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散兵  拼音:sǎn bīng
1.遣散或逃散的兵。《史记。卷九五。夏侯婴传》:「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
2.旧时军中供役而未经正式编制的兵士。《隋书。卷八。礼仪志三》:「事毕,大将、亚将等,各就牙帐。其马步队与军中散兵,交为两蕃,五日而代。」
3.战斗时各个散开,以分散目标而进攻的兵士。
《国语辞典》:押队(押队)  拼音:yā duì
在队伍后面监督。如:「他当先锋,你则殿后押队。」也作「压队」。
《國語辭典》:巨流  拼音:jù liú
巨大的水流。比喻强大的力量或流行潮流。如:「既顺应时代的巨流,又能推陈出新,才会有杰出的表现。」
《國語辭典》:步伐  拼音:bù fā
步,军队行进;伐,以兵器击刺。「步伐」泛指队伍行进的脚步。《文明小史》第五六回:「行列十分整肃,步伐十分整齐。」
《國語辭典》:乐队(樂隊)  拼音:yuè duì
指演奏音乐所组成的团队。如军乐队、管乐队、爵士乐队等。
《國語辭典》:排头(排頭)  拼音:pái tóu
1.站在队伍最前面的人。如:「每一次领钱,他都是抢排头。」
2.苦头、教训。如:「他吃的排头还不够吗?竟然还做同样的事。」
《漢語大詞典》:亡军(亡軍)
谓士兵脱离队伍逃跑。尉缭子·兵令下:“今以法止逃归,禁亡军,是兵之一胜也。”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士卒亡军,诚在可疾。”
《國語辭典》:娘子军(娘子軍)  拼音:niáng zǐ jūn
本指唐代平阳公主所组织的军队。平阳公主是高祖第三女、柴绍之妻。高祖将起义兵,公主于鄠县庄所,散发家财,招募山中亡命之人,起兵响应高祖。前后共领军七万,威震关中,当时号称为「娘子军」。见《旧唐书。卷五八。列传。柴绍》。后泛称由女子所组成的队伍。如:「金门女兵是由一批训练有素的娘子军所组成,有现代花木兰的美誉。」
《漢語大詞典》:行队(行隊)
行列队伍。三国志·魏志·于禁传:“虏追稍缓, 禁 徐整行队,鸣鼓而还。”三国志·魏志·刘邵传:“骑到 合肥 ,疏其行队,多其旌鼓。”
《漢語大詞典》:还旆(還旆)
指回归队伍的旗帜。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武陵王赉绢启》:“下官谬奉扁舟,暂瞻还旆。而天人渥盼,增餘论之荣; 江 汉 安流,无泝洄之阻。”
《漢語大詞典》:止齐(止齊)
整顿队伍,使行列整齐。书·牧誓:“今予 发 ,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勗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郑玄 注:“始前,既敌,六步、七步当止齐,正行列;及兵相接,少者四伐,多者五伐,又当止齐,正行列也。”
《國語辭典》:中队(中隊)  拼音:zhōng duì
1.一种队伍的编制。由若干小队或分队组成,属大队管辖。《宋史。卷一九五。兵志九》:「合三小队为一中队,合五中队为一大队。」
2.军队中指相当于连级的组织。
《漢語大詞典》:兵陈(兵陳)
亦作“ 兵阵 ”。 古指作战队伍的行列及组合方式。史记·孔子世家:“他日, 灵公 问兵陈。” 裴駰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军陈行列之法。”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与左右杂卫共入兵陈间,为前锋所害。”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世宗 据高原下观,兵阵方接,东北角奔,西北角次之,王师败绩。”
《漢語大詞典》:旗队(旗隊)
仪卫队中执旗的队伍。 唐 李洞 《赠永崇李将军充襄阳制置使》诗:“九城王气生旗队,万里寒风入箭疮。”
《漢語大詞典》:校队(校隊)
(1).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亦指部队,队伍。 汉 班固 《东都赋》:“駢部曲,列校队,勒三军,誓将帅。”
(2).列队。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