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太守  拼音:tài shǒu
职官名。一郡之长,宋以后改郡为府,故知府亦别称为「太守」。
《國語辭典》:郡守  拼音:jùn shǒu
1.职官名。秦时一郡最高的行政首长。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见《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
2.旧时知府的别称。
《國語辭典》:郡侯  拼音:jùn hóu
1.晋朝时始置的爵位,下置相,至明朝时始废。
2.知府的别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爹爹身为郡侯,饮此一杯淡水。」
《漢語大詞典》:郡政
一郡之政事。
分類:一郡政事
《漢語大詞典》:作郡
指担任一郡长官,治理地方。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岑参 在 西安 幕府,诗云:‘那知故园月,也到 铁关 西。’ 韦应物 作郡时,亦有诗云:‘寧知故园月,今夕在西楼。’”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田登 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
《漢語大詞典》:下县(下縣)
(1).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机构所在的属县。汉书·项籍传:“﹝ 项梁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颜师古 注:“四面诸县也。非郡所都,故谓之下也。”汉书·文翁传:“又修起学官於 成都 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
(2).古代根据县的人口、物产、地理形势的条件,将县划分等级,下县是条件较差的县。通典·职官十五:“ 北齐 制县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县至下下县凡九等。”通典·职官十五:“大 唐 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原注:“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餘则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为差。”旧唐书·职官志二:“凡三都之县,在内曰京县,城外曰畿,又望县有八十五焉。其餘则六千户已上为上县,二千户已上为中县,一千户已上为中下县,不满一千户皆为下县。”
《漢語大詞典》:典郡
主管一郡政事,谓任郡守。汉书·云敞传:“ 唐林 言 敞 可典郡,擢为 鲁郡 大尹。” 唐 李嘉祐 《送卢员外往饶州》诗:“为郎復典郡,锦帐映朱轮。”
《漢語大詞典》:郡志
地方志的一种。记录一郡山川、物产、人文等情况的书。 宋 范成大 著有吴郡志。 清 方文 《山行八咏·东古山》:“郡志名 东古 ,村人号 比山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古无类书,无字书,又无字汇,故《三都》《两京》赋,言木则若干,言鸟则若干…… 洛阳 所以纸贵者,直是家置一本,当类书、郡志读耳。”
《漢語大詞典》:郡帅(郡帥)
郡守。因其为一郡之长官,故称。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冬一夕, 张 ( 张圣者 )坐定,有青衣擎生荔一柈献。詰旦,遣遗郡帅。”
《漢語大詞典》:郡姓
一郡的大姓望族。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众议 薛氏 为 河东 茂族。帝曰:‘ 薛氏 , 蜀 也,岂可入郡姓!’” 胡三省 注:“郡姓者,郡之大姓、著姓也。今百氏郡望,盖始於此。”
《漢語大詞典》:僧首
管理一郡僧尼事务的僧官。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佛寺﹞ 隋 曰道塲, 唐 曰寺。本朝则大曰寺,次曰院。在法,寺有寺主,郡有僧首,总称主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