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公行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 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参见“ 公路 ”。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
(3).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 。见《青州府志》
《國語辭典》:公路  拼音:gōng lù
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等供车辆通行的道路。
《國語辭典》:因公行私  拼音:yīn gōng xíng sī
假藉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也作「因公假私」。
《國語辭典》:因公假私  拼音:yīn gōng jiǎ sī
假藉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离閒近戚,自隆支党。」也作「因公行私」。
《漢語大詞典》:托公行私
犹言假公济私。
《漢語大詞典》:托公行私(託公行私)
犹言假公济私。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託公行私,交游羣小。”
《国语辞典》:苞苴公行  拼音:bāo jū gōng xíng
苞苴,贿赂。苞苴公行指公开贿赂。
《國語辭典》:贿货公行(賄貨公行)  拼音:huì huò gōng xíng
公然以财物行贿、受贿。《周书。卷一一。晋荡公护传》:「朋党相扇,贿货公行。」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断华侈令〉:「贩官鬻爵,贿货公行,并甲第康衢,渐台广夏。」也作「贿赂公行」。
《國語辭典》:贿赂公行(賄賂公行)  拼音:huì lù gōng xíng
公然以财物行贿、受贿。《陈书。卷七。皇后传。后主沈皇后传》:「阉官便佞之徒,内外交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纲纪瞀乱矣。」《隋书。卷二五。刑法志》:「有司皆临时迫胁,苟求济事,宪章遐弃,贿赂公行,穷人无告,聚为盗贼。」也作「货赂公行」、「货贿公行」、「贿货公行」。
《國語辭典》:货赂公行(貨賂公行)  拼音:huò lù gōng xíng
公然以财物行贿、受贿。《晋书。卷五九。齐王囧传》:「操弄王爵,货赂公行。群奸聚党,擅断杀生。」宋。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唐之通榜,故是弊法,虽有以名取人,厌伏众论之美,亦有货赂公行,权要请托之害。」也作「贿赂公行」。
《國語辭典》:货贿公行(貨賄公行)  拼音:huò huì gōng xíng
公然以财物行贿、受贿。《隋书。卷六三。卫玄传》:「时盗贼蜂起,百姓饥馑,玄竟不能救恤,而官方坏乱,货贿公行。」也作「贿赂公行」。
《漢語大詞典》:盗窃公行(盜竊公行)
见“ 盗贼公行 ”。
《漢語大詞典》:盗贼公行(盜賊公行)
谓盗贼公开作案,无所忌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夭厉不戒。”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盗贼自知不死,既轻犯法,而人户亦忧其復来,不敢告捕,是致盗贼公行。” 明 方孝孺 《潼关》诗:“ 潼关 将军才且武,五千士卒健於虎;朝廷养汝为阿谁,盗贼公行如不睹。”亦作“ 盗窃公行 ”。 宋 王十朋 《论林安宅札子》:“事无大小皆委於吏,狱讼繁兴而不能决,盗窃公行而不能治。”
《漢語大詞典》:盗贼公行(盜賊公行)
谓盗贼公开作案,无所忌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夭厉不戒。”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盗贼自知不死,既轻犯法,而人户亦忧其復来,不敢告捕,是致盗贼公行。” 明 方孝孺 《潼关》诗:“ 潼关 将军才且武,五千士卒健於虎;朝廷养汝为阿谁,盗贼公行如不睹。”亦作“ 盗窃公行 ”。 宋 王十朋 《论林安宅札子》:“事无大小皆委於吏,狱讼繁兴而不能决,盗窃公行而不能治。”
《漢語大詞典》:借公行私
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见善忘举者妬,知恶不劾者比,依违是非者譎,借公行私者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