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彙、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已按“着 → 着著”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被服  拼音:bèi fú
1.被褥、服裝的統稱。如:「他長年在後勤部門工作,負責武器、彈藥、糧食、被服等軍需品的後勤補給和運輸。」《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紀》:「於是內外從化,被服如一,諸家惶恐,倍於永平時。」
2.穿著。《文選。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
《漢語大詞典》:下衣
指下身的穿着,如裤、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有 李太学 妻,恒虐其妾,怒輒褫下衣鞭之,殆无虚日。”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一:“﹝她﹞还穿着那件粉红的卫生衣,可是换了一条淡绿的下衣。”
《漢語大詞典》:锦纨(錦紈)
(1).织锦和纨素。泛指贵重的丝织品。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弃金璧於涂路,则行人止足;委锦紈於泥泞,则见者惊咄。”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既至,献马三千匹,绢五十万匹,他锦紈綺纈又三万。”
(2).泛指富贵人家子家的穿着。 明 唐顺之 《海上凯歌赠汤将军》之七:“锦紈爱子亦从军,长鬣苍头总策勋。”
《國語辭典》:穿戴  拼音:chuān dài
穿著打扮。《紅樓夢》第四六回:「如今且說鳳姐因見邢夫人叫他,不知何事,忙另穿戴了一番,坐車過來。」
《漢語大詞典》:被着(被著)
穿着。百喻经·贫人烧粗褐衣喻:“昔有一人,贫穷困乏,与他客作,得麤褐衣,而被著之。”
分類:穿着
《漢語大詞典》:穿章
方言。穿着。 老舍 《茶馆》第一幕:“有的说,有的唱,穿章打扮一人一个样。”
分類:方言穿着
《國語辭典》:綺羅  拼音:qǐ luó
1.五彩華貴的絲織品。《舊唐書。卷一○○。裴漼傳》:「後庭有綺羅之賞,由是為時論所譏。」
2.華麗的衣服。唐。袁暉 二月閨情詩:「有恨離琴瑟,無情著綺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久病新愈,氣虛多驚,倦視綺羅,厭聞絃管。」
3.穿著華麗衣服的人。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車乘填街衢,綺羅盈府寺。」唐。李遠〈悲銅雀臺〉詩:「雪密疑樓閣,花開想綺羅。」
《漢語大詞典》:冠裳
(1).指官吏的全套礼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刘子澄 ﹞守 衡阳 日,以冠裳涖事,宪使 赵民则 尝紫衫来见。 子澄 不脱冠裳肃之, 民则 请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肃容曰:‘戒石在前,小臣岂敢。’ 民则 皇恐,退具冠裳以见。”
(2).指穿着官服。宋史·范应铃传:“夙兴,冠裳听讼,发擿如神。”
(3).指官宦士绅。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虎食伊璠:“冠裳农贾,挈妻孥潜跡而出者,不可胜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今日冠裳雅会,就要演这本传奇。”
(4).指官职。 宋 范成大 《胡宗伟罢官改秩作诗送之》:“万境何如一丘壑,几时定解冠裳缚。”
(5).指文明、礼仪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智士趋时,必在取乱侮亡之会,况削尔父母毛髮,毁我往古冠裳。” 清 莫友芝 《有感》诗之一:“卧榻事殊 南越 远,可容鳞介溷冠裳。”
《國語辭典》:朱衣  拼音:zhū yī
1.紅色的官服。古代以黃袍、紫綬、朱衣、青衫、白首等服色分辨貴賤。《禮記。月令》:「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駕赤駵,載赤旂,衣朱衣,服赤玉。」唐。杜牧〈新轉南未敘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吳興書此篇以自見志〉詩:「喜拋新錦帳,榮借舊朱衣。」
2.著此服色的官位。《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臣自在宰府,及備朱衣,迎氣五郊,而車駕稀出,四時至敬,屢委有司,雖有解除,猶為疏廢。」唐。章懷太子。注:「朱衣,謂祭官也。」
3.朱衣人。參見「朱衣點頭」條。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三齣:「三策獻君前,頭點朱衣聖恩眷。慶朝廷明盛,羅網英賢。」
《漢語大詞典》:朱衣使者
指科举考试官。 清 李渔 《凰求凤·翻卷》:“小生带天聋地哑,外扮朱衣使者,执簿随上。” 清 梁章钜 称谓录·主考:“朱衣使者, 宋 人诗中屡见,亦言试官也。”参见“ 朱衣点头 ”。
分類:科举考试
《漢語大詞典》:染衣
僧人穿着黑色染的缁衣,因以“染衣”指出家为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磔迦国:“是时王家旧僮,染衣已久,辞论清雅,言谈赡敏。” 明 宋濂 《妙果禅师塔铭》:“师常励学徒云:‘凡薙髮染衣,当洞明诸佛,心宗行解……方不被生死阴魔所惑。’”参见“ 染服 ”。
《漢語大詞典》:染服
僧人穿的缁衣。南史·刘之遴传:“先是, 平昌 伏挺 出家, 之遴 为诗嘲之曰:‘《传》闻 伏不鬭 ,化为 支道林 。’及 之遴 遇乱,遂披染服,时人笑之。”
分類:缁衣
《國語辭典》:被褐  拼音:pī hé
穿粗布衣服,指貧賤的人。《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五》:「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一一》:「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
《國語辭典》:朝服  拼音:cháo fú
臣子上朝覲見君主時所穿的禮服。《論語。鄉黨》:「羔裘玄冠不以弔,吉月必朝服而朝。」《紅樓夢》第一六回:「賈赦賈珍亦換了朝服,帶領賈蓉、賈薔,奉侍賈母大轎前往。」
《漢語大詞典》:蹑屐(躡屐)
拖着木屐;穿着木屐。百喻经·毗舍闍鬼喻:“此人即抱篋捉杖躡屐而飞。”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 端端 得此诗,忧心如病,使院饮回,遥见女子躡屐而行,於道傍再拜,战惕曰:‘ 端端 祗候 三郎 六郎 ,伏望哀之。’” 清 唐孙华 《寿周砾圃七十》诗:“山间躡屐却篮舆,花下衔盃倾酒瓮。”
分類:木屐穿着
《漢語大詞典》:襟裾
(1).衣的前襟或后襟。亦借指衣裳。 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大雨见寄》诗:“岂知下土人,水潦没襟裾。” 宋 张九成 《秋兴》诗:“清风拂襟裾,片月堕篱落。” 清 孙枝蔚 《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诗:“诵诗感《无衣》,涕泪湿襟裾。”
(2).引申为胸前。 清 尤侗 《游灵岩记》:“歷阶而望,则 太湖 也。山色有无,水光上下,渔舟一叶,落霞千点,气象茫茫,集於襟裾。”
(3).詈词。谓禽兽而穿着人的衣服。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马牛襟裾。” 明 袁宗道 《读〈孟子〉》:“百姓行矣而不著,习矣而不察,则为襟裾之禽兽。”
《國語辭典》:制服  拼音:zhì fú
1.規定式樣的服裝。如學生制服、警察制服。
2.制定服裝。《管子。立政》:「度爵而制服,量祿而用財。」
3.在父母喪期中穿的喪服。《後漢書。卷三九。劉般傳》:「詔書所以為制服之科者,蓋崇化厲俗,以弘孝道也。」
4.用力量使人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