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言  拼音:dà yán
1.誇大狂妄的话。《史记。卷八。高祖纪》:「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2.宏大的谋议。《礼记。表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
《国语辞典》:庇身  拼音:bì shēn
保身。《左传。成公十五年》:「信以守礼,礼以庇身。」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嵇中散〉:「哲人贵识义,大雅明庇身。」
《國語辭典》:小言  拼音:xiǎo yán
1.言不入道。《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2.形容微小的事物。战国。楚。宋玉 小言赋:「能粗而不能细,非妙工也。然则上座者未足明赏。贤人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
《國語辭典》:盘中诗(盤中詩)  拼音:pán zhōng shī
相传东汉苏伯玉出使蜀不归,其妻居长安,思念伯玉而作诗于盘中,因可回环盘旋的读,故称为「盘中诗」。诗中多伤离怨别之辞。共二十七韵,四十九句。
《漢語大詞典》:辘轳体(轆轤體)
杂体诗名。律诗为八句五韵,作此体者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在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与第五首末句相同。绝句为四句,作此体者须作四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则第一首首句与第四首末句相同。这几首诗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故名。 宋 杨万里 有《城上野步用轆轤体》诗。 周瘦鹃 《苏州游踪·双洞江南第一奇》:“这七个字(一片飞云掩洞门)倒是现成的诗句,我们四个老头儿何不借它来合作一首辘轳体诗,倒是怪好玩的。”一说,指联句的一格。 宋 无名氏 《诗谈》:“凡联句两句四句,亦有对一句出一句者,谓之轆轤体焉。”
《漢語大詞典》:藏头诗
一名“藏头格”。杂体诗名。有三种说法:(1)作律诗时前三联都写所寓之景和情,至末联才点明题意。(2)将诗句头一字暗藏在每句的最后一字中。(3)将所言的事分别藏在诗句的头一字。如《水浒传》中吴用题卢俊义宅中诗,就在四句的首字暗藏“卢俊义反”四字。
《國語辭典》:宝塔诗(寶塔詩)  拼音:bǎo tǎ shī
诗体名。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因字数依次递增,状如宝塔,故称为「宝塔诗」。后代也有延长到八、九字句者,其形制实源自唐代的一七令。
《漢語大詞典》:神智体(神智體)
古代一种近乎文字游戏的杂体诗名。按文字形体结构的多种变化来揣度其义,组成诗句。因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 宋 桑世昌 回文类聚卷三:“ 苏軾 《晚眺》诗曰:‘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笻。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右一首名‘神智体’,以意写图,令人自悟。 神宗 熙寧 间北虏使至,每以能诗自矜,以詰翰林诸儒,上命 东坡 馆伴之,虏使乃以诗詁 东坡 , 东坡 曰:‘赋诗亦易事也,观诗稍难耳。’遂作《晚眺》诗以示之,虏使惶愧,莫知所之,自后不復言诗矣。”
《漢語大詞典》:人名诗(人名詩)
句中暗藏有古人姓名的诗。为杂体诗之一。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至於建除、字谜、人名、卦名、数名、药名、州名之诗,只成戏謔,不足法也。” 郭绍虞 校释:“ 权德舆 古人名诗:‘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年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云云,此人名诗之最早者。”
《漢語大詞典》:两头纤纤(兩頭纖纖)
杂体诗之一种。古乐府有无名氏诗,首句为“两头纤纤月初生”,因以名篇。后人仿其体,遂沿为杂体诗之一。 宋 范成大 有《两头纤纤二首》。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杂体有大言、小言、两头纤纤、五杂组、离合、姓名、五平、五仄、十二辰、回文等项。”
《國語辭典》:离合诗(離合詩)  拼音:lí hé shī
杂体诗名。体法有数种,为一种文字游戏。特点是逐字相拆合,以成诗文,汉、魏、六朝时最盛。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明于图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