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匪特
(1).非特。不仅;不但。新唐书·杨恭仁传:“匪特朕得人,乃卿善教子矣。”《元典章·诏令·建储诏》:“匪特敦兄弟友爱之情,实以衍宗社隆昌之祚。” 黄远庸 《政界内形记》二:“记者观之, 赵氏 匪特未必欲代 唐 ,即欲之亦决不能也。”
(2).国民党特务分子的简称。《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对怙恶不悛的匪特分子和惯匪,依法处以长期徒刑或死刑。”
《國語辭典》:特工  拼音:tè gōng
1.特务工作的缩称。
2.从事特务工作的人。如:「优秀的特工都是深藏不露的。」
《國語辭典》:特务(特務)  拼音:tè wù
本指特别任务。为日语とくむ的音译。今多指受过特殊训练,担任特种工作,如谍报、爆破等的人。
《國語辭典》:西厂(西廠)  拼音:xī chǎng
明朝时,专由宦官掌理的特务机关。成立于明宪宗成化年间。用来查访谋逆,监管吏民言行。
《國語辭典》:东厂(東廠)  拼音:dōng chǎng
明朝时,专由宦官掌理事务的特务机关,用来查访谋逆,监管吏民言行,与锦衣卫均势,成立于明成祖永乐年间。
《漢語大詞典》:特嫌
被怀疑为特务的人。《收穫》1981年第2期:“这人是一九五九年清洗回来的电台编辑,虽不戴帽子,却是个‘特嫌’。”
分類:怀疑特务
《國語辭典》:厂卫(廠衛)  拼音:chǎng wèi
明朝设东厂、西厂,职司缉捕诏狱之事,与锦衣卫并称为「厂卫」。《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厂与卫相倚,故言者并称厂卫。」清。钱谦益〈赠锦衣吴公进秩一品序〉:「当是时,国家纪纲法度尽在阁部,而閒有所监督收考,则付之厂卫。」
《漢語大詞典》:外厂(外廠)
明 朝 永乐 时建立的特务机关。明史·刑法志三:“ 万历 初, 冯保 以司礼兼厂事,建厂东上北门之北,曰内厂,而以初建者为外厂。”
《漢語大詞典》:神厂(神廠)
指 明 代皇帝设立的宦官特务机关东厂、西厂。 明 李梦阳 《玄明宫行》:“神厂择木内苑竭,官阬选石西山空。”
《漢語大詞典》:敌特(敵特)
敌方的特务人员。 李瑛 《一月的哀思》诗:“谁也数不清,你在敌特的枪口下,曾几度出生入死。”
《漢語大詞典》:中美合作所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省称。1943年由国民党军统局和美国海军参谋部情报署联合组成的特务机关。
《国语辞典》:格别乌(格别乌)  拼音:gé bié wū
前苏联的特务组织,为俄语G.P.U.的中文译名。此组织最早的名称是「契卡」,于西元一九一七年成立,随著苏维埃政权的演变,多次易名,后称为「国家安全委员会」(KGB)。其工作性质神秘,对外为苏俄情报的大本营,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功能相似;对内执行武装保卫的工作,为前苏联政府的秘密警察机构。
《漢語大詞典》:防特
防止特务活动。
分類:防止特务
《國語辭典》:反间谍(反間諜)  拼音:fǎn jiàn dié
反情报工作的一部分。指我方派遣深入敌方进行侦察或破坏的间谍组织;或我方发现敌方的间谍,不予逮捕故意示以机密,使其回报其派遣国家,以达成我方目的等。
《國語辭典》:包打听(包打聽)  拼音:bāo dǎ tīng
旧时租界中巡捕房里查访案情的人。后泛指消息灵通、善探隐私的人。《官场现形记》第一一回:「倘若找不到,只要我到上海道里一托,立刻一封信,托洋场上的官,交代了包打听,是没有找不到的。」《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他们拆姘头拆不好,所以请了包打听的夥计来,替他们判断这件公案。」也称为「包探」。
《漢語大詞典》:内厂(内廠)
明朝 设立的特务机关,由太监负责。明史·刑法志三:“ 万历 初, 冯保 以司礼兼厂事,建厂东上北门之北,曰内厂,而以初建者为外厂。”明史·武宗纪:“﹝ 正德 三年﹞八月辛巳,立内厂, 刘瑾 领之。”
《漢語大詞典》:逻厂(邏廠)
指 明 代的特务机构。 明 祝允明 《猥谈·无故之死》:“京师人产儿,一头两身,弃诸野。一丐取示人以乞钱,俄顷观者墻立,鬨传於逻厂中人,白於内,未报。”
分類:特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