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抹
(1).犹一条;一片(用于痕迹、景物等)。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十七:“一抹浓红傍脸斜,妆成不语独攀花。” 宋 陆游 《思故山》诗:“暮归稚子迎我笑,遥指一抹西村烟。”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四折:“我自离了鶯花市,无半星儿点污,一抹儿瑕疵。” 清 郑燮 《唐多令·寄怀刘道并示酒家徐郎》词:“一抹晚天霞,微红透碧纱,颤西风凉叶些些。” 茅盾 《子夜》十:“一抹深红色的夕照挂在那边池畔的亭子角,附近的一带树叶也带些儿金黄。” 王西彦 《黄昏》:“一阵辘辘辘辘的轰响,一眨眼,就只在空中剩下一抹逐渐散淡的黑烟。”
(2).一闪而过。 宋 苏轼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诗:“溪上青山三百迭,快马轻衫来一抹。” 宋 杨万里 《馀干泝流至安仁》诗:“半篙新涨满帆风,两岸千山一抹中。”
(3).一齐。宋史·宋辙传:“今欲於 定西城 与 陇诺堡 一抹取直,所侵 夏 地凡百数十里。”《金瓶梅词话》第九回:“这妇人一抹儿都看在心里。”
(4).一笔勾消。 清 杨昭 《闲止书堂集钞跋》:“岂意对面九嶷,前言一抹,贪天功为己力,掠人美以自荣。”
(5).一直;一味。《荡寇志》第七七回:“忽听得喊杀之声,一抹地追寻来,祇道你遇着歹人,却为你同二位表兄厮杀?”《荡寇志》第八二回:“却説 丽卿 一抹地鎗挑剑砍,衝出重围。”
一弹;一奏。抹,指弹奏弦乐的一种指法。谓轻轻一按。 唐 杜牧 《隋苑》诗:“红霞一抹《广陵》春, 定子 当筵睡脸新。” 宋 欧阳修 《减字木兰花》词:“画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赋琵琶》词:“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一擦或一摸。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破这个架式是用左胳膊横着一搪,封在面门,顺着用右手往下一抹,拿住他的左腕子一拧,将他身子拧转过来,却用右手从他脖子右边反插将去把下巴一掏:叫做‘黄鶯搦嗉’。”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 刘福生 用手把脸一抹,鼻子眼一紧蹙,扎撒着两只大手,发疯地扭起腰来。”
《漢語大詞典》:一发(一髮)
(1).一根头发。 晋 傅咸 《栉赋》:“我嘉兹櫛,恶乱好理,一髮不顺,实以为耻。”朱子语类卷六三:“今以一髮之微,尚有可破而为二者。”
(2).比喻微小的事物或见解。陈书·徐陵传:“且据图刎首,愚者不为;运斧全身,庸流所鉴。何则?生轻一髮,自重千钧。” 明 宋濂 《诸子辩》:“乃因旧所记忆者作《诸子辩》数十通,九家者流颇具有焉……其中疏剔觝排,亦窃自谓有一髮之见。”
(3).喻极端危险。 宋 曾巩 《道山亭记》:“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髮。” 鲁迅 《坟·论睁了眼看》:“可是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一发之际,他们总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便闭上了眼睛。”参见“ 一髮千钧 ”。
(4).指极端危险的瞬间。
(5).形容远山微茫。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乘潮簸 扶胥 ,近岸指一髮。” 宋 苏轼 《澄迈驿通潮阁》诗:“杳杳天低鶻没处,青山一髮是中原。”
《漢語大詞典》:一发千钧(一髮千鈞)
语本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係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絶也。”谓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极其危险。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汉 代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髮引千钧。” 清 黄景仁 《邵二云自江上归余姚》诗:“蠹鱼跃出 秦 灰来,一髮千钧著书责。” 郭光 《英雄列车》三:“可是,能在一发千钧的时刻,战胜洪水,化险为夷,这气魄,这毅力,却绝不会是来自偶然的。”
《漢語大詞典》:齐齐(齊齊)
一齐;全部。《水浒传》第十二回:“若把几根头髮,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西游补》第九回:“一班牛头虎角齐齐跪上,禀:‘爷,有何分付?’” 王汶石 《少年突击手》:“奶奶还是不放心地在 健儿 身上前摸摸后揣揣,齐齐验了一遍,才松开手。”
恭敬严肃貌。礼记·玉藻:“凡行,容惕惕;庙中,齐齐。” 郑玄 注:“恭慤貌也。” 孔颖达 疏:“齐齐,自收持严正貌也。”礼记·祭义:“卿大夫相君,命妇相夫人,齐齐乎其敬也。” 陈澔 集说:“齐齐,整肃之貌。”
《漢語大詞典》:齐大乎(齊大乎)
方言。一齐;一块儿。 海默 《四嫂子》:“还是刚才你见过那个爷子领的头,一镢头把 日本 小队长打死了,我们齐大乎地上了山。”参见“ 齐打忽 ”。
