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涵沈
含藏。觚賸·古古诗引 清 阎尔梅 诗:“錕鋙摇动星辰气,靺鞈涵沉虎豹文。”
分類:含藏
《國語辭典》:法藏  拼音:fǎ zàng
1.佛教用语。梵语dharma-kośa的意译。指佛陀教法的汇集。唐。王维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诗:「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
2.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康居国人,至祖父始迁居长安,故以康为姓。为华严宗三祖。十七岁入太白山学佛,后从智俨听讲《华严经》,深受智俨赞赏,二十八岁出家为沙弥。上元元年,奉诏在太原寺讲《华严经》。后诏京师十大德为授具足戒,并赐号贤首。从此以后经常参加翻译、讲经、著述。先后和地婆诃罗、提云般若、实叉难陀、菩提流志等共译事,特别对《华严经》的翻译贡献最大;亦于《华严经》研究最深,前后讲说《华严经》三十馀次。将智俨所创的教相和观行作了详尽的发挥,成为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世称「贤首国师」。弟子以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最有名。著有《华严探玄记》二十卷、《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华严经问答》二卷、《华严金狮子章》一卷等行世。
《漢語大詞典》:含气(含氣)
(1).含藏元气。《淮南子·本经训》:“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气化物,以成埒类。”
(2).含有气息。形容有生命者。亦特指人。汉书·贾捐之传:“故君臣歌德,含气之物各得其宜。”魏书·节义传·王玄威:“先帝统御万国,慈泽被於苍生,含气之类莫不仰赖。”新唐书·于志宁传:“世谓 神农氏 尝药以拯含气,而 黄帝 以前文字不传。”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至於六府顺敍,百嘉鬯遂,凡在天地之内,含气之属,皆裕如也。”
《国语辞典》:如来藏(如来藏)  拼音:rú lái zàng
大乘佛教谓本身就含藏著佛体性的心识。此心识瑜伽行派认为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大乘起信论等则认为受无明熏染的真如就是如来藏。《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一切诸众生,平等如来藏。」
《漢語大詞典》:蕴椟
见“ 藴櫝 ”。
《漢語大詞典》:藏识(藏識)
佛教语。法相宗“八识”中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意译。谓含藏一切善恶因果种子之识。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三十:“能含藏执持诸善恶种子,故名藏识。” 章炳麟 《无神论》:“若无人格,则不异於佛家所谓藏识。”参见“ 八识 ”。
《國語辭典》:八识(八識)  拼音:bā shì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主张能认识外境或心境的八种功能。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意识和眼、耳、鼻、舌、身五识并起外,并能对心境起认识作用。末那识是构成执著的心理源头。阿赖耶识主要功能是贮存过去所造的业力。八识一方面是生起认识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变现一切现象的主体。《成唯识论》卷二:「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