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七萃
(1). 周 天子的禁卫军。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于当水之阳,天子乃乐口,赐七萃之士战。” 郭璞 注:“萃,集也,聚也;亦犹《传》有七舆大夫,皆聚集有智力者,为王之爪牙也。” 唐 白居易 《驸马都尉郑何除右卫将军制》:“ 周 设七萃, 汉 列八屯,皆以拱卫王宫,肃严徼道。”
(2).泛指天子的禁卫军或精锐的部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七萃连鑣,九斿齐轨。建旗拂霓,扬葭振木。”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之十二:“六龙矫首,七萃警途。” 唐 许敬宗 《奉和春日望海》:“长驱七萃卒,成功百战场。” 清 陈璋 《秋猎应制》诗:“太平不废三驱盛,神武能调七萃良。”
《漢語大詞典》:禁卫兵(禁衛兵)
即禁卫军。清史稿·兵志一:“禁卫兵大类有二:曰郎卫,曰兵卫。”参见“ 禁卫军 ”。
分類:禁卫军
《國語辭典》:禁卫军(禁衛軍)  拼音:jìn wèi jūn
旧时称防卫首都或宫廷的军队。简称为「禁军」。
《國語辭典》:折冲(折衝)  拼音:zhé chōng
打退敌人攻城的战车。指拒敌取胜。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后多用在国际间的外交谈判。
《國語辭典》:锦衣(錦衣)  拼音:jǐn yī
1.文彩华贵的衣服。指显贵者的服饰。《诗经。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韩非子。喻老》:「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
2.锦衣卫的简称。参见「锦衣卫」条。
《國語辭典》:羽林  拼音:yǔ lín
1.古代禁卫军的名称。谓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汉武帝时置建章营骑,后改名为羽林骑。宣帝时命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领郎百人,称为「羽林郎」。后历代皆设羽林监。唐置左、右羽林军,后改军为卫,有大将军、将军等官。宋代废置,元、明复设。唐。崔颢 赠梁州张都督诗:「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侍立左右及羽林摆立仗下军士手中所拿的东西,悉皆震落。」
2.星官名,由45颗星组成,属室宿,在西方的宝瓶座中。
《國語辭典》:羽葆  拼音:yǔ bǎo
仪仗中用鸟羽联缀装饰的华盖。《礼记。杂记下》:「司马执铎,左八人,右八人,匠人执羽葆御柩。」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备仪仗羽葆鼓吹,葬于国东十里盘龙冈。」
《國語辭典》:禁卫(禁衛)  拼音:jìn wèi
皇宫的警备防卫。《晋书。卷六。元帝纪》:「其夜月正明,而禁卫严警,帝无由得去,甚窘迫。」
《漢語大詞典》:南军(南軍)
(1). 西汉 禁卫军有南军北军之分,南军守卫 未央宫 ,由卫尉统领。因 未央宫 在 长安 城内的南面,故称。史记·吕太后本纪:“ 高后 病甚,迺令 赵王 吕禄 为上将军,军北军; 吕王 产 居南军。”旧唐书·职官志三:“ 汉 置南北军,掌卫京师。南军,若今诸卫也;北军,若今羽林军也。” 唐 杜牧 《题商山四皓庙》诗:“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 刘 是灭 刘 。”
(2).南方的军队。后汉书·袁绍传:“ 绍 进保 阳武 。 沮授 説 绍 曰:‘北兵虽众,而劲果不及南军;南军穀少,而资储不如北。’”
(3).特指 南朝 的军队。南齐书·魏虏传:“至夜各举两火,虏众望见,谓是南军大至,一时奔退。”
(4).指军队中之南路军。
《漢語大詞典》:南衙
(1). 唐 代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又称“南牙”,兵分隶十六卫,统属宰相管辖。新唐书·尉迟敬德传:“南衙北门兵与府兵尚杂鬭, 敬德 请帝手詔诸军听 秦王 节度,内外始定。”参见“ 衙兵 ”。
(2). 唐代 宰相官署。因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之南,故称。 唐 吴竞 贞观政要·论纳谏:“ 太宗 乃谓 玄龄 曰:‘君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少有营造,何预君事?’”新唐书·高元裕传:“ 元裕 諫曰:‘今西头势乃重南衙,枢密之权过宰相。’”
(3). 宋 时称 开封府 之官署为南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一日﹝ 郭贄 ﹞方与僧对弈,外传 南衙大王 至,以 太宗 龙潜日,尝判 开封府 ,故有南衙之称。” 宋 陆游 《记太子亲王尹京故事》:“或问 太宗 以来尹京则谓之南衙,何也?曰: 开封府 治所本在 正阳门 南街东。然 太宗 为尹,乃就 晋 邸视事, 晋 邸又在大内乃府治之南,故曰南衙。”
《漢語大詞典》:衙兵
(1). 唐 代天子的禁卫兵。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按,金吾、领军、千牛之类为卫兵;羽林、龙武、神策之类为禁军。南衙属宰相管辖,北衙归皇帝直辖,起互相监督的作用。
