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招权(招權)
(1).揽权;弄权。《汉书·刑法志》:“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也,政衰听怠,则廷平将招权而为乱首矣。”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招,求也,招致权著己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秦会之 当轴时,几务之微琐者皆欲预闻,此招权之常态。”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俭:“宪使招权,非得数千緡,不与行遣。”
(2).谓求附权贵而倚仗其势。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 人 曹丘生 ,辩士,数招权顾金钱。”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招,求也。以金钱事权贵,而求得其形势以自炫燿也。”汉书·季布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言招求贵人威权,因以请託,故得他人顾金钱也。”
《漢語大詞典》:召权(召權)
揽权。资治通鉴·汉宣帝地节三年:“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政衰听怠,则廷平将召权而为乱首矣。” 胡三省 注引 孟康 曰:“召,求也。招致权著已也。”
分類:揽权
《國語辭典》:擅权(擅權)  拼音:shàn quán
专揽政权。《史记。卷九七。郦生传》:「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武三思擅权,法善时常察听妖祥,保护中宗、相王及玄宗。」
《漢語大詞典》:五虎
(1).指 明 代宦官 魏忠贤 私党中的五个文臣。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内外大权一归 忠贤 ……外廷文臣则 崔呈秀 、 田吉 、 吴淳夫 、 李夔龙 、 倪文焕 主谋议,号五虎。”
(2).指 南明 桂王 时与锦衣指挥使 李元胤 结党揽权的五个官员。明史·严起桓传:“时朝政决於 成栋 子 元胤 ,都御史 袁彭年 ,少詹事 刘湘客 ,给事中 丁时魁 、 金堡 、 蒙正发 五人附之,揽权植党,人目为五虎。”
《漢語大詞典》:擅事
独揽权力。庄子·渔父:“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见过不更,闻諫愈甚,谓之很。”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宋 兴以来,戚里宦臣,曰将曰相,未尝得以擅事也。” 宋 秦观 《边防中》:“内难屡起,权臣擅事。”
《漢語大詞典》:擅势(擅勢)
独揽权势。战国策·赵策二:“ 赵王 曰:‘先王之时, 奉阳君 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威虞姬:“其佞臣 周破朝 专权擅势,嫉贤妬能。”
《漢語大詞典》:市权(市權)
谓弄权,揽权。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 林甫 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明史·黄道周传:“陛下欲剔弊防奸,惩一警百,诸臣用之以借题修隙,敛怨市权。”
分類:弄权揽权
《漢語大詞典》:专柄(專柄)
(1).不待请命而行事的权柄。 唐 元稹 《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盖先王之懋典,授之专柄。”
(2).独揽权柄。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 秦太师 专柄十二年,只成就得一 胡邦衡 。”清史稿·高宗纪:“九月乙巳朔,署 广西 提督 谭行义 以 安南 郑氏 专柄, 清化镇 邵郡公 及 黎鷟 起兵与 郑氏 内哄,奏闻。”
《漢語大詞典》:擅柄
独揽权柄。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万物之奥:“夫爵尊天下,富有四海,威势无量,专权擅柄,人之所畏也。” 明 文徵明 《跋宋通直郎史守之告身》:“是岁 茂陵 崩, 弥远 矫制立 理宗 ,益擅柄用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诛伍拉纳:“时 和相 擅柄,故缓其行以解上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