分類:一齐块儿
《漢語大詞典》:齐打忽(齊打忽)
方言。一齐;一块儿。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四章:“ 乔世春 、 滑稽二 见 二愣 动了心,就齐打忽地紧撺掇。”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群众,齐打忽地朝着战士们拥过来。”参见“ 齐大乎 ”。
分類:一齐块儿
《漢語大詞典》:品排
方言。并排;一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一:“他们品排走进了大门。”
分類:并排一齐
《漢語大詞典》:顿党(頓黨)
方言。犹一道;一齐。 清 胡文英 吴下方言考卷七:“‘顿党’,一齐也。 吴中 谓待事并为者曰‘顿党’。”
分類:一道一齐
《漢語大詞典》:齐打忽(齊打忽)
方言。一齐;一块儿。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四章:“ 乔世春 、 滑稽二 见 二愣 动了心,就齐打忽地紧撺掇。”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群众,齐打忽地朝着战士们拥过来。”参见“ 齐大乎 ”。
分類:一齐块儿
《漢語大詞典》:齐大乎(齊大乎)
方言。一齐;一块儿。 海默 《四嫂子》:“还是刚才你见过那个爷子领的头,一镢头把 日本 小队长打死了,我们齐大乎地上了山。”参见“ 齐打忽 ”。
分類:一齐块儿
《漢語大詞典》:齐打伙儿(齊打夥兒)
谓一齐。红楼梦第九二回:“要办‘消寒会’,齐打伙儿坐下,喝酒説笑。”红楼梦第九九回:“明儿我们齐打伙儿告假去。”
分類:一齐
《漢語大詞典》:齐打夥儿(齊打夥兒)
谓一齐。红楼梦第九二回:“要办‘消寒会’,齐打伙儿坐下,喝酒説笑。”红楼梦第九九回:“明儿我们齐打伙儿告假去。”
分類:一齐
《漢語大詞典》:齐铺铺(齊鋪鋪)
都;一齐。儒林外史第五回:“夫妻四个,齐铺铺请妹夫、妹妹转在大边,磕下头去,以叙姊妹之礼。”儒林外史第十二回:“这时街上围了六七十人,齐铺铺的看。”
分類:一齐
《漢語大詞典》:一时(一時)
(1).一个季度。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韦昭 注:“三时,春夏秋;一时,冬也。”《淮南子·天文训》:“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魏书·刑罚志:“ 崔纂 可免郎,都坐尚书,悉夺禄一时。”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臣闻古者兵出於农,故三时耕稼,一时閲武。”
(2).一个时期。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
(3).一代;当代。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 祭肜 , 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 、 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
(4).一个时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
(5).暂时;一会儿。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 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 ,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
(6).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 ,践乱 燕 ,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 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
(7).即时,立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
(9).同时,一齐。晋书·李矩传:“ 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
(10).犹一旦。汉书·吴王濞传:“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
《漢語大詞典》:与同(與同)
(1).与之相同。《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郑玄 笺:“ 卫 之诸臣行如是,不与诸伯之臣同。”《淮南子·泰族训》:“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2).犹同。谓与人一齐。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四折:“寡人带酒,与同二人欲要起身,被店主人家扯住。”《水浒传》第六七回:“却説 关胜 与同 宣赞 、 郝思文 ,引领五千军马接来,相近 凌州 。”
分類:一齐与同
《漢語大詞典》:一齐(一齊)
