堂,復陈 徐 榻,清风动竹,故人倘来。”《花月痕》第十五回:“三更凉梦回 徐 榻,一夜西风瘦 沈 郎。”
分類:陈蕃太守
《漢語大詞典》:徐稚榻
指 东汉 陈蕃 为 徐稺 特设之榻。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事见《汉书·徐稺传》。后用为好客之典。 唐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宾馆尽开 徐稺 榻,客帆空恋 李膺 舟。”亦省称“ 徐榻 ”。 唐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李 门余妄进, 徐 榻君恒设。”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旋以 孔 罇引满, 徐 榻解悬。”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月满西堂,復陈 徐 榻,清风动竹,故人倘来。”《花月痕》第十五回:“三更凉梦回 徐 榻,一夜西风瘦 沈 郎。”
分類:陈蕃太守
《國語辭典》:悬榻(懸榻)  拼音:xuán tà
汉代陈蕃做太守时不接宾客,惟与徐稚相善,稚来,特设一床榻,徐稚走后,即将床榻悬挂起来。见《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后指以礼接待贤人。北周。庾信〈园庭〉诗:「倒屣迎悬榻,停琴听解嘲。」清。陈曾寿〈浣溪沙,花径冥冥取次行〉词:「悬榻经年虚望眼,寄声几度损吟魂?」
《國語辭典》:扫榻(掃榻)  拼音:sǎo tà
1.清扫床上的灰尘。宋。葛长庚〈懒翁斋赋〉:「雨送添砚之水,竹供扫榻之风。」
2.汉代太守陈蕃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稚到来时特设一榻。见《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后以扫榻表示欢迎嘉宾。宋。陆游〈寄题徐载叔秀才东庄〉诗:「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西湖佳话。西冷韵迹》:「妾既邀鲍先生到此,本当扫榻,亲荐枕衾,又恐怕流入狎邪之私,而非慷慨相赠之初心。」
《漢語大詞典》:挂榻
(1).谓礼待贤士。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邦君佇德,寧无挂榻之思;州将钦风,应有题车之命。”参见“ 下榻 ”。
(2).指寺院中暂住的过往僧人。《西游记》第九三回:“寺中听説到了东土 大唐 取经僧人,寺中若大若小,不问长住、挂榻、长老、行童,一一都来参见。”
《國語辭典》:下榻  拼音:xià tà
汉朝南昌太守陈蕃,不喜宾客,惟敬重徐稚,特设一榻,徐来则放下接待,去则悬起。见《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指礼贤下士,留客歇宿。后指投宿、住宿。《三国演义》第四回:「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
《漢語大詞典》:稚榻
亦作“穉榻”。 小床。 唐 许浑 《寄献三川守刘公》诗之一:“花深穉榻迎何客,月在膺舟醉几人。”
《漢語大詞典》:置榻
后汉书·陈蕃传:“郡人 周璆 ,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 蕃 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 唐 崔融 《哭蒋詹事俨》诗:“置榻恩逾重,迎门礼自卑。”
分類:礼贤
《漢語大詞典》:解榻
东汉 陈蕃 任 豫章 太守时,不接待宾客,只有 南州 高士 徐稺 来时特设一榻, 徐稺 走后即悬挂起来。又任 乐安 太守时,亦曾为郡人 周璆 “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事见后汉书·徐稺传,又《陈蕃传》。后以“解榻”为热情接待宾客或礼贤下士之典。 唐 白居易 《叙法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好风迎解榻,美景待搴帷。” 宋 王禹偁 《神童刘少逸与时贤联句诗序》:“一日 潘生 与之偕行,惠然肯顾,因解榻以延之。” 清 归庄 《哭张十翰林四十六韵》:“开樽虽 北海 ,解榻必 南州 。”
《漢語大詞典》:设榻(設榻)
(1).设置床榻。新唐书·韦縚传:“朔日於 宣政 设榻,东向置案, 縚 坐读之。”
(2).后汉书·徐穉传载: 徐穉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时 陈蕃 为太守,不接待宾客,“唯 穉 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以“设榻”指款待敬重的宾客或知交。 宋 梅尧臣 《苏子美竹轩和王胜之》:“我期霰雪时,来听幽声卧。应当为设榻,勿使赏心剉。” 明 申涵光《怀太原傅青主》诗:“曾约溪村访钓竿,数年设榻待君欢。”
《漢語大詞典》:陈榻(陳榻)
见“ 陈蕃榻 ”。
《漢語大詞典》:陈蕃榻(陳蕃榻)
后汉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徐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唐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诗:“自守 陈蕃 榻,尝登 王粲 楼。” 唐 李白 《寄崔侍御》诗:“高人屡解 陈蕃 榻,过客难登 谢朓 楼。”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留宿明日有诗见赠用韵答谢》:“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亦省作“ 陈榻 ”。 唐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定知有客嫌 陈 榻,从此无人上 庾 楼。”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公射》:“ 郑 乡空健羡, 陈 榻未招延。”
