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明白  拼音:míng bai
1.清晰、清楚、明确。《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员,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把言语支吾,不说明白。」
2.聪明、不糊涂。《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看书,心下也著实明白了。」《红楼梦》第六二回:「平儿是个明白人,我前儿也告诉了他。」
3.了解、知道。《红楼梦》第五五回:「平儿冷笑道:『你们明白就好了。』」
4.清醒。《儒林外史》第三回:「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國語辭典》:分析  拼音:fēn xī
1.把本来合在一起的分离。晋。刘琨〈答卢谌诗〉:「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怅恨耳。」
2.对事理的分解辨析。《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三娘离席,今告诸亲,听奴分析。」
3.分家。《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诚恐日后长大,说话一发多了,今日分析他母子出外居住。」
《國語辭典》:别白(別白)  拼音:bié bái
1.辨别明白。《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辞不别白,指不分明。」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皇帝正直,别白善否。」
2.驳斥、辩白。《醒世姻缘传》第九回:「但一来不敢别白那珍哥,二来只道那计氏是降怕了的。」
《國語辭典》:分疏  拼音:fēn shū
自我辩解。《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来到贾家,把这两项银子交付与贾婆,分疏得明明白白。」
《國語辭典》:分剖  拼音:fēn pǒu
表白,说清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如今已见在我房中了,清浊难分,万一声张,被他一口咬定,从何分剖。」也作「分劈」。
《國語辭典》:分辨  拼音:fēn biàn
辨别、说明。《刘知远诸宫调。第一》:「欲待说,难言,……短叹长吁,义定手前来分辨。」《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济川听了他一派胡言,也不同他分辨,自去收拾不提。」
《國語辭典》:分说(分說)  拼音:fēn shuō
辩白、细说。《西游记》第二○回:「那妖精那容分说,急近步,丢一个架子,望八戒劈脸来抓。」《老残游记》第一七回:「不由分说,拉老残往椅子上去坐。」
《漢語大詞典》:分雪
辩白。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掩恶:“﹝ 程皓 ﹞每于儕类中,见人有所訾毁,未曾应对,候其言毕,徐为分雪之曰:‘此皆众人妄传,其实不尔。’更説其人美事。” 唐 康骈 剧谈录·浑令公李西平爇朱泚云梯:“ 李公 受令斩决, 道茂 将就刑,请致分雪之词。”朱子语类卷一二七:“又作道理分雪 天祚 之事,遂啟其轻侮之心。”
分類:辩白
《國語辭典》:分辩(分辯)  拼音:fēn biàn
辩白。《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分辩小事,退敌大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放屁!这个人腿那里来的?你只到官里分辩去。」
《漢語大詞典》:分会(分會)
方言。辩白。 许地山 《归途》:“我知道你们有什么冤仇呢?反正你得到所里分会去。”
《漢語大詞典》:折证(折證)
辩白;对证。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儘着他放荡形骸,我可也万千事不折证。”《西游记》第九七回:“教你推情察理,快解放他;不然,就叫你去阴司折证也!”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托鲍谋钗》:“恁般红鸞凑成,这燕花釵为折证。” 清 洪升 《长生殿·密誓》:“ 长生殿 里盟私订。[旦]问今夜有谁折证。” 徐朔方 校注:“折证,作证。”
《漢語大詞典》:不白
(1).不显著。《韩诗外传》卷一:“水火不积则光炎不博,礼义不加乎国家则功名不白。”
(2).指无法申诉或得不到辩白。如:不白之冤。
《漢語大詞典》:沈冤
亦作“沉冤”。 谓难以辩白或久未昭雪的冤屈。 唐 李涉 《与弟渤新罗剑歌》:“ 雷焕 张华 久已无,沉冤知向何人説?” 宋 张商英 《鄂州谢上表》:“虽有沉冤,莫能往愬。”《老残游记》第十八回:“职员沉冤,蒙大人昭雪,所有银子听凭大人发落。” 柳亚子 《吊鉴湖秋女士》:“凭君莫把沉冤説,十日 扬州 抵得无?”
《國語辭典》:洗刷  拼音:xǐ shuā
1.洗涤刷净。唐。白居易〈双石〉诗:「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水浒传》第六二回:「小二哥替他淘米做饭,洗刷碗盏。」
2.洗除冤屈、耻辱。《老残游记》第一九回:「没到十天,抚台又派了个白大人来。──真是青天大人!一个时辰就把我家的冤枉全洗刷净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我们六个人,现在团聚在一起,总要学些学问,做两桩惊人的事业,才能洗刷那回的羞辱!」
《漢語大詞典》:力辨
努力争辩或辩白。辨,通“ 辩 ”。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二:“ 苏东坡 作《志林》,力辨此一段事。”金史·刘仲洙传:“ 田瑴 等以党罪废錮者三十餘家, 仲洙 知其寃,上书力辨,帝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