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526,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七言律诗(续上)
逍遥咏 其九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何人晓了是兼非,铅汞从凡隐圣机
福寿丹砂随日变,长生药鼎负龙威
秦皇汉武终邪见,大道神仙在杳微
学似牛毛成似角,故然堪笑两无依
⑴ 原注:至道无方,空之悬远,洞达其旨,孰晓是非,
⑵ 原注:金鼎大药,道在一真铅汞也,必能自神。合圣道以修之,考五行以鍊之,是能变化通玄,故圣机无隐也。
⑶ 原注:丹药功成,服之不老,五福之先,遐寿为最,验其神用,故随日变也。
⑷ 原注:炉安八卦,鼎具四神,甲乙青龙,庚辛白虎,丹必负威而服,故能久视长生也。
⑸ 原注:秦皇好道,汉武慕仙,徐福采药以不还,栾大访术而受责,徒思脱屣,不务垂衣,上德迷真,诚为邪见。
⑹ 原注:大道虚无,应之玄寂,以守真而抱一,用绝念以造玄。故在杳微,视听冈及。
⑺ 原注:餐霞御气,捕影系风者,如牛毛而多矣。还丹得就,白日升天者,况祥麟之一角,举世罕焉。
⑻ 原注:夫玄珠在水,以冈象而得之;道在杳冥,以无得而明之。岂可以积学而求,动念而取者,去道悬违,故彼邪见者,堪笑无依也。

其十
七言律诗
逍遥抱一岂相差,方便门开智慧花
神室分形添石髓,华池巨燄隐灵砂
穹隆务实归宗旨,释意从容不是赊
滋味勿教贪过度,必然混世老天涯
⑴ 原注:圣人抱守淳一,可以为天下式,自然品类无差,其仪不忒矣,
⑵ 原注:万法晓了曰方便,智慧无滞曰门开。得不果證于他年,故显花开于今日。
⑶ 原注:神者妙用难测,室乃藏纳有形。洪润流液,故彰石髓矣。
⑷ 原注:夫迹参洞府,心契冲寞者,可认华池之浅深,灵砂之次第也。
⑸ 原注:且形动而心静,神凝而迹移者,无为也,必先肆意于穹隆,归旨于甚深矣。
⑹ 原注:高豁性情,兴怀远寄,陶然于自得之境,释意于混茫之外。
⑺ 原注:夫佳味爽口,美食烂肠,故《道经》云: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⑻ 原注:上士以栖真鍊魄,冲虚静默,老于天涯,混于物表。

其十一
七言律诗
龙虎刚柔隐圣方,一时和合运阴阳
周知配类无疏失,物性从来理自长
鼎里花开装五彩,心明火候制三黄
更能通得华池妙,南北东西不可当
⑴ 原注:龙为铅而虎为汞,刚为阳而柔为阴,旨趣玄微,秘诸仙诀。
⑵ 原注:金石之性,各禀自然,合而用之,互有违顺。若能消息会合阴阳,变化之功通乎神妙。
⑶ 原注:传达精微,配其品类,纤毫无失,其功十全。
⑷ 原注:万物之性,各有所长,不可以论辛忌甘、好丹非素也。
⑸ 原注:金鼎丹成,如花烂漫,二气交感,五色相鲜,修鍊之功,验于此矣。
⑹ 原注:三黄者,则硫黄、雄黄,雌黄也。纯阳之性,擒制尤难,若依彼神言,明其火候,则亦可伏之矣。
⑺ 原注:华池之名,何止百数,制之在气,功用不同,更在沈研以通其妙。
⑻ 原注:功之成矣,妙用纵横,掌视四方,何往不适矣。

