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526,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五言律诗(续上)
逍遥咏 其一 北宋 · 赵炅
五言律诗
日月无私照,人为似等闲
忙催红叶落,静想白云间
善念皆知有,非缘勿用攀
目前深邃理,那是扣玄关
⑴ 原注: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运转不息,照临无私,以济万物也。
⑵ 原注:日居月诸,一寒一暑,而常人不悟至理,贪爱目前,如等闲尔。
⑶ 原注:发生之候,盛衰之理,盖时使其然,若忙催之殒落矣。
⑷ 原注:白云无心,悠然出岫;静思其处,堪养圣胎。
⑸ 原注:念依心起,情因意生。傥尽去恶缘,皆修善法,道岂远哉。
⑹ 原注:理非合道,事更违真,缘习靡忘,浮浅日益也。
⑺ 原注:大道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盖玄同和众,常在目前。俾慕学之流穷深晓邃矣。
⑻ 原注:扣寂寞之音,造希夷之域,择其流品,实难其人尔。

其二
五言律诗
精心求一善,一善许相宗
利物无穷尽,分明理道通
正邪名恍惚,晓悟见真空
象外行持法,玄言显圣功
⑴ 原注:精思鍊志,到虚无心。求一善者,即得一冲妙之理也。
⑵ 原注:此一善者,万法妙用,大辟玄关,从人之欲,任物宗师矣。
⑶ 原注:善道之宗,广同覆载,不唯一身独善,兼亦利物无穷矣。
⑷ 原注:宗善悟道,益己兼人,道理显然,犹轩鉴之辨妍丑矣。
⑸ 原注:对正名邪,邪既不存,正名何有。是谓唯恍唯惚,妙用难名者也。
⑹ 原注:晓其本元,悟彼妙道,以无见之见,悟真空之空也。
⑺ 原注:达道高士,土木形骸,所行之行,所持之法,无状之象,混合希夷,谓之象外矣。
⑻ 原注:圣人之功,终日作而不作,行而不行,以玄言言之,显而导之者也。

其三
五言律诗
百法还丹数,玄门各自深
真空光似日,解脱本由心
迷惑终无应,精修重古今
循环岂暂息,七宝聚高岑
⑴ 原注:神仙至人,作事有法,约言百数,其轨甚多矣。
⑵ 原注:同体异名,门门契道,皆遵正本,各达深渊。
⑶ 原注:真空有象,象即虚无,类杲日之无私,同清光之烛物。
⑷ 原注:解诸缚著,脱除凡质,见真空境,得不由心矣。
⑸ 原注:先穷正道,方履玄途。岂宜攻彼异端,迷于妙理者。
⑹ 原注:仿先贤之绳准,遵今日之楷模,必在精纯凑乎灵域者矣。
⑺ 原注:子母互为于根本,阴阳交致于生成,功类循环,轮转无息也。
⑻ 原注:天地炉开,神丹功毕,贵同七宝,博济何穷矣。

其四
五言律诗
刚气纵横合,无人到所思
浮生看即易,至理杳难知
返覆因兴念,恒持入远期
孤云霄汉外,花见晚霜悲
⑴ 原注:纯刚则阳,私邪不杂,混然一气,契合纵横矣。
⑵ 原注:玄德深远,至理自然,未见忖度所思而能扣寂。
⑶ 原注:滔滔尘世,汩没往来,未了幽玄,见如于易也。
⑷ 原注:冲玄至理,眇邈无形,安遣凡人而能辄扣矣。
⑸ 原注:念兹在兹,返覆攸致,原其终始,咸由忆念为因矣。
⑹ 原注:夫士之修道,耿介其志,恒持其心,但慕进修,远期入圣矣。
⑺ 原注:得理优游,超凡脱屣,自地升汉,迥若孤云者哉。
⑻ 原注:霜华肃物,卉木其萎,未悟于道,虽荣而终丧也。

