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战战兢兢(戰戰兢兢)  拼音:zhàn zhàn jīng jīng
因畏惧而颤抖。形容戒惧谨慎的样子。《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蓦听的人言马嘶,威风也那猛势,諕的我战战兢兢,慌慌张张。」
《漢語大詞典》:战巍巍(戰巍巍)
颤抖貌。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沉醉的诗人忽又战巍巍地站起了,东倒西歪地挨到池边望着那晶波。” 郭沫若 《橄榄·三诗人之死》:“﹝兔子﹞冻得战巍巍地一点也不能活动。”
《漢語大詞典》:巍颤颤(巍顫顫)
颤抖貌。 茅盾 《秋收》一:“ 老通宝 气得说不出话来,捧了一碗南瓜就巍颤颤地踱到‘廊檐口’,坐在门槛上慢慢地吃着,满肚子是说不明白的不舒服。” 庐隐 《两个小学生》:“一个小孩子巍颤颤的声音叫道:‘……那边的兵又拿着刀,砍 坚生 的头了,嗳呀!’”
《漢語大詞典》:索瑟
犹瑟缩。因寒冷惊惧而蜷缩颤抖。 叶圣陶 《火灾·被忘却的》:“她们的手和手里的东西,给围巾蒙着,看不见了。其他不披围巾的,因为衣袖短,衣领低,不免现出索瑟的神态。” 叶圣陶 《倪焕之》四:“一个校役擎着一盏白磁罩的台摆煤油灯,索瑟地站在旁边。”
《漢語大詞典》:索碌碌
犹索索。颤抖貌。白雪遗音·玉蜻蜓·诘真:“ 志贞 听,好心焦,索碌碌抖做一团糟。”
分類:颤抖
《國語辭典》:擞抖抖(擻抖抖)  拼音:sǒu dǒu dǒu
颤慄的样子。如:「一只兔子被枪声吓得缩在草丛里擞抖抖的打颤。」
《漢語大詞典》:铁屑屑(鐵屑屑)
方言。颤抖貌。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黑娄娄潮上涎,铁屑屑手腕软,直挺挺腿怎拳。”
《国语辞典》:汗洽股慄  拼音:hàn xiá gǔ lì
汗流浃背,两腿颤抖。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宋。陆游〈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虽单于不觉自失,况馀子有不汗洽股慄者?」
《国语辞典》: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  拼音:sān shí liù ge yá chǐ,zhuō duì ér sī dǎ
形容极度惊吓、颤抖不已的样子。《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諕得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
《国语辞典》:战战摇摇(战战摇摇)  拼音:zhàn zhàn yáo yáo
因恐惧而全身颤抖。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见孩儿卧血泊,那一个哭哭号号,这一个怨怨焦焦。连我也战战摇摇,直恁般歹做作。」
《国语辞典》:打牙战(打牙战)  拼音:dǎ yá zhàn
上下两道齿列碰击作声。比喻颤抖。如:「明明已是春天,怎么还冷得叫人直打牙战。」「因为中风,他的嘴巴无法阖拢,不断地打牙战。」
《国语辞典》:战索索(战索索)  拼音:zhàn suǒ suǒ
因恐惧而颤抖不止。《西游记》第三六回:「那僧官战索索的高叫道:『那借宿的长老,我这小荒山不方便,不敢奉留,往别处去宿罢。』」
《国语辞典》:哆啰哆嗦(哆啰哆嗦)  拼音:duō luo duō suo
哆嗦、颤抖的样子。如:「一辆车突然暴冲过来,吓得她哆啰哆嗦,说不出半句话。」
分类:哆嗦颤抖
《国语辞典》:打牙巴骨  拼音:dǎ yá bā gǔ
牙巴骨,即牙床骨。「打牙巴骨」指受到惊吓时,上下牙齿因颤抖而互相撞击。如:「这部电影太恐怖了,吓得他直打牙巴骨。」《醒世姻缘传》第五二回:「狄希陈吓的那脸蜡滓似的焦黄,战战的打牙巴骨,回不上话来。」
《国语辞典》:舞蹈病  拼音:wǔ dào bìng
一种发作时会使手足或身体其他部位不自主的扭曲、舞动或颤抖的神经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