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衔烛(銜燭)
(1).口含火炬。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汉 王逸 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八:“兰膏停室,不思衔烛之龙。”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竟夕鱼负灯,彻夜龙衔烛。”
(2).指口含蜡烛。旧唐书·西戎传·高昌:“ 文泰 又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餘,性甚慧,能曳马衔烛。”
分類:火炬蜡烛
《漢語大詞典》:法炬
佛教语。喻佛法。谓佛法如火炬,能照明黑暗的世间。 南朝 梁简文帝 《重请御讲启》:“智林法炬,人人竝持。四忍五明,家家可望。” 南朝 梁 王僧孺 《慧印三昧及济方等学二经序赞》:“沐此宝池,照兹法炬。”
《國語辭典》:燧象  拼音:suì xiàng
尾巴系有火把的象。《左传。定公四年》:「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唐。孔绍安〈结客少年场行〉:「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
《漢語大詞典》:然脂
泛指点燃火炬、灯烛之属。三国志·魏志·刘馥传:“ 孙权 率十万众攻围 合肥 ……夜然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於是然脂暝写,弄笔晨书,选録艷歌,凡为十卷。” 清 纳兰性德 《凤皇台上忆吹箫·除夕得梁汾信》词:“荔粉初装,桃符欲换,怀人拟赋然脂。”
《國語辭典》:烛火(燭火)  拼音:zhú huǒ
蜡烛的火焰。亦泛指灯火。如:「烛火通明」。《南史。卷四八。陆慧晓传》:「云公善奕棋,尝夜侍坐,武冠触烛火。帝笑谓曰:『烛烧卿貂。』帝将用为侍中,故以此戏之。」
《漢語大詞典》:同心苣
(1).相连锁的火炬状图案花纹。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 南朝 梁 沈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锦履并花纹,绣带同心苣。”
(2).指织有同心苣状图案的同心结。 唐 段成式 《嘲飞卿》诗之五:“愁机懒织同心苣,闷绣先描连理枝。” 前蜀 牛峤 《菩萨蛮》词:“窗寒天欲曙,犹结同心苣。”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词:“银牋别梦当时句,密綰同心苣。”
《漢語大詞典》:炬烛(炬燭)
(1).火炬照耀。 汉 牟融 《理惑论》:“若子可谓见礼制之华,而闇道德之实;闚炬烛之明,未覩天庭之日也。”
(2).指蜡烛。南史·张畅传:“ 义恭 又餉炬烛十梃, 孝武 亦致锦一匹。”
《漢語大詞典》:火鼓
火炬和战鼓。孙子·军争:“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李筌 注:“火鼓,夜之所视听。” 贾林 注:“火鼓旌旗,可以听望,故昼夜异用之。”《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昼列旌旗,遮映山川;夜设火鼓,震明天地。”
《漢語大詞典》:蕡烛(蕡燭)
古时束麻蘸油制成的火炬。用来照明。周礼·秋官·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 汉 郑玄 注:“故书‘坟’为‘蕡’。 郑司农 云:‘蕡烛,麻烛也。’ 玄 谓‘坟’,大也。树於门外曰大烛,於门内曰庭燎,皆所以照众明也。”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是夜,卤簿仪仗军兵于御路两傍分列,间以籸盆蕡烛,自太庙直至郊坛 泰禋门 ,辉映如昼。”
分類:火炬照明
《漢語大詞典》:飞炬(飛炬)
投掷火炬。
分類:投掷火炬
《漢語大詞典》:桂燎
桂木做成的火炬。用于庭中照明。 宋 范成大 《次韵郊祀庆成》:“桂燎灵宫晓,萧脂太室晨。”
《漢語大詞典》:门燎(門燎)
古代竖立于宫门、庙门外的火炬。周礼·天官·阍人:“大祭祀丧纪之事,设门燎。” 郑玄 注:“燎,地烛也。” 贾公彦 疏:“大丧以下,朝庙及出葬之时,宫中及庙门皆设门燎。” 孙诒让 正义:“注云‘燎,地烛也’者,谓树地之大烛,非人所执者也。”
《漢語大詞典》:猛炬
光度强烈的火炬。艺文类聚卷七四引 晋 庾阐 《藏钩赋》:“督猛炬而增明,从因朗而心隔。”太平御览卷八七○引宋书:“﹝ 王懿 ﹞与 慕容垂 战,败……退走至 滑臺 ,復为 翟辽 所留,使为将帅。 懿 志欲南归,乃弃 辽 奔 泰山 , 辽 追骑甚急,夜行,忽见前有猛炬导之,乘火夜行百里许,得以免难。”参见“ 猛烛 ”。
《漢語大詞典》:猛烛(猛燭)
大蜡烛。《太平御览》卷八七○引 三国 魏明帝 《乐府诗》:“昼作不輟手,猛烛继望舒。” 明 杨慎 谭苑醍醐·猛烛猛炬:“猛炬、猛烛,盖大烛、大炬也。周礼所谓‘坟烛’,楚辞所谓‘悬火’