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结断(結斷)  拼音:jié duàn
处断、断案。《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取了郭威招伏,解赴潞州府衙去听候结断。」
分類:了结结案
《漢語大詞典》:结证(結證)
了结;结案。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四折:“老夫奉圣人的命,着老夫疾驰驛马,亲往 延安府 ,结证此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我乃 贾廉访 也,生前做得亏心事颇多,今要一一结证,诸事一时了不来得。”《说唐》第二十回:“除犯十恶大罪,谋反叛逆不赦外,其餘流徒笞杖等,不论已结证,未结证,已发觉,未发觉,俱皆赦免。”
分類:了结结案
《國語辭典》:结绝(結絕)  拼音:jié jué
1.结案、定案。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既有赃仗,可怎生前官手里不结绝?直到如今?」也作「结正」、「结證」。
2.结束、了结。《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我昔年取你家财,阳世间偿还,已差不多了,阴间未曾结绝得。」
《國語辭典》:问结(問結)  拼音:wèn jié
结案。《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自家女儿偷了和尚,官司也问结了,却说这般鬼话来图赖人!」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是问结了的文书,不看他罢。」
《漢語大詞典》:议结(議結)
审议结案。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审讞内府所属人犯,罪在杖一百以下者,本司依律议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四川民变档案》:“被害良民妥为安抚,被毁教堂查明妥速议结,并将办理情形随时电奏。”
《漢語大詞典》:科结(科結)
(1).依科条结案定罪。晋书·王濬传:“时有八百餘人,缘 石头城 劫取布帛,臣牙门将军 马潜 即收得二十餘人,并疏其督将姓名,移以付 浚 ,使得自科结,而寂然无反报,疑皆纵遣,絶其端绪也。”
(2).盘绕发辫而成的头髻。后汉书·东夷传·韩“大率皆魁头露紒” 唐 李贤 注:“魁头犹科头也,谓以髮縈绕成科结也。”
《國語辭典》:归案(歸案)  拼音:guī àn
1.归入所属的案件。如:「这个案子结束了,可以归案存档。」
2.逮捕逃亡的罪犯,审讯结案。如:「警方在缉捕在逃嫌犯归案。」
《漢語大詞典》:讯结(訊結)
审讯结案。《 黄濬 《花随人圣盦摭忆》《光绪政要》:“ 杨乃武 、 葛毕氏 均称寃抑,翻异前供,未能讯结。” 梁启超 《呈请改良司法文》:“谓宜於法院完全成立之地,则扩充违警罪范围,将轻微案件移归警署讯结。”
分類:审讯结案
《漢語大詞典》:完案
了结案件。《老残游记》第五回:“布匹尺寸颜色都与失单相符,这案不是你抢的吗?你还想狡强吗?拉下去站起来!--把布匹交还 金四 完案。”
《漢語大詞典》:贴断(貼斷)
对于量刑失当而轻判者,加重处罚或罚款以结案。《元典章·刑部七·强奸》:“以此本部议得类 徐保 所招姦讫五岁女 张凤哥 罪犯,例合处死,却为照例断事官 干脱儿赤 断讫 陈赛哥 ,又 王解愁 强姦 李道道 贴断例,合将类 徐保 贴断四十下。”《明律·刑律十一·断狱下》:“凡赦前处断刑名罪有不当,若处轻为重者,当改正从轻;处重为轻,其常赦所不免者,依律贴断。若官吏故出入者,虽会赦,并不原宥。”《六部成语注解·刑部·贴断》:“贴断:断以帮贴,赔偿完案也。”
《國語辭典》:题结(題結)  拼音:tí jié
案子审毕后,写题本往上呈奏案情。《福惠全书。卷三二。升迁部。清监仓》:「其狱中有题结死罪候冲之犯,有军徒候遣之犯。」《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现今抚院大人巡海,整驻本府,等著要题结这一案,你还能赖么?」
《国语辞典》:缠讼(缠讼)  拼音:chán sòng
不断诉讼,不得结案。如:「这件案子已缠讼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