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总括(總括)  拼音:zǒng guā
包括一切。《后汉书。卷六○。马融传》:「俾之昌言而宏议,轶越三家,驰骋五帝,悉览休祥,总括群瑞。」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
《國語辭典》:统纪(統紀)  拼音:tǒng jì
1.纲纪、要领。《史记。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
2.统御治理。《晋书。卷二。文帝纪》:「暨俭、钦之乱,公绥援有众,分命兴师,统纪有方,用缉宁淮浦。」
《漢語大詞典》:兼总(兼總)
(1).总括;一并治理。汉书·儿宽传:“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尸佼 兼总於杂术, 青史 曲缀以街谈。”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窃见顷年已来,力役兼总,东有 辽海 之军,西有 崑丘 之役。”
(2).同时具有。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二:“创者 羲 农 耶,治者 尧 舜 耶,家者 大禹 耶,征者 汤 武 耶,仙者 广成 耶,圣者 尼父 耶。上古帝王兼总二三,斯为极盛,而 轩辕氏 六者具焉。”
《國語辭典》:总要(總要)  拼音:zǒng yào
1.统领。《荀子。哀公》:「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于风雨。」
2.必须要。如:「念书总要专心,才能事半功倍。」
《國語辭典》:包举(包舉)  拼音:bāo jǔ
总括、包罗一切。《文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漢語大詞典》:该综(該綜)
犹总括。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昙柯迦罗:“风云星宿,图讖运变,莫不该综,自言天下文理毕己心腹。” 元 杜本 《怀友轩记》:“或谭论之该综,或考覈之精审。”
分類:总括
《漢語大詞典》:通约(通約)
总括。墨子·经上:“君臣萌,通约也。” 孙诒让 间诂:“谓尊卑上下,等差不一,通而约之,不过此三名。”
分類:总括
《漢語大詞典》:该罗(該羅)
包罗;总括。《无量寿经》卷下:“於佛教法,该罗无外。” 北周 道安 《二教论》:“始知释典茫茫,该罗二諦;儒家硌硌,总括九流。”
《國語辭典》:统括(統括)  拼音:tǒng guā
包括一切。《魏书。卷三二。列传。封懿》:「惠蔚每推轨曰:『封生之于经义,非但章句可奇,其标明纲格,统括大归,吾所弗如者多矣!』」
分類:统括总括
《漢語大詞典》:一括
犹言总括。 鲁迅 《集外集拾遗·<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内容自然是很庞杂的,因为希图在这庞杂中略见一致,所以又一括而为相近的形式,而名之曰《未名丛刊》。”
分類:总括
《國語辭典》:综括(綜括)  拼音:zòng guā
统合总括。《新唐书。卷一○二。姚思廉传》:「思廉采谢炅、顾野王等诸家言,推究综括,为梁、陈二家史,以卒父业。」
分類:总括概括
《漢語大詞典》:综摄(綜攝)
(1).总括。 宋 李纲 《〈易传内篇〉序》:“自有形至於无形,自有心至於无心,莫不综摄乎此。”
(2).统辖。梁书·沈约传:“外观旁览,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综摄。”
分類:统辖总括
《漢語大詞典》:综覆(綜覆)
总括;包罗。 清 黄宗羲 《张景岳传》:“其所著类经,综覆百家,剖析微义,凡数十万言,歷四十年而后成。”
分類:总括包罗
《漢語大詞典》:通赅
犹总括。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序》:“至其閎章縟典,并苞远古,则如五礼六乐三兆三易之属,咸肇耑於五帝而放於二王,以逮职方州服,兼综四朝,大史岁年,通晐三统。”
分類:总括
《漢語大詞典》:浑括(渾括)
总括;概括。《花月痕》第十五回回末 栖霞居士 评阅:“《七夕》一词,并已浑括全书大旨。”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叙》:“通之义,以‘道通为一’为最浑括。”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但典故并不妨害十九首的‘自然’;因为这类诗究竟是民间味,而且只是浑括的抒叙,还没到精细描写的地步,所以就觉得‘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