(2). 唐 代节度使的卫兵。旧唐书·田承嗣传:“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新唐书作“牙兵”。 韩国磐 《隋唐五代史纲》第二篇第十章第二节:“衙兵就是牙兵, 魏博 镇的牙兵是十分强悍的, 唐 人传奇《红线传》,也说 田承嗣 ‘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二千人,另外宅男,而厚其廩给,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外宅男就是义儿,也就是牙兵。”参阅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 胡三省 注。
《漢語大詞典》:屯卫(屯衛)
(1).驻兵守卫。史记·秦始皇本纪:“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 咸阳 。”后汉书·刘玄传:“右辅都尉 严本 恐失 更始 为 赤眉 所诛,将兵在外,号屯卫而实囚之。”
(2).指兵卫之所。后汉书·窦宪传:“ 宪 惧见幸,分宫省之权,遣客刺杀 畅 於屯卫之中。” 李贤 注:“屯兵宿卫之所。”明史·蓝玉传:“ 玉 遣百户 毛海 诱缚其父子,送京师诛之,而尽降其众,因请增置屯卫。”
(3). 隋 唐 时禁卫军的一种。 隋 开皇 中置十二府,统禁卫兵,后改置扩充为十六卫,左右屯卫即为其中二卫, 唐龙朔 改称左右威卫, 五代 周 避 郭威 讳,复称屯卫。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文献通考·职官考十二·左右威卫
《漢語大詞典》:三卫(三衛)
(1). 唐 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新唐书·李密传:“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
(2). 宋 代亦称三衙为“三卫”。宋史·职官志六:“博士掌教道,校试三卫所习文武之艺。” 宋 欧阳修 《鵯鵊词》:“南衙促仗三卫列,九门放钥千官入。”参见“ 三衙 ”。
(3). 明 洪武 二十二年(1389年)设 朵颜 、 泰宁 、 福余 三卫于 兀良哈 部落,通称 兀良哈 三卫,简称三卫。后又置 建州 、 海西 、 野人 三卫。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惟 朝鲜 、 琉球 、 安南 及 朵颜 、三卫等受朝廷册封,贡赋惟谨,比於藩臣。”
《國語辭典》:三衙  拼音:sān yá
1.宋时殿前司、侍卫马军、步军的合称。《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择武臣得军心者为同知、签书枢密院,边将有威望者为三衙。」
2.三回。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忧愁杀,一日三衙,几度添白发。」
《漢語大詞典》:班直
宋 代御前当值的禁卫军。分行门班、殿前左班、殿前右班、内殿直班、金枪班、银枪班、弓箭班等二十四班,总称诸班直。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教坊钧容直乐部前引,驾后诸班直马队作乐。”《水浒传》第七二回:“那 王班直 道:‘今上天子庆贺元宵,我们左右内外共有二十四班,通类有五千七八百人,每人皆赐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
《國語辭典》:爪士  拼音:zhǎo shì
武士。《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士!」《新唐书。卷一八七。王重荣传》:「天子爪士,而藩校辱之!」
《國語辭典》:羽林军(羽林軍)  拼音:yǔ lín jūn
古代禁卫军的名称。参见「羽林」条。
分類:禁卫军
《國語辭典》:羽林  拼音:yǔ lín
1.古代禁卫军的名称。谓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汉武帝时置建章营骑,后改名为羽林骑。宣帝时命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领郎百人,称为「羽林郎」。后历代皆设羽林监。唐置左、右羽林军,后改军为卫,有大将军、将军等官。宋代废置,元、明复设。唐。崔颢 赠梁州张都督诗:「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侍立左右及羽林摆立仗下军士手中所拿的东西,悉皆震落。」
2.星官名,由45颗星组成,属室宿,在西方的宝瓶座中。
《漢語大詞典》:住寺
汉 时禁卫军中,疲弱而不胜任军事者留驻官署,称为“住寺”。寺为古代官署名。东观汉记·桓帝纪:“以京师水旱疫病,帑藏空虚,虎賁、羽林不任事者,住寺,减半奉。”
《漢語大詞典》:银枪(銀鎗,銀槍)
宋 代禁卫军名。宋史·仪卫志二:“第四,内殿直一十人,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鎗、银鎗班各一十人。”
银质温酒器。 清 钮琇 觚賸·栖梧阁:“银鎗酒市春双靨,玉屧莲臺月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