其五
五言律诗
我说逍遥理,其如要妙深
悟来时顷刻,迷者岂通寻
达即随情遣,真缘不可侵
从来皆是事,巧拙在人心
⑴ 原注:圣人于物无滞,触类俱通,广演逍遥,垂乎训诰。(原作诘,据原校改)
⑵ 原注:放旷之旨,其道幽深;妙键(原作建,据原校改)玄关,造次何测。
⑶ 原注:晓达之者,不假多求,道在目前,悟之顷刻。
⑷ 原注:失之毫釐,谬以千里,既迷于旨趣,岂劳于研寻者哉。
⑸ 原注:通达大道,体会真淳,即事随情,任缘而遣。
⑹ 原注:真一之妙,杳兮冥兮,万象不能混其形,六情不可萦其意者也。
⑺ 原注:森然景象,邈尔沈思,事专皆真,从始无变矣。
⑻ 原注:和粹冲淡,本无短长,盖人心有于智愚,致事理分于巧拙尔。

其六
五言律诗
一法归千法,真如即是真
迷情终不见,达了悟知因
海纳分他境,心平故可亲
但明修鍊路,善业尽随身
⑴ 原注:玄元妙旨,博总群经,以一气贯三才,以一法归众法,故云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⑵ 原注:于诸法中体了真性,行无相行,言无言教,乃是真也。
⑶ 原注:迷情滞教,不见真常,达士契真,不害于教。《老子》云:我独异于人。
⑷ 原注:悟道之人,心照清净,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⑸ 原注:众水朝宗,群流丛萃,虽分异派,同纳一源,亦犹统道真乘,万化俱服也。
⑹ 原注:了乎虚静之宗,专务为治之本,以万物利为利,以百姓心为心,得不平也。
⑺ 原注:欲履大道,精行为先,必体真如,群动咸归也。
⑻ 原注:谷神不死,响应无方,为善从之,其理明矣。

其七
五言律诗
真一生天地,因依认宿缘
智高通理性,凡下少周旋
语默何奇绝,幽深隐圣贤
谁人解我意,大道寸心玄
⑴ 原注:夫道出冲和妙气,含养万物,配阴阳为一二之基。故《列子》云:一变为七,七变为九,九复变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
⑵ 原注:天地孕灵,冲气调和。因依生发,皆契宿缘。故《阴符经》云:天至私,用至公者矣。
⑶ 原注:其或得意忘言,智通心照,悟空空之理,析色色之谈,玄解既深,高低殊隔。
⑷ 原注:中士已降,溺于尘滓,虽闻妙道,不能周旋也。
⑸ 原注:夫不为可欲所乱,令心境俱静,一无所有,则心与道合,圣理奇绝者矣。
⑹ 原注:智与理冥,识与神会,探赜索隐,与贤圣而同辙矣。
⑺ 原注:逍遥悬解,奥妙□虚,内景湛然,希夷自得矣。
⑻ 原注:无名之道,众妙之门,理括恒沙,达乎方寸。

其八
五言律诗
天上与人间,贤愚不暂闲
精修归至理,道大隐玄关
圣境皆奇绝,凡情岂易攀
群仙宽坦荡,却老尽童颜
⑴ 原注:清净者生乎天,嗜欲者生乎人,自作所召,非天命之有二也。
⑵ 原注:人之所以不遑暂宁者,皆由不达于道也。愚则可尔,贤何然哉。斯乃世俗之所贤矣,矜乎巧智,背乎淳德。故《老子》云:不尚贤,使民不为争。
⑶ 原注:精研道法,胎养神气,造次于是,丝毫不差,则自然归于至理焉。
⑷ 原注:域中有四大,而道居其首焉。迷之者不能虚心而玄览,则隐于玄关矣。
⑸ 原注:外则紫府丹台,内则三田九窍,道无不在,智无不通。是以圣人观之,皆为奇绝之境。
⑹ 原注:凡俗之情,触途成滞,陟斯真境,不亦难哉。
⑺ 原注:洞府神仙皆通至理,宽而无外,坦而无私,荡荡焉不可得而名也。
⑻ 原注:玄德内充,神丹外助,足以却老返少,长生久视矣。