(1).相等;均衡。庄子·秋水:“万物一齐,孰短孰长?”《淮南子·主术训》:“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毋小大脩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
(2).统一;使一律。《淮南子·主术训》:“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轂。”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当今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汎爱蒸庶,布德施惠。”魏书·释老志:“彼沙门者,假 西戎 虚诞,妄生妖孽,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
(3).副词。同时。表示不同主体同时做一件事。 宋 岳飞 《郾城县北并垣曲县等捷奏》:“﹝ 王刚 等﹞认是头领,遂一齐入贼军。”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四折:“今日箇加官赐赏,一齐的拜谢吾皇。”《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十餘隻般,筛锣掌号,一齐开出湖去。” 丁玲 《梦珂》:“同时又有六七个人也一齐在发表他们个人的意见。”
(4).副词。表示同一主体对若干事物采取同一处置方式。朱子语类卷六:“义如利刀相似,胸中许多劳劳攘攘,到此一齐割断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母亲将银子一齐都交给伯父带到 上海 存放在妥当钱庄里生息去了。”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一剂。齐,通“ 剂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躁者有餘病,即饮以消石一齐,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
《漢語大詞典》:一统(一統)
(1).统一。多指全国统一于一个政权。管子·五行:“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 尹知章 注:“总持其本,以统万物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今普天一统,九垓同风。” 明 黄元吉 《流星马》第一折:“方今寰区一统,都来进贡。”
(2).犹一并,一齐。 孙中山 《党员须研究革命主义》:“本总理自当将吾党事和国事,一统尽力做去。”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因为一次颇为别致的示众,它把全市的男妇老幼,一统召集来了。”
(3).犹一桩。指一个整体。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问:‘释氏於世间一切情欲之私都不染着,似无私心,但外弃人伦却似未当理。’曰:‘亦只是一统事,都只是成就他一箇私己的心。’” 清 陈确 《与刘伯绳书》:“即心即性,即学即道,是一统功夫。”
(4).表数量。用于碑碣,犹一座。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打一统法帖碑,去向京师卖。”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久已后索与他盖一所设像的祠,建一统纪节的碑。”
(5). 汉 代《三统历》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汉书·律历志:“终天之数,得八十一,以天地五位之合终於十者乘之,为八百一十分,应历一统千五三十九岁之章数。”
《漢語大詞典》:交欢(交歡,交懽)
亦作“ 交驩 ”。亦作“ 交懽 ”。
(1).谓与人结交而取得对方的欢心。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君何不交驩太尉,深相结?”
(2).泛指结好。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主答周主论和亲书》:“二境交欢,俱饗多福。”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 羌 胡 蹈舞呵共讴歌,两国交欢呵罢兵戈。”
(3).一齐欢乐。《孔子家语·好生》:“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其庄,足以成礼。”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五:“旨酒盈樽,莫与交欢。” 明 陈所闻 《懒画眉·王明府云池命歌者携酒桃花下》曲:“溪边杖履驀相逢,交懽旋剖床头瓮,歌尽桃花扇底风。”
(4).指男女成婚或欢合。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见一女子,云号 金枝公主 ,年可十四五,儼若神仙,交欢之礼,颇亦明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晚间, 吴氏 出来,道士进来,只把孝堂魂床为交欢之处,一发亲密了。”《金瓶梅词话》第八二回:“二人就在院内櫈上,赤身露体,席枕交欢,不胜繾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