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充数(充數)  拼音:chōng shù
凑数。如:「滥竽充数」。《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
《國語辭典》:滥竽充数(濫竽充數)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战国时,齐宣王喜听吹竽之声,且每次都要求三百人合吹。有位南郭处士,不会吹竽,但却混杂其中,享受很好的待遇。宣王死后,湣王继位,他喜欢听一个人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中充数;或比喻以不好的东西冒充场面;有时也用于自谦之辞。《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若只靠著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我这不过是侥倖,实在是自愧无才,滥竽充数就是了!」
《國語辭典》:滥竽(濫竽)  拼音:làn yú
1.指不会吹竽的吹竽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2.比喻以劣充优。如:「遴选职员,务求严谨,不使滥竽。」
《漢語大詞典》:备员(備員)
(1).充数;凑数。谓居官有职无权或无所作为。史记·秦始皇本纪:“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汉书·申屠嘉列传:“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著於世者。”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有司但备员安禄而已。”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右丞 实嘉世鲁 ,居相位已七、八年,碌碌无补,备员而已。”
(2).用作任职或任事的自谦词。史记·平原君列传:“今少一人,愿君即以 遂 备员而行矣。” 汉 刘向 列女传·赵津女娟:“妾居 河 齐 之间。世习舟檝之事,愿备员持檝。” 宋 秦观 《祭洞庭文》:“顷缘幸会,尝厠朝列,备员儒馆,承乏史臣。”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臣前日备员政府,所当共议。”
《國語辭典》:备位(備位)  拼音:bèi wèi
自谦充数之词。《汉书。卷七四。魏相丙吉传。魏相》:「臣相幸得备位,不能奉明法,广教化,理四方,以宣圣德。」宋。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陛下即位,起臣于贬所,不及一年,备位禁林。」
《漢語大詞典》:备数(備數)
(1).充数。仪礼·士昏礼:“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其置文吏也,备数满员。”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自此禁苑闕人,上谓少年轻薄,不足为馆阁重,时宰探上意,乃引 彭乘 备数。”
(2).为居官的自谦之词。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僕时备数校讎府官,闲无他职。”
《漢語大詞典》:备列(備列)
(1).犹充数。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峨豸忝备列,伏蒲愧分涇。”
(2).详列。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纪述内臣:“盖採掇载籍,而有评有考有论,又为赞为箴为诗,其中备列善恶。”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文具于前而略于后例:“上文已备列 梁 所以亡之故,使下文必一一言之,则累于辞矣。”
分類:充数
《國語辭典》:备份(備份)  拼音:bèi fèn
1.预备额外使用的份数。如:「会议资料请记得准备备份,以免参加人数超过预计。」
2.拷贝档案。如:「档案更正后,切记要备份。」
分類:方言充数
《漢語大詞典》:具位
(1).具瞻之位。指三公宰相。语本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 宣德皇后 敬问具位。”参见“ 具瞻 ”。
(2).徒居官位,充数。新唐书·苏味道传:“然其为相,特具位,未尝有所发明,脂韦自营而已。”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臺諫之臣,默默具位而不敢言事,至於规避百为,不敢居是职事。”辽史·逆臣传中·萧革:“ 革 怙宠专权,同僚具位而已。”
(3). 唐 宋 以后,官吏在奏疏、函牍或其他应酬文字上,常把应写明的官职爵位写作“具位”,表示谦敬。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月日,具位某,再拜上书於昭文相公阁下。” 宋 苏轼 《祭大觉禅师文》:“维年月日,具位 苏軾 ,谨以香茶蔬果,致奠故 大觉禪师 器之 之灵。” 宋 王安石 《上时政疏》:“年月日,具位臣某,昧死再拜上疏尊号皇帝陛下。”
《國語辭典》:具瞻  拼音:jù zhān
语本《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为民众所瞻仰。《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道冠民宗,具瞻惟允。」
《國語辭典》:具臣  拼音:jù chén
聊以充数,不能有作为的臣子。《论语。先进》:「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汉书。卷六七。梅福传》:「故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孝元皇帝擢之,以厉具臣而矫曲朝。」
《漢語大詞典》:取具
(1).谓领取备办。周礼·地官·泉府:“凡国事之财用取具焉。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餘。”
(2).谓置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牲酒瘠酸,取具临时,水陆之品,狼藉籩豆。” 宋 陆游 《闰二月二十日游西湖》诗:“岂如吾曹淡相求,酒肴取具非预谋。”
(3).用作备位充数。 宋 秦观 《谋主》:“所谓幕府从事者,往往皆闒茸取具之人。”
《漢語大詞典》:尘冒(塵冒)
(1).谦词。犹言充数。 五代 李建勋 《离阙下日感恩》诗:“二年尘冒处中臺,喜得南归退不才。”
(2).谦词。冒犯。 唐 陈子昂 《上大周受命颂表》:“尘冒旒冕,伏表惭惶。”
《國語辭典》:凑数(湊數)  拼音:còu shù
1.充数。元。李寿卿《度柳翠。楔子》:「有甚么不中?又不要他看经,则把来凑数儿罢了。」
2.凑集一笔数目。如:「有这些钱财,便可凑数了。」
分類:凑数充数
《漢語大詞典》:备名(備名)
任职的谦词。谓徒列其名,聊以充数。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幸遇好文之主,备名儒馆,十有三年。”
《漢語大詞典》:簉乏
谓临时充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王昭 楚妃 ,千里别鹤,犹有一切,承间簉乏,亦有可观者焉。”
分類:临时充数
《國語辭典》:顶数(頂數)  拼音:dǐng shù
1.补足额数、充数。如:「拔河人数不够,只好找我来顶数。」
2.算数、有效。多用于疑问或否定句。如:「你说的不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