其九
五言律诗
探玄何妙理,元化得均匀
去住分明纪,终期远大亲
物华堪赏咏,离挠最名珍
碧落翻霞彩,千秋不老春
⑴ 原注:太玄幽键,妙一秘扃,必欲探之,以何至妙之理而可及也。此盖叹道之深矣。
⑵ 原注:穷元化之源,得亭毒之妙,生咸品汇,要在均匀也。
⑶ 原注:既得元化之妙,颇同修养之方,故动静思之,分明纪于深衷,务尽勤行也。
⑷ 原注:远者大者,唯圣人能知能行,故终事躬亲而为之,所以作程于万世也。
⑸ 原注:妙尽物华,咸归至理,亦足以供于赏咏也。
⑹ 原注:一真内照,诸境外寂,动无所著,举必皆通,故无挠矣,若此最名珍也。
⑺ 原注:骖鸾驭鹤上升碧落者,必高谢尘蒙,轻翻霞彩也。
⑻ 原注:历千秋而不老,斯可谓之长春矣。神仙之寿,皆若此焉。

其十
五言律诗
谁人信我说,我说亦非常
苦行分明乐,缘深解即忙
乖持如似梦,慕道得清凉
影响随声应,玄门可度量
⑴ 原注:希言演道,举必忘筌,旨趣常庸,钦奉者寡。《老子》云:信言不美。
⑵ 原注:契理诚言,出乎舆论,穷渊至极,实曰非常。
⑶ 原注:坚励志行,罔惮勤劳,趣道乐为,孜孜不替也。
⑷ 原注:奉教有缘,照理生解,进修无怠,功成业茂矣。
⑸ 原注:踪迹异辙,乃曰乖持;妄动非真,其犹似梦。
⑹ 原注:照境通玄,见淳元本,性既常于无欲,道必获于清凉尔。
⑺ 原注:至本虚通,至性随物,犹形生影,犹谷应声,神用无方,其在兹矣。
⑻ 原注:道虽泯迹,有感必彰,恍惚冲微,得之非远。

其十一
五言律诗
逍遥通大道,物象古从今
一气无穷极,三才妙更深
愚迷皆自缚,圣境可周寻
消息存亡理,先忧力不任
⑴ 原注:游泳无著,以形忘形,悟理混融,身通大道也。
⑵ 原注:无物之象,是谓恍惚。执古无为之道,以御今有为之事,还淳返朴矣。
⑶ 原注:一者,冲气也。言道动出冲和妙气于生物之理焉,故无穷极也。
⑷ 原注:其高惟天,其厚惟地,其灵惟人,同得于一,皆依于道,故妙而深也。
⑸ 原注:愚者昧于真,迷者背于道,羁束于浮生,自缚者也。
⑹ 原注:圣人妙境,惟道是宗。孺子可教者,令周而寻之,指归至道矣。
⑺ 原注:夫德失而仁存,仁亡而义立,退仁而行德,亡德而合道,能消息之,上德无为之理也。
⑻ 原注:道常无名,德者道之用。下士闻之,不能勉力行之,而多大笑,乃力不任也。

其十二
五言律诗
法则定乾坤,千秋与万春
金乌飞绛阙,玉兔弄精神
达识逢堪笑,贤愚本是真
清风摇圣境,仙说洞中人
⑴ 原注:法天行健,则地守谦,规矩有仪,修鍊无忒。
⑵ 原注:道常无变,一气恒真,既体无心,能长且久。
⑶ 原注:鼎器既立,至药告成,阳精发彩于红炉,辉焕照临于象外。
⑷ 原注:阳威已舒,阴魄仍显,精神惊跃,气候交驰。
⑸ 原注:大人君子,博识广闻,嗤彼未知,触途成拥也。
⑹ 原注:洞达幽微,释神澄虑,贤愚一致,物物皆真。
⑺ 原注:阴虎才吟,清风发吹,轻摇真域,微动芳林。
⑻ 原注:神仙至论,玄妙非虚,别有洞天,群贤胜赏尔。

