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视听(視聽)  拼音:shì tīng
1.见闻。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然文辞之有谐讔,譬九流之有小说,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
2.耳目。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國語辭典》:言论(言論)  拼音:yán lùn
言谈议论。《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听见他那言论丰采,倒底是个正经人。」
《漢語大詞典》:舆议(輿議)
舆论。 唐 陆贽 《奉天改元大赦制》:“固辞不获,俯遂舆议。” 宋 王禹偁 《拟拜屈突通为兵部尚书制》:“具官 屈突通 ,间代英气,前朝重臣,清望蔼乎当时,军功推於舆议。” 明 李东阳 《拟册立皇太子贺太皇太后表》:“采舆议之攸同,谓皇储之当豫。”
分類:舆论
《漢語大詞典》:舆言(輿言)
舆论。《魏书·高道悦传》:“臣闻博纳舆言,君上之崇务;规箴匡正,臣下之诚节。”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三占从二,何籍舆言?” 宋 王禹偁 《上许殿丞论搉酒书》:“某窃听舆言,以为阁下将取一郡搉酒之数,分于编户,然后听其自酿而沽诸。”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此亦赖夫勇猛无畏之人,独立自彊,去离尘垢,排舆言而弗沦于俗囿者也。”
分類:舆论
《漢語大詞典》:庶言
群言;舆论。《书·立政》:“ 文王 罔攸兼於庶言、庶狱、庶慎。” 孔 传:“ 文王 无所兼知於毁誉众言及众刑狱、众当所慎之事。”礼记·缁衣:“ 君陈 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 郑玄 注:“众言同,乃行之。” 宋 王安石 《枢密使张昪封赠三代制八道》:“允于庶言,秉国枢要。”一说为教令。见 曾运乾 《尚书正读》卷六。
分類:舆论教令
《國語辭典》:素论(素論)  拼音:sù lùn
高尚核实的言论。南朝梁。任昉〈为府僚劝进梁公笺〉:「且明公本自诸生,取乐名教,道风素论,坐镇雅俗。」
分類:舆论高论
《漢語大詞典》:舆词(輿詞)
舆论。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博採舆词,可谓圣德之盛者。”
分類:舆论
《漢語大詞典》:风论(風論)
犹舆论。《晋书·刘颂传》:“凡举过弹违,将以肃风论而整世教,今举小过,清议益穨。”
分類:舆论
《漢語大詞典》:声论(聲論)
犹舆论。南齐书·刘善明传:“ 太祖 忧恐,常令 僧副 微行伺察声论。”南史·梁邵陵携王纶传:“﹝ 萧纶 ﹞初镇 京口 ,大造器甲,既涉声论,投之於 江 。”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元年:“我比亦警此声论,每欲陈闻,则口噤心悸。”
分類:舆论
《漢語大詞典》:舆评(輿評)
舆论。 清 唐孙华 《唁上海李明府》诗之一:“ 涇 渭 浊清那可辨,留将遗爱付舆评。” 清 王韬 《代上广州府冯太守书》:“宜於其地简 华 人之名望素著、洽於舆评者司理其事,而亦借为耳目。”
分類:舆论
《漢語大詞典》:舆谈(輿談)
舆论。 宋 宋祁 《悯独赋》:“奋单辞以正议兮,安足救舆谈之参差。”
分類:舆论
《漢語大詞典》:舆讼(輿訟)
舆论。《宋书·徐羡之传》:“是以远酌民心,近听舆讼,虽欲讨乱,虑或难图。”
分類:舆论
《漢語大詞典》:舆口(輿口)
舆论。 清 周亮工 《祭建宁司李君硕孙公文》:“乃狱未具,而余以质讯至,旧 李 怵谗言,迫公论,佯示平反,以谢舆口。”
分類:舆论
《漢語大詞典》:声裁(聲裁)
犹舆论。南史·颜延之周朗等传论:“文人不护细行,古今之所同焉,由夫声裁所知,故取忤於人者也。”
分類:舆论
《國語辭典》:国论(國論)  拼音:guó lùn
1.有关国家重大事项的讨论、主张。《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薛宣》:「其法律任廷尉有馀,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
2.全国的舆论。如:「自从这个事件发生以后,国论纷纷,民心愤慨,影响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