《漢語大詞典》:陈蕃榻(陳蕃榻)
后汉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徐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唐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诗:“自守 陈蕃 榻,尝登 王粲 楼。” 唐 李白 《寄崔侍御》诗:“高人屡解 陈蕃 榻,过客难登 谢朓 楼。”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留宿明日有诗见赠用韵答谢》:“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亦省作“ 陈榻 ”。 唐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定知有客嫌 陈 榻,从此无人上 庾 楼。”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公射》:“ 郑 乡空健羡, 陈 榻未招延。”
《國語辭典》:食前方丈  拼音:shí qián fāng zhàng
吃饭的食物摆满一丈见方那么广。形容生活非常奢侈。《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六出:「寻常,进御大官,馔玉炊金,食前方丈,珍羞百味,犹兀自嫌他调和无当。」也作「方丈盈前」、「食味方丈」。
《國語辭典》:社鼠  拼音:shè shǔ
比喻有所倚恃的奸人。参见「城狐社鼠」条。《俚言解。卷二。社鼠》:「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言得所依凭也。」
《國語辭典》:城狐社鼠  拼音:chéng hú shè shǔ
以城墙为窝的狐狸,以土地庙为窝的老鼠。语本汉。刘向《说苑。卷一一。善说》:「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尝见稷狐见攻,社鼠见熏,何则?所托者然也。」比喻凭藉权势而肆意为恶的人。《晋书。卷四九。列传。谢鲲》:「敦将为逆,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明。许自昌《水浒记》第一一出:「城狐社鼠,扰朝廷,毒闾阎。」也作「社鼠城狐」。
《漢語大詞典》:叹逝(歎逝)
感叹岁月易去。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晋 潘岳 《秋兴赋》:“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唐 李绅 《〈追昔游集〉序》:“《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悽愴而作也。”
分類:感叹岁月
《國語辭典》:逝川  拼音:shì chuān
逝去的流水。比喻逝去的时间事物。南朝宋。鲍照〈松柏篇〉:「东海迸逝川,西山导落晖。」唐。温庭筠 苏武庙诗:「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漢語大詞典》:逝水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唐 许浑 《重游练湖怀旧》诗:“荣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游踪选胜·万柳堂记:“几曾逝水留云住,犹记残花扑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舞衫歌扇,仪态万方,弹指繁华,总随逝水。”
《漢語大詞典》:逝波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唐 贾岛 《送玄岩上人归西蜀》诗:“去腊催今夏,流光等逝波。” 宋 陆游 《舟过会稽山下因系舟游近村迨暮乃归》诗:“六十齿髮衰,岁月如逝波。” 清 唐孙华 《春雨》诗之一:“黯淡过三月,芳菲逐逝波。”
(2).比喻流逝的光阴。艺文类聚卷三引 南朝 梁 萧子范 《夏夜独坐》诗:“一年伤志罢,长嗟逝波速。”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 洛阳 宫殿鬱嵯蛾,千古荣华逐逝波。”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國語辭典》:逝者如斯  拼音:shì zhě rú sī
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事情的消逝如同河水流去般迅速。宋。苏轼〈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漢語大詞典》:阅川(閲川)
陆机 《叹逝赋》:“悲夫!川閲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后以“閲川”比喻年华。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铭》:“皇上念同气之致美,感閲川之永谢。”
分類:年华
《國語辭典》:老马识途(老馬識途)  拼音:lǎo mǎ shì tú
春秋时齐相管仲,随桓公出征,在回程时迷路,于是让老马走在前头,其馀人马跟随在后,终于找到原路。典出《韩非子。说林上》。后称经历丰富练达的人。也作「识途老马」。
《國語辭典》:识途老马(識途老馬)  拼音:shì tú lǎo mǎ
称经验丰富的人。参见「老马识途」条。《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既承你以我为识途老马,我却有无多的几句话,恐你不信。」
分類:熟悉经验
《國語辭典》:倒屣  拼音:dào xǐ
急于迎宾,将鞋子穿反了。《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闻粲在门,倒屣迎之。」《北史。卷三四。宋繇传》:「每闻儒士在门,常倒屣出迎,引谈经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