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独行(獨行)  拼音:dú xíng
1.独自一人行走。《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唐。卢纶 秋晚山中别业诗:「树老野泉清,幽人好独行。」
2.固执己意以行事。如:「独断独行」、「他做事向来一意独行,不接受别人意见。」
《國語辭典》:独行(獨行)  拼音:dú xìng
志节高尚,不随俗浮沉。《汉书。卷六。武帝纪》:「谕三老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徵诣行在所。」《晋书。卷五六。列传。孙楚》:「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
《漢語大詞典》:屏障
保护,遮蔽。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从今俺皆尊让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围屏障奉侍他也。” 杨朔 《洗兵马》卷上一:“山头上长满赤松、杉松、落叶松,莽莽苍苍的,是屏障 南朝鲜 的一道险要门户。”
《國語辭典》:建瓴  拼音:jiàn líng
1.建,倾、倒。通「瀽」。瓴,盛水的瓶子。「建瓴」指把瓶中的水往下倾倒。语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裴骃《集解》注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翻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形容居高临下,势不可挡。《周书。卷三一。列传。韦孝宽》:「窃以大周土宇,跨据关、河,蓄席卷之威,持建瓴之势。」唐。颜师古 等慈寺碑:「于是亲总元戎,授兹戚钺,建瓴东下,将一车书,北据崇芒,南屯伊阙,云罗既布,指期涤荡。」
2.水流倾泻而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后游雁宕日记》:「水从石后建瓴下注,汇潭漾碧,翛然沁人。」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四笔。卷七。百龄治河》:「塞外大雪封山,来岁春融建瓴而下,施工愈难,合龙宜速。」
3.喻指快速流失。唐。杜牧〈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寒暑逾流电,光阴甚建瓴。」明。杨寅秋〈答林元东宪副〉:「成事难于登天,败事易于建瓴。」
《國語辭典》:禁卫(禁衛)  拼音:jìn wèi
皇宫的警备防卫。《晋书。卷六。元帝纪》:「其夜月正明,而禁卫严警,帝无由得去,甚窘迫。」
《國語辭典》:燎原  拼音:liào yuán
火烧原野。比喻祸乱势强,难以阻遏。《晋书。卷七一。列传。孙惠》:「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
《國語辭典》:阻隔  拼音:zǔ gé
阻碍、隔绝。《魏书。卷三五。崔浩传》:「云中、平城则有危殆之虑,阻隔恒代千里之险。」《水浒传》第二八回:「小弟久闻兄长大名,如雷灌耳,只恨云程阻隔,不能勾相见。」
《漢語大詞典》:迎刃
迎向刀锋。喻不可阻挡之势。 唐 李华 《河南府参军厅壁记》:“如川决防,如竹迎刃。” 明 瞿式耜 《马进忠大捷疏》:“今冬先克 武冈 ,使我恢 永 取 宝 之兵,皆有迎刃破竹之势。”
《漢語大詞典》:横塞
(1).充塞,充满。吕氏春秋·适音:“夫音亦有适。太鉅则志荡,以荡听鉅,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横塞则振。” 许维遹 集释引 王念孙 曰:“横犹充也。”隋书·许善心传:“横塞宇宙,旁凝 射 汾 , 轩 物重造, 姚 风再薰。”
(2).堵塞,阻挡。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 河北 二十四郡无復忠臣,独有一 鲁公 奋袂而起,椎牛歃血,号召连结,以横塞贼衝,是其声望岂渺小哉!”
《漢語大詞典》:障海
(1).阻挡水流入海。比喻人力胜天。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诗之一:“障海使西流,挥日还於东。”
(2).佛教语。犹业海,生死海。《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菩萨品变文(乙)》:“我以超於生死,不住爱河,向出尘劳,抛居障海。”
(3).瘴荒之地。障,通“ 瘴 ”。语本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明 王錂《寻亲记·遥奠》:“风瀟瀟,雨漠漠。魂飞障海头,骨冷蛮山角。”
《國語辭典》:阻碍(阻礙)  拼音:zǔ ài
阻挡、妨碍。《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金水河透水槽阻碍上下汴舟,宜废撤。」《三国演义》第一一六回:「此皆崎岖山险之地,当令军填平道路,修理桥梁,凿山破石,勿使阻碍。」
《國語辭典》:没遮拦(沒遮攔)  拼音:méi zhē lán
没有阻拦。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味的将言语摧残。」
《漢語大詞典》:遮列
亦作“ 遮迾 ”。亦作“ 遮迣 ”。亦作“ 遮厉 ”。
(1).列队遮拦。汉书·鲍宣传:“凡民有七亡……部落鼓鸣,男女遮迣,六亡也。”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迣,古列字也。’言闻桴鼓之声以为有盗贼,皆当遮列而追捕。” 汉 马融 《围棋赋》:“先据四道兮保角依旁,缘边遮列兮往往相望。”后汉书·舆服志上:“诸侯王法驾,官属傅相以下,皆备卤簿,似京都官骑,张弓带鞬,遮迾出入称促。”《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夫帝王之居,外则饰周卫,内则重禁门,将行则设兵而后出幄,称警而后践墀,张弧而后登舆,清道而后奉引,遮列而后转轂,静室而后息驾,皆所以显至尊,务戒慎,垂法教也。”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进迫遮迾,却属輦輅。” 李善 注引 服虔 《通俗文》:“天子出,虎賁伺非常,谓之遮迾。”一本作“ 遮列 ”。周礼·夏官·大司马“遂以蒐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 唐 贾公彦 疏:“按《山虞》皆云,使地之民守其厉禁,谓遮厉之禁,不得非时入也。” 明 王祎 《卮辞》卷一:“民有七亡……部落团结,男女遮迣,六亡也。” 清 唐孙华 《叶忠节公挽诗》:“贼党服清名,罗拜争遮迾。”
(2).引申为阻挡,排斥。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独能説一经者,不在此列,谅由学官弟子,曹偶讲习,须以发策决科,其所撰箸,犹今经义而已,是故遮列使不得与也。”
《漢語大詞典》:格沮
阻止,阻挡。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壮哉!兵决出,格沮者斩!” 宋 苏轼 《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行下状》:“右臣今年六月九日輒具朝廷至仁,宽贷宿逋,已行之命,为有司格沮,使王泽不得下流者四事。”
分類:阻止阻挡
《國語辭典》:梗阻  拼音:gěng zǔ
阻挡、断绝。清。梁章钜《归田瑱记。卷一。丙午丁未》:「然时已梗阻,厦门值林爽文之变,留滞年馀,始得归里。」
《漢語大詞典》:鱼簖(魚籪)
插在水里,阻挡鱼类,以便捕捉的竹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