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淹恚
犹积怨。后汉书·寇荣传:“不意滞怒不为春夏息,淹恚不为顺时怠。”
分類:积怨
《國語辭典》:吴越(吳越)  拼音:wú yuè
1.朝代名。(西元907~978)五代时十国之一,钱镠所建。在今浙江全省及江苏省西南部、福建省东北部之地,至其孙俶纳土归宋。凡三世五主,八十四年。
2.春秋时吴国与越国的合称。
《國語辭典》:报复(報復)  拼音:bào fù
1.报仇。唐。徐彦伯〈比干墓〉诗:「锋剑剿遗孽,报复一何迅。」《西游记》第九回:「父母之仇,不能报复,何以为人?」
2.对伤害自己的人,以类似的手段进行反击。《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却说老残被人瑞逼成好事,心里有点不痛快,想要报复。」
3.报恩。《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4.通报。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报复去,道有曹仁来了也。」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报复去,道徐州刘玄德手下小将张虎,特来投降。」
5.应对。《北史。卷二九。萧宝夤传》:「门庭宾客若市,而书记相寻,宝夤接对报复,不失其理。」
6.反覆循环。南朝陈。徐陵 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终斯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回环,犹阴阳之报复。」
《漢語大詞典》:深雠(深讎)
(1).积怨甚深的仇敌。战国策·燕策二:“是则有功者, 秦 之深讎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刘豫州 ,使君之宗室而 曹公 之深讎也。”
(2).加深仇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虽有覆军杀将係虏单于之功,亦适足以结怨深讎,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漢語大詞典》:蓄怨
蓄积怨恨。国语·楚语下:“积货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楚辞·九辩》:“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王逸 注:“结恨在心,虑愤鬱也。”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中》:“文士难犯,虽修睦乎外,而蓄怨於内。”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不侵官,不矫俗,不蓄怨。”
《漢語大詞典》:怨海
形容积怨之多。 明 刘基 《郁离子·糜虎》:“今人有悻悻自任者,矜其能以骄……然后扬扬乎自以为得,而不知以其身为怨海,亦奚益哉!”
分類:容积积怨
《漢語大詞典》:宿雠(宿讎,宿讐)
亦作“宿仇”。
(1).蓄积已久的仇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吾昔日受夫子之言,自免於穷厄之地。今欲奉不羈之计,以雪吾之宿讎,何行而功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今世业缘凑合,乃得一快其宿讐。彼之加於君者,即君之曾加於彼者也。” 曲波 《桥隆飙》十:“再加上我们牺牲的人,大部分是在突围时死在 仇国基 自卫军的阵地上,激起他对 仇国基 从小的宿仇。”
(2).指积怨已久的仇人。 郭沫若 《天地玄黄·世界和平的柱石》:“今天危机渡过了,便又翻过脸来,把昨天的盟友当成宿仇。”
《国语辞典》:贸首(贸首)  拼音:mào shǒu
积怨很深,都想取得对方的首级。《战国策。楚策二》:「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雠也。」
《漢語大詞典》:掊怨
犹招怨,积怨。新唐书·封伦传:“ 文帝 怒曰:‘ 素 殫百姓力,为吾掊怨天下。’”新唐书·权德舆传:“四方鋭於上献,为国掊怨。”
分類:招怨积怨
《國語辭典》:夙世冤家  拼音:sù shì yuān jiā
前世结下的怨仇。形容积怨极深。亦常用作反语,昵称所爱所亲的人。宋。高晦叟《珍席放谈。卷下》:「夏文庄,豪俊之流也,然操行多疵,清论寡与。庆历中,自前执政拜枢密使,言者排之不已,即罢,时石守道进德颂,其序云:『……追竦白麻,又除襄为谏官,天地人神,昆虫草木,无不喜跃。』……公怏怏衔之深,岁设水陆斋,常旁设一位,立牌曰:『夙世冤家石介人,以谓益彰石之谠言,劲节而重自暴其丑也。』」也作「宿世冤家」。
《国语辞典》:宿世冤家  拼音:sù shì yuān jiā
前世结仇的冤家,形容积怨极深。亦常用作反语,用以昵称所爱的人。宋。无名氏《道山清话》:「彭汝砺久在侍从,刚明正直,朝野推重,晚娶宋氏妇,有姿色器资,承顺惟恐不及。后出守九江,病中忽索纸笔,大书云:『宿世冤家,五年夫妇,从今以往,不打这鼓。』投笔而逝。」也作「夙世冤家」。
《国语辞典》:怨气满腹(怨气满腹)  拼音:yuàn qì mǎn fù
心中积怨很深。《后汉书。卷三七。丁鸿传》:「小民吁嗟,怨气满腹。」
《漢語大詞典》:逋怨
积怨,宿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附录·广州城坊志》:“官兵皆望风而靡,遂烧我师船六十餘号,又乘胜回劫十三行,修逋怨也。”
分類:积怨宿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