其十三
五言律诗
逍遥闲物外,大道体柔刚
山河穷不尽,人心自短长
尘泥常暧昧,日月莹辉光
出没机关内,调持迥有方
⑴ 原注:优游无为,放旷寥廓,物外之趣,逍遥是依矣。
⑵ 原注:乾坤列位,阴阳顺轨。生成之功,刚柔之理,体而象之,道在其中矣。
⑶ 原注:山岳高大,河汉深远,穷其边际,莫知其源。
⑷ 原注:凫鹤之胫,本乎自然;唯阿之应,出于恭慢。咸是妄情,自诳心识也。
⑸ 原注:尘埃泥淖,暧昧非净,亦犹嗜欲,执滞障蔽,妙道不得明晓也。
⑹ 原注:日月丽天,辉华流彩,无私烛物,运转靡停尔。
⑺ 原注:消息盈虚,机关动静,伏藏于密,出没惟时也。
⑻ 原注:法尚藉言,顺诸方制,其为至道,迥可依凭矣。

其十四
五言律诗
发愿行平等,天观必照知
贪嗔常不见,善恶岂相规
利益恒将正,勿教乱所思
因缘如响合,变化杳无为
⑴ 原注:所发之愿,无党无偏,不间亲疏,普皆平等。
⑵ 原注:天眼若观,无远弗届,凡所为作,必能照知。
⑶ 原注:为善之人惟日不足,贪嗔之境不见在前,盖惟务于利人尔。
⑷ 原注:执道于心,一路平等,若善若恶,不能相规。
⑸ 原注:惠利之门,既非一种,须去邪而就正,方益物以利人。
⑹ 原注:一真在抱,霍乎不回,中正炳然,是则思无邪矣。
⑺ 原注:从因生缘,各有自分,譬犹谷响,符合无差忒焉。
⑻ 原注:千变万化,其道幽深,杳然无为,不可以探赜矣。

其十五
五言律诗
具足人难得,聪明别是非
诚符感应,清静扣玄机
道大雄名久,真邪有顺违
精专闲彼我,万法一宗归
⑴ 原注:言行相应,动静咸若,谅兹至德,世间希有也。
⑵ 原注:视听不惑(原作感,据原校改),必可以抱乎淳一,舍彼异端,是非之言显矣。
⑶ 原作心,据原校改
⑷ 原注:志诚感圣,上下相求,故云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⑸ 原注:且夫不性其情,逐欲而动,欲扣玄关,其不可也。必曰观乎妙本,清净守常,诣道见真,趣理非远也。
⑹ 原注:圣人知雄,犹慎用牡,(原作壮,据原校改)务守其雌,于道久矣。
⑺ 原注:真理正直,邪法迂回,此顺彼违,以道为争也。
⑻ 原注:精思奉一,彼我俱销。故云闲邪存诚,善世不拔。
⑼ 原注: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法咸一,归乎本宗。

其十六
五言律诗
志节还难得,刚柔说是非
秋霜明至道,春日丽光辉
桂影芳红树,馨香入紫微
无穷天地理,语默自依依
⑴ 原注:翛然自适,忧乐两忘,栖闲林麓,持守志节,寒暑不移矣。
⑵ 原注:阴阳相配,是非互作。故《易》云爱恶相攻,屈伸相推也。
⑶ 原注:白帝司秋,玄功克就,万物成实,威行霜令。此天之道、地之德也。
⑷ 原注:春日迟景,和风扇物,百草以之而萌动,万灵俱受其昭苏。《易》云:日月丽乎天。
⑸ 原注:蟾蜍桂影,碧叶垂芳,婆娑不在于地中,蓊郁自高于云汉。
⑹ 原注:光射牛斗,香入紫微。金丹成九转之功,换骨步三清之上矣。
⑺ 原注:阴阳之数,覆焘之功,恬淡之理,故无穷也。
⑻ 原注:夫道冲邈,尊用弥光,默默自守,游神之极也。”

