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围攻(圍攻)  拼音:wéi gōng
1.包围攻击。《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入朝歌鹿肠山苍岩谷口,讨干毒。围攻五日,破之。」
2.众人合力抨击、纠责某人。如:「他在公司里因遭到同仁们的围攻,所以不得不辞职。」
《高级汉语词典》:反围攻  拼音:fǎn wéi gōng
对抗和打破敌人围攻的作战行动
《漢語大詞典》:攻围(攻圍)
围攻。包围起来攻击。史记·吴王濞列传:“ 胶西 为渠率, 胶东 、 菑川 、 济南 共攻围临 菑 。” 宋 司马光 《论西夏札子》:“﹝虏﹞又举一国之众,攻围 兰州 ,期於必取。”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妇女·二妇全边城:“大虏入犯, 忠 力战不胜,攻围甚急。”
《國語辭典》:合击(合擊)  拼音:hé jí
联合出击。《南齐书。卷一。高帝本纪上》:「乃出轻兵攻贼西,使马军合击其后。」
《漢語大詞典》:环攻(環攻)
围攻。语本孟子·公孙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清朝野史大观·清朝史料·多忠勇公薨于盩厔》:“诸将四面环攻,以次日三更克復县城。” 叶圣陶 《城中·病夫》:“头脑的昏胀和筋骨的酸痛环攻着他,宛如身被重械的罪犯,可是还要被迫着去做那苦工。”
分類:围攻
《漢語大詞典》:围击(圍擊)
犹围攻。史记·李将军列传:“ 陵 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 陵 军。”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 清 廷命 江南 、 湖北 派兵围击。”
分類:围攻
《漢語大詞典》:环击(環擊)
围攻。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或连朝环击,卒不能下。”
分類:围攻
《國語辭典》:围城(圍城)  拼音:wéi chéng
1.被包围的城池。《战国策。赵策三》:「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2.城池被包围。《水浒传》第六四回:「取出玄女天书,正看之间,猛然想起:围城已久,不见有救军接应。」
《國語辭典》:长围(長圍)  拼音:cháng wéi
1.为蓄水而筑的长堤。《南史。卷三二。张邵传》:「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
2.长形的防禦工事。《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超固其小城,乃设长围以守之。」
《漢語大詞典》:围地(圍地)
指出入通道狭窄,易被敌人围攻之地。孙子·九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杜牧 注:“出入艰难,易设奇伏覆胜也。” 杜佑 注:“所从入阨险,归道远也,持久则粮乏。故敌可以少击吾众者,为围地也。”
《漢語大詞典》:进围(進圍)
进兵围攻。后汉书·董卓传:“其冬,徵 温 还京师, 韩遂 乃杀 边章 及 伯玉 、 文侯 ,拥兵十餘万,进围 陇西 。”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 师道 之诛,公以兵东下,进围 考城 ,克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十七年二月, 莽依图 军至,乃进围 平乐 。”
分類:围攻
《漢語大詞典》:四萃
谓四面围攻。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吾乃四萃於其王族,必大败之。” 杜预 注:“四萃,四面集攻之。”
分類:四面围攻
《漢語大詞典》:攒锋聚镝(攢鋒聚鏑)
受到众多的刀箭围攻。比喻备受舆论斥责。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宰相子应举:“ 四明 在位久,卒被恶声以去。归里至与璽丞不相见。初不难借其子以市公,终於攒锋聚鏑,受前人未有之弹射。”
《漢語大詞典》:攒打(攢打)
围攻,聚殴。《西游记》第九十回:“ 行者 拔一把毫毛……变做百十个小 行者 ,围围绕绕,将那 白泽 、 狻猊 、 摶象 、 伏狸 并 金毛狮怪 围裹在中。 沙僧 、 行者 却又上前攒打。”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凡遇马夫概行攒打,以致闔驛夫牌惊逃星散。”
分類:围攻
《國語辭典》:攒殴(攢毆)  拼音:cuán ōu
聚众殴打。《福惠全书。卷一一。刑名部。词讼》:「忤伊凶手一盻,辄为攒殴而折股肱。」
分類:围攻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