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音训(音訓)  拼音:yīn xùn
1.注音、解义。《北史。卷四二。列传。刘芳》:「博闻强记,兼览苍雅,尤长音训,辩析无疑。」《旧唐书。卷一八九。儒学列传上。曹宪》:「太宗又尝读书有难字,字书所阙者,录以问宪,宪皆为之音训及引證明白,太宗甚奇之。」
2.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某字的字义。如:「天,颠也。」、「水,准也。」也称为「声训」。
《漢語大詞典》:复隐(複隱)
谓相互包蕴隐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冯春田 释义:“‘符采’即指‘质’,‘文’或者内容和形式。‘复隐’即包藴深隐,指的是‘符’(‘质’或内容)、‘采’(‘文’或形式)曲隐融合在一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奥者复隐,诡者亦典。”
《國語辭典》:释义(釋義)  拼音:shì yì
1.解释文义。汉。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昔孝宣会诸儒于石渠,章帝集学士于白虎,通经释义,其事优大。」
2.佛教的思想。《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纪》:「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國語辭典》:读为(讀為)  拼音:dú wéi
凡言读为某、读曰某者,即谓其字假借为某字使用。也称为「读曰」。
《漢語大詞典》:读如(讀如)
古代注音、释义用语。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 汉 郑玄 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吕氏春秋·音律“修法飭刑” 汉 高诱 注:“飭读如敕。”
分類:注音释义
《漢語大詞典》:正读(正讀)
正音释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及 宣 成 二帝,徵集小学, 张敞 以正读传业, 扬雄 以奇字纂训。”
《漢語大詞典》:读曰(讀曰)
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表示注释古书中的同音假借字。礼记·曲礼上“以箕自乡而扱之” 汉 郑玄 注:“扱读曰吸。”
《漢語大詞典》:义据(義據)
释义与考据。后汉书·郑玄传:“初,中兴之后, 范升 、 陈元 、 李育 、 贾逵 之徒争论古今学,后 马融 答 北地 太守 刘瓌 及 玄 答 何休 ,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分類:释义考据
《漢語大詞典》:诠言(詮言)
解释义理。初学记卷二三引 后周 宇文逌 《道教实花序》:“可道非道,因金籙以詮言;上德不德,寄玉京而阐説。”
《國語辭典》:旁训(旁訓)  拼音:páng xùn
文章中正文旁的细字注解。也称为「旁注」。清代徐之纲著有《五经旁训》、《五经旁训增订精义》。
《漢語大詞典》:义证(義證)
释义的书证。梁书·儒林传·孔子袪:“ 高祖 撰《五经讲疏》《孔子正言》,专使 子袪 检閲羣书,以为义证。” 清 桂馥 著有《说文解字义证》
《國語辭典》:读若(讀若)  拼音:dú ruò
训诂学上指拟其音而读之,即读音相似。
分類:注音释义
《国语辞典》:古今注  拼音:gǔ jīn zhù
书名。晋崔豹撰,三卷。考證名物,分舆服、都邑、音乐、鸟虫、草木、杂注、问答释义八篇。或疑出于后人伪托。
《漢語大詞典》:泛埽(汎埽)
亦作“氾埽”。亦作“氾扫”。 洒扫。《礼记·郊特牲》:“氾埽反道。”周礼·夏官·隶仆“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 汉 郑玄 注:“氾埽曰埽,埽席前曰拚。” 陆德明 释义:“氾埽,洒埽同。”《孔子家语·郊问》:“郊之日,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氾埽清路,行者必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窦氏:“客既坐,主人始操篲,殷勤氾扫。”一说,为广泛扫除。见礼记·少仪“氾埽曰埽” 唐 孔颖达 疏。
分類:洒扫释义
《漢語大詞典》:古文字学
又称“古学”。后世称为小学
研究古代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等规律及其释义诠注的一门科学
对于古代书写方式(包括碑铭文)的研究;对古代作品的辨认和鉴定(如根据其词源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