其十七
五言律诗
诗中包异境,解者不为非
深信含玄理,幽通是可依
达人皆论道,狂酒败棱威(原注:酒以成礼,不至于淫也。)
浩渺寰瀛内,寒暄隐圣机
⑴ 原注:总括百篇,包罗万象,修身鍊气之道,金丹上药之诀,皆在其中。苟能玄通,则庶几于道矣。
⑵ 原注:其言曲而中,其义肆而隐,达斯旨者,则孰敢谓其非理哉。
⑶ 原注:有为事中,含隐玄理,悟之则陶然反朴,迷之则兀尔劳生。中士犹迷,信宜深尔。
⑷ 原注:幽深通达,妙契希夷,惟道可尊,诚堪依托。
⑸ 原注:道者二仪之母,万象之主。其大也无外,其小也无内。悟达之士,勤行无倦,亦论议其精微也。
⑹ 原注:寰瀛之内,包括八纮,况乎沧溟,浩缈无际。
⑺ 原注:法天而行道者,生成之仁,则如春之暄;号令之威,则如秋之寒。斯之妙用,皆伏藏于圣人之机也。

其十八
五言律诗
逍遥名不易,一法贯真宗
入位谁分别,深玄隐大功
杳冥难测度,象外理皆同
洞府群仙侣,三天顺九重
⑴ 原注:夫物之生也,禀灵受气,虽或万殊,至于品物大小,名当其分,逍遥之理一也。故逍遥之名,曾无易矣。
⑵ 原注:但以逍遥之一法,而贯之于真宗也。
⑶ 原注:始于长生之术也,或分知其一二,洎成至道,入真人之位,则犹百川之赴海,滔滔然又孰能分别其异同哉。
⑷ 原注:既尽深玄之理,唯达者能知,光而不曜,所以隐彼大功也。
⑸ 原注:杳杳冥冥,中含至精,诚非下士而能测之,故云难矣。
⑹ 原注:必能妙达玄中,深穷象外,则彼此之理无异也。
⑺ 原注:洞府群仙,皆禀灵符,授金简,羽驾霓裳,有道之士也,所以啸俦命侣矣。
⑻ 原注:三清之境,谓之三天也。且天有九重,三天顺而次之,寔无上清净之灵居。盖真仙之所御也。

其十九
五言律诗
虚无知者少,秘默在丹田
铅化金根树,鼎光玉液泉
相宗难且易,绝妙理深玄
真境犹来是,依经学昔贤
⑴ 原注:虚极妙理,希言自然,违本知微,世甚寡矣。
⑵ 原注:精鍊内丹,导引正气,凝注神府,以润丹田,秘而默知,信有神也。
⑶ 原注:夫采四神气,鍊五行精,更为主客,递相含养。遽令铅化成金,如树植鼎,郁茂分华,扬芳无际尔。
⑷ 原注:鼎像于宅,永为其主,名之玉液,若泉不竭,光彩莹物,流润其中。
⑸ 原注:难而后易,必有成功,今宗道不离,依制有准,可不易哉。
⑹ 原注:阴阳不测,灵变罕穷,非凡所知,故曰深妙也。
⑺ 原注:明阴洞阳,道成灵贶,居惟真境,身超上仙,皆自三丹感兹万化尔。
⑻ 原注:依法丹经,效诸往哲,顺五金性,明八石体,修之靡忒,何道不谐者哉。

其二十
五言律诗
得一便须休,真空象外求
昭然宽世界,幻化似浮沤
秘隐玄中理,幽深事莫投
天涯无畔岸,宝月顺波流
按:《御制逍遥咏》卷五
⑴ 原注:天清地宁,神灵谷盈,皆资妙用,而得一者也。学道之士,得真一之道者,可以休息矣。
⑵ 原注:象外无物,真空强名,无求而求,真空自證如求者也。
⑶ 原注:道既融明,心虚浩荡,蓬岫昆丘之远,丹台紫府之遥,俯地拾芥耳。
⑷ 原注:既达清虚之域,却观幻化之身,不异浮沤,倏无忽有矣。
⑸ 原注:玄中之理,众妙之门。恐执玄为滞寄,又玄以遣玄,秘之隐之者也。
⑹ 原注:希夷之渊,乃幽深之事,忘视忘听,莫可投之矣。
⑺ 原注:天无涯际,六合至大,巨海至广,道皆居之,何所拘碍乎。
⑻ 原注:月在晴空,影沈波内,道隐象外,妙合身中,宝而贵之,随流而已。


共526,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