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气排阴
 
一阳来复
 
新阳来复
  
阳生一脉


《周易注疏》卷三〈复〉~64~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唐·孔颖达疏:「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夏至一阴生,是阴动用而阳复于静也。」
《史记》卷二十五〈律书〉~244~
广莫风居北方。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阳广大也,故曰广莫。东至于虚。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于虚,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
《國語辭典》:一气(一氣)  拼音:yī qì
1.太一混然之气。《庄子。知北游》:「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晋书。卷八七。列传。凉武昭王李玄盛》:「王者受图,咸资世德,犹混成之先大帝,若一气之生两仪。」
2.一口气、不间断。如:「一气呵成」。《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取了一管败笔,蘸饱了墨,把纸相了一会,一气就写了一行。」《红楼梦》第五四回:「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乾。」也作「一气子」、「一气儿」。
3.声气相通。《清史稿。卷四二三。列传。王拯》:「信宜陈金缸尤为巨憝,群贼相为一气,滋蔓难图。」《红楼梦》第二一回:「黛玉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也作「一气儿」。
4.一阵。如:「骂了一气」、「打了一气」。《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吃了早饭,摇个串铃上街去了,大街小巷乱走一气。」《文明小史》第四九回:「正在藤椅子上睡著,眼面前觉得有样物件在床底下放光出来,白铄铄的,仔细一望,原来是他早晨闹了一气,要店主人赔的那个表。」也作「一气子」。
5.生气。如:「他一气之下将花瓶摔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今日穷了,休说是外人,嫡亲儿媳也受他这般冷淡,回头自思,怎得不恼?一气气得头昏眼花,饮食多绝了。」
《國語辭典》:通同一气(通同一氣)  拼音:tōng tóng yī qì
互相串通勾结。《红楼梦》第一一一回:「箱匮东西不少,如今一空,偷的时候不小,那些上夜的人管什么的!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乾儿子,必是他们通同一气的。」《中国现在记》第五回:「这样说起,那报丁忧的文书,马友德也是通同一气的了。」
分類:串通勾结
《國語辭典》:一气呵成(一氣呵成)  拼音:yī qì hē chéng
一口气完成。比喻文章或绘画的气势流畅,首尾贯通;或工作安排紧凑、不间断。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三。词曲部。宾白》:「北曲之介白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止阅填词,亦皆一气呵成,无有断续,似并此数言,亦可略而不备者。」
《漢語大詞典》:一气浑成(一氣渾成)
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惟《峨嵋山月》一气浑成,絶无痕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诗有有篇无句者,通首清老,一气浑成,恰无佳句令人传诵。”
《漢語大詞典》:一气一个死(一氣一個死)
气得几乎要死。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岂知 汉王 濯足见喒,明明是覷的喒轻如粪土,争些儿一气一个死。”
分類:几乎要死
《国语辞典》:连成一气(连成一气)  拼音:lián chéng yī qì
比喻站在同一阵线,互通声息,互相回护。如:「他们俩连成一气,共同对付敌人。」
《国语辞典》:夥同一气(夥同一气)  拼音:huǒ tóng yī qì
联手。《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他前几天和别人夥同一气,哄骗我好几千吊钱去。」
《国语辞典》:通合一气(通合一气)  拼音:tōng hé yī qì
互相串通勾结。如:「他与外人通合一气,偷走了他们公司的机密文件。」
分类:串通勾结
《国语辞典》:一气之下(一气之下)  拼音:yī qì zhī xià
在盛怒、情绪冲动的情况下。如:「他一气之下,拿到任何东西就摔。」
《国语辞典》:串通一气(串通一气)  拼音:chuàn tōng yī qì
彼此勾结联络,立场、行动一致。《红楼梦》第四六回:「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等著我和你主子闹去就是了。」《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只因时常听见人家说起,说维新党同哥老会是串通一气的。」
《国语辞典》:一气儿(一气儿)  拼音:yī qì ér
1.一口气、不间断。如:「他一气儿的跑著,终于赶上火车。」也作「一气」。
2.声气相通。如:「你们俩个是一气儿的,谁知道不会联合起来骗人?」也作「一气」。
《分类字锦》:俯视一气(俯视一气)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分类:
《國語辭典》:沆瀣一气(沆瀣一氣)  拼音:hàng xiè yī qì
唐时崔沆为主考官,录取了崔瀣,人们因此笑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见宋。钱易《南部新书戊》。比喻气味相投,后多用于贬义。《孽海花》第三四回:「皓冬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
《國語辭典》:六法  拼音:liù fǎ
1.宪、刑、民、商事法及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总称。
2.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中,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后来此六种法则广为应用于山水或花鸟等题材。后代评论家对于六法的先后次序,也有不同的主张,不论如何,六法已经成为中国画习惯性的代名词。
3.佛教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宋。沈遘〈章献皇太后忌日斋文〉:「伏愿往凭六法,超脱五门。」
《漢語大詞典》:阳复(陽復)
(1).犹言一阳来复。宋书·礼志三:“太常 顾和 表曰:‘ 泰始 中,合二至之祀于二郊。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或以夏至,或同用阳復。’” 明 高启 《冬至夜喜逢徐七》诗:“雪明窗促曙,阳復座销寒。”参见“ 一阳来復 ”。
(2).比喻政治清明。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但政本未清,倖门未窒,殊未有以见阳復之效。”
《漢語大詞典》:一阳来复(一陽來復)
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至夏至日,阳气尽而阴气始生;至冬至日,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谓之“一阳来復”。见《易·复》 孔颖达 疏。 宋 王安石 《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 元 侯克中 《春前一日》诗:“岁月催人不易禁,一阳来復又成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