其十二
七言律诗
神仙不死几人存,欲界从头是可论
真实自然归至理,狂颠逢见道须尊
分明记取依经典,消息临时度晓昏
四叙推迁由反覆,唯占日月顺乾坤
⑴ 原注:见素抱朴,积德累功,仙道既真,谷神不死。然洞天遐阻,鳌山杳隔,得长生久视者,几人存焉。
⑵ 原注:从凡入圣,无不自欲界而升诸天。且修何妙用,颇涤尘滓,永处清虚。事匪常情,故可细而论也。
⑶ 原注:至理渊旷,非道不达,但虚白其心,真实其行,则晓悟玄门,如指诸掌也。
⑷ 原注: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且狂悖者,良为未明玄旨,正处劳生,若见通明真,则颠沛自歇。故知清净之理,可化不善之人。
⑸ 原注:《老子》云: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若依兹圣典,佩服心腑,则众妙之门,必可履践尔。
⑹ 原注:消息以时,晓昏唯寂,进退得度,用舍合宜矣。
⑺ 原注:岁时不驻,所以循环春秋,推迁寒暑。然摄生养通者,不随物而改变也。
⑻ 原注:日御飞辔,月魄轮空,亏盈不差,乾坤自顺。法而动静,其道乃光也。

其十三
七言律诗
逍遥密化道希夷,宗习群流我咏之
应是有情听譬论,莫教虚度悟参差
深穷动静宜消息,测隐玄元善所为
性识更能通幻梦,恬然存相似生知
⑴ 原注:得理息羁,冲虑放嗾,乃曰逍遥。潜凭冈象,寂寥无声,混汉无形,乃希夷之道也。
⑵ 原注:习乎妙道,虽探幽赜秘,孰窥其元。我以咏之,今知乎要矣。
⑶ 原注:夫生我者道,禀我者神,犹性动为情,情生昧道。今可举况设谕,皆令悟入也。
⑷ 原注:复垂慜诫,再示玄虚,虑虽悟得性为宗,恐不至鍊形为要,乃参差之毫釐矣。
⑸ 原注:夫动举静移,去道弥远,静止动息,乃合冲玄。今可超动静源,出有无表,穷达要妙,消息玄虚也。
⑹ 原注:太虚之先,寂寥何有,至精感激,目之玄元。今可恻彼幽隐,善所作为,终极乎道矣。
⑺ 原注:性可以洞神,识可以鉴圣。丁(原校:宋作了)尘寰之幻梦,不溺色声;明妙本以全真,何须修鍊。
⑻ 原注:虚白恬然乐于内,澡雪存相洁于外,乃形俨性静,萧洒出尘,指万法似生知,固一气为大道也。

其十四
七言律诗
水精宫殿月华明,白玉为墙火不侵
八境风高骈羽驾,九重天上绛霞深
物情晃朗无遮隔,非是凡间比类寻
汗漫真游谁得到,桂花香洁影森森
⑴ 原注:《阳精注》云:水精宫殿,帝后,三妃、九嫔所居。日有九华,月有十华。
⑵ 原注:《灵宝经》云:三清圣境,假使阳极水尖,阴穷火运,三界消坏,而三境不侵。
⑶ 原注:八溟之府,诸仙之境,玄气凝结,清风益高,羽驾争行,骈繁无尽。
⑷ 原注:仙天九重,赤霞掩映,净色可观,故谓之深。
⑸ 原注:神仙情性,同日月之精英,晃朗无遮,明然自若。
⑹ 原注:人间物象,俾不解者枢以喻知。仙界幽通,比类奚及。
⑺ 原注:洞府幽都,神居灵域,非夫物外不拘之者,曷游真境之中。
⑻ 原注:婆娑桂树,异实名花,影覆仙宫,香浮神阙。

其十五
七言律诗
从凡入圣作梯媒,红燄炉深岂易裁
点化纵横名大药,纳驱杂类谩成灰
真铅即是机关理,闇室皆明任众猜
未究前言劳自苦,精穷玄妙乐康哉
⑴ 原注:人若通道,道亦通人。人道相能,超凡入圣。故必假精修至鍊,而作梯媒也。
⑵ 原注:夫修大药者,必先置炉,炉者,鼎之丘郭也。当灼灼红燄之前,宛有蓬莱之状。其间仰观俯察,明阴洞阳,千变万化,未易裁也。
⑶ 原注:总五行而合体,括四象以成形,点石化金,纵横妙用,故名林药。
⑷ 原注:不达大丹之法者,徒以世间杂类,催促驱驰,终无所益也,
⑸ 原注:太阴真精,谓之真铅也。机关运处,理尽其中矣。
⑹ 原注:自闇而明,人莫能极,故众谩猜也。
⑺ 原注:前言之妙,乃圣贤之密用也,岂造次而明之,不达而求之者,徒自劳苦也。
⑻ 原注:道之至也,即玄之又玄,妙之又妙,必能精通穷究,何乐如之,而神用康也。

其十六
七言律诗
交结从头有顺违,方知雾散若云飞
超凡入圣含金体,抛弃迷蒙挂紫衣
细认消停无远近,分明意外隐玄机
相逢配偶为闲事,谁解调持得一归
⑴ 原注:地天交泰,二仪相通,顺之则物类攸行,违之则气能差互。
⑵ 原注:《庄子》云:积水上溢,故为雾,《淮南子》云:山之出云,蒸柱润础。斯皆积阴之盛也,其或阴阳调畅,象纬和平,则雾之散,云之飞,理皆如也。
⑶ 原注:抱素还朴,傥积德而累功;以石为金,即自凡而入圣。
⑷ 原注:弃欺幻之术,得虚通之门,丹田既离于迷蒙,紫车尽期于变化。
⑸ 原注:差之毫釐,失之千万。子细消息,复何有于远近乎,
⑹ 原注:夫道分明,离于言象,超然意虑之外,故玄机隐而难见。
⑺ 原注:若阴阳和同,则气象谐偶,万汇通变,俱不劳神。虽庶事森罗,而自可闲适矣。
⑻ 原注:夫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然则知者虽众,其能调理任持,归于得一之体者,诚为难矣。

其十七
七言律诗
昭宣形体思悠然,那是愚夫那是仙
不识饶教非远近,误来何事苦相悬
含容里外无诸物,象法其由语话诠
品格调高奔世界,任从他宝四周迁
⑴ 原注:覆载之内,万物生成,皆得优游,各遂其性也。
⑵ 原注:仙凡虽殊,妙道一致,显即登真脱屣,未乃触事面墙。
⑶ 原注:晦昧其道,汨没于真,虽远近有殊,皆不可求其及也。
⑷ 原注:或达虚无之理,只在刹那。前念犹自懵然,后念杳无鄙隔。
⑸ 原注:既达其理,静虑安神,内即万想俱捐,外即一物无状矣。
⑹ 原注:法显形象,言可诠量,语默之间,同归大道。
⑺ 原注:神仙品格,邈乎高尚,所以乘云蹑虚,游四荒八极之外也。
⑻ 原注:仙都日月,难究遐长。既得逍遥,任从迁改。

其十八
七言律诗
知之修鍊但辛勤,若志由来离六尘
金鼎乍分红燄火,月魂高锁碧潭津
深思五岭凡间路,好作三天物外人
万里州通宽世俗,清虚境象善求真
⑴ 原注:修鍊之士,今古无多。知之者可以造玄微,昧之者无以达其妙,孜孜矻矻,唯务辛勤。
⑵ 原注:然以烧丹鍊石,苦志劳神,要在鄙弃諠哗,蠲除嗜欲,六尘既息,万虑寂焉。
⑶ 原注:庚辛应象,成兑鼎以含真;丙丁助阳,藉离火而养气。辉华红燄,颢结玄霜,
⑷ 原注:金液成丹,月华流润,高陟烟霄之上,深穷玄妙之津。
⑸ 原注:五岭路岐,深思遐远,千溪万壑,峭拔峰峦,未出尘寰,俱非圣辙。
⑹ 原注:三天丽境,万象之尊,脱屣尘寰,逍遥物(原校:宋作欲)外,好真之侣,善思齐焉。
⑺ 原注:四海混同,九州万里,宽分宇宙,通贯遐陬,变世俗之浇漓,尽淳风之化洽,
⑻ 原注:海晏河清,天宁地肃,二仪昭泰,万汇清虚,既属良时,道宜进取。

其十九
七言律诗
知来秘法谕恒沙,须是铅开汞上花
烧鍊勿令伤血脉,凡情散乱损黄牙
离男合度分明说,坎女和同不用誇
大矣日中成九转,红浆一饮到仙家
⑴ 原注:夫心印密传,灵符玄授,演九藏之奥,穷万法之源,林叶不足以比其多,恒河可以为其喻。
⑵ 原注:一爻始生,五阴方下,花生于汞上,药必熟于鼎中。
⑶ 原注:夫欲鍊胎易质,革秽除腐,神形合契,白日轻举者,务养其性命,存其血脉也。
⑷ 原注:道者至静为宗,精思为用,自然神感有灵,凡情不乱,黄牙自成矣。
⑸ 原注:夫金大鼎,研味真奥,八卦以成其序,男女以别其位也。
⑹ 原注:四神当位,龙虎相逢,丹砂必成,谷神长在。故不自矜,失于道体。
⑺ 原注:日中九转,十月玄功,烹鍊既精,名殊次第,即湛阴粉面等也。
⑻ 原注:道者万物之奥,群情之望,肺肠既沃于红浆,形体必栖于碧落。

其二十
七言律诗
还源根本杳难穷,秘密玄微造化中
白日昏迷常不见,青龙雾晓大家同
阴阳表里和烟碧,天地相鲜似火红
直要审详知道理,丹成千载上升功
按:《御制逍遥咏》卷八
⑴ 原注:归根复命,得道之常,真曰大还,全非九转斯之妙旨,冲寞难穷。
⑵ 原注:养素还淳,功齐造化,玄关秘诀,包括无遗。
⑶ 原注:虽曰玄微,其道明白,如日之照,本自无私,学者迷之,瞑然无睹。
⑷ 原注:龙象太阳,光充宇内,五行有犯,如雾昏蒙,雾廓晓天,无幽不烛,故曰大同。
⑸ 原注:丹分内外,二气相资,交泰混融,纤尘不医,如烟一色,凝碧虚明。
⑹ 原注:阴阳相契,功用自全,神光炳然,交彻二位,如火之盛,红燄晶荧。
⑺ 原注:差之秋毫,天地悬隔,未穷玄旨,曷望成功,
⑻ 原注:神丹既就,妙用克彰,足保遐龄,上登仙界。

逍遥咏 其一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还元到即见真归,不是虚传羽化飞
大道勿将闲设用,精修别得便忘机
安排稳入龙宫内,变易终藏虎鼎威
豁达乾坤神妙理,逍遥铅汞共相依
⑴ 原注:《德经》云: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即是反于静而归于真,淳源既还,何所不适。
⑵ 原注:其道既真,其神必灵,故得脱屣人间,羽化象外。傥传之虚妄,又安得御风乘云飞腾碧落者哉。
⑶ 原注:大道汎兮,其可左右,盖周应物用,无所偏名,且非闲妄施为得臻至极也。
⑷ 原注:精勤以修,方达妙旨,便能外其形,忘其机,纵玄黄相鲜,荣枯倚伏,何有于我哉。
⑸ 原注:结汞以处室,铸鼎以营宅,抱阳而居,以顺其制,故安详稳细,庶成其功尔。
⑹ 原注:龙虎分位,水火交养,气类相生,变化倏忽。道远乎哉,诚可明矣。
⑺ 原注:神妙之理,乾坤之象,虽豁达无际,而幽微罕测,自非理合元和,功究造化,何能修鍊者哉,
⑻ 原注:汞无自成之理,金无独变之道。故转铅为金,化砂为汞,魂魄相依,逍遥养育,自然而然,唯圣作则矣。

其二
七言律诗
鹤骨岩岩混世间,不侵寒暑似童颜
精神爽丽方干典,举步如飞思虑闲
起坐问他修鍊法,乱将词理勿交关
生来静却凡愚见,又说三仙有大还
⑴ 原注:夫抱真一灵根之气者,虽鹤骨岩岩,居尘无染,混然成性,陶陶然于世间也。
⑵ 原注:夫慕道者,固精魂,御神智,器有阴阳之革,形无寒暑之迁,自若童颜也。
⑶ 原注:黜乎嗜欲,隳彼聪明,恬澹纯素,体和神清,纵谈无据,尽契无为者哉。
⑷ 原注:其翔非翼,其动非心,彰乎得理无言,优游不滞也。
⑸ 原注:虽情向于道而心未洞明,即师范有规,请益宗旨者矣。
⑹ 原注:苟未达至理者,妄陈旨目,徒引玄冥,于饱(原校:宋作将饵)气作仙方,以保箓为神要者远矣。
⑺ 原注:夫禀道而生,主气而形,凡情不可圣,愚见不可仙。今可静凡情、息愚见,功乃著矣。
⑻ 原注:夫望九府之真虚,说三仙之秘药,至澄其一,乃就大还矣。

其三
七言律诗
停腾火候诘炎山,九转方能济世间
玉蕊花开真可爱,红炉鼎内境幽闲
人逢药就延长久,羽驾仙迎返少颜
尽在目前非是远,定知时日好登攀
⑴ 原注:子母相生,阴阳固守,一候不羌,大药成就。是以诘火能生于土,为万物之基,故曰炎山。
⑵ 原注:神丹九转,至功告成,方能博施济众,大惠无尽。
⑶ 原注:琪树含芳,琼柯吐艳,类大丹之洁白,美皓气之凝真。
⑷ 原注:以天地为炉鼎,融至道为大药,自然神境熙和,万虑闲默。
⑸ 原注:道与气凝,丹与神会,道气混然,长生久视。
⑹ 原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众仙迎之,易老为少者矣。
⑺ 原注:道在目前,如眼有睫,虽近而不可见也。
⑻ 原注:《铭中铭》曰:至道不烦,易晓难精,淡薄无味,一物常灵,如谷响应,动静无形,超凡入圣,顿觉顿明。

其四
七言律诗
泥丸本是命根宫,消息临时语话通
大道比来行气术,其馀效验藉阴功
物情之理皆清净,造化玄微事莫同
珍重此言深可意,腹中日运鼎花空
⑴ 原注:泥丸者,居两眉之间显处,高而正中也。朝礼之法,以简叩于泥丸,表存神而守中,即延命之宫也,
⑵ 原注:至道不器,上士勤行,复性命之本源,闭气味之户牖,以时消息,何往不通。
⑶ 原注:缄滕六志,扃钥百骸,傥养气于丹田,必御风于象外,此乃大道本来之用也。
⑷ 原注:内抱清虚,守其中正,外禁嗜欲,行乎好生。期仙品之跻升,藉阴功之佐助。
⑸ 原注:道通万汇,物物皆周,俱生冲淡之中,皆符清净之理。
⑹ 原注:天地造化,真境玄微,或遗形劳神,或尊道贵德,虽理师一揆,而所行之事或有不同者哉。
⑺ 原注:指修鍊之要门,述长生之妙诀,此之言教,如珍宝之可重焉。
⑻ 原注:运六气于腹中,丹台已净;飞雪花于鼎上,大药升空。业就功成,不离于阴阳之二气也。

其五
七言律诗
无名踪迹故难兴,智者消详冷似冰
廓落异端随日变,乖违法度受天惩
机关勿使招他谤,亮直温和自举升
好事相宗堪轨范,方言内外一般称
⑴ 原注:道本无名,不皎不昧,欲究踪迹,难兴探赜之心矣。
⑵ 原注:达士详其妙道,远在天地,近合人身,淡而无昧,有如冰也。
⑶ 原注:修道之士若放旷其志,异端其心,逐时变动,去道远矣。
⑷ 原注:人乖道要,凝神而神散,养气而气浊,不绝三尸之仇,故受天谴谪矣。
⑸ 原注:人之用心动念,但自任真,或用机关,必招物议也。
⑹ 原注:庄志似矢之直,温和绕指之柔,岂爵秩为酬,或神仙可冀也。
⑺ 原注:非修鍊得志,即经籍自娱,皆可宗师,永堪轨范也。
⑻ 原注:内即遵老氏之玄微,外乃究仲尼之典诰,同源异派,皆归乎一揆。

其六
七言律诗
天生颜貌几何般,鹤骨餐霞厌俗观
赤水华池谁法则,白银为阙又堪看
来传音旨俱然混,位有尊卑勿异端
逆顺之中关理性,心田静外岂相干
⑴ 原注:天地大德,生乎万物,清气升而生其智,浊气沈而产乎愚,愚智非同,故多般也。
⑵ 原注:松筋鹤骨,御气餐霞,道契丹经,名禁仙籍,厌乎尘俗,唯道是观。
⑶ 原注:金丹之要,妙在赤水华池,又云,赤水即神,华池即气,神气相保,故能长生,道本无根,修之永固,知谁之法则乎。
⑷ 原注:丹成道在,宫阙白银,紫府辉华,群圣具瞻矣。
⑸ 原注:杳冥之精,恍惚之物,此乃从来所传之音旨,道隐虚无,俱然混也。
⑹ 原注:八卦之宫,四神之象,慎终至始,自有尊卑,一气而成,无异端也。
⑺ 原注:顺之则契其阴阳,逆之则背于道德,顺逆之义,关乎真性矣。
⑻ 原注:心田既静,诸尘不生,道守天真,气唯抱一,任世万缘,岂相干也。

其七
七言律诗
灵草灵砂起自然,却将非外乱烹煎
黄牙成土堪名药,秋石为胎本是铅
乐道逢来忻且喜,周知体认更完全
阳施阴授宜消息,不识时人在眼前
⑴ 原注:若夫灵芝内茂,绛砂自真,何假乎九洞餐霞,十洲采药尔。
⑵ 原注:夫含养之道,阴阳烹鍊,不在乎五金,何关于八石也。
⑶ 原注:夫金因土生,水从金长,水土合度,药物乃滋也。
⑷ 原注:贞吉含章,与时消息,既月华而为秋石,用铅体以为元胎矣,
⑸ 原注:夫人寄情于冲寞,达命于上玄,怡然自得,以遨以游也。
⑹ 原注:智周万象,道洽群氓,去甚去奢,知白守黑也。
⑺ 原注:橐籥万汇,消息阴阳,以冲和为气,以含养为功,故《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也,
⑻ 原注: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用之不知,览之不见。

其八
七言律诗
逍遥我命在玄穹,鹤宿霞栖景致中
自得安宁兼养道,更将利益屏群雄
渊深引古知今用,劈斫区分尽可通
和畅五音从豁达,乾坤之内霭溟濛
⑴ 原注:既逍遥而广大,知我命以遐长。盖动合于天真,谅静遵于冲邈,故云在玄穹也。
⑵ 原注:鹤宿幽深,霞栖缥缈,养天和而自得,纵消息以谁穷,虽景致而颇类于神仙,实玄功而咸归于妙道。
⑶ 原注:心既适而无累,身即安而愈宁。道自入隆,故能兼养矣。
⑷ 原注:始固于身,终利于人,在至圣以居尊,即群雄而自屏。
⑸ 原注:以今况古,将古證今,语其道也,则至深;明其用也,则无拥。
⑹ 原注:利刃投虚,纤茝不挂,万机独断,一以贯之。故无不通也。
⑺ 原注:大乐者,与天地同和,必和而畅之,即五音无爽,乃豁达之象明矣。
⑻ 原注:阴阳以和,人神咸赖,天地交感,万物化成,所谓霭然无极也。溟濛,盛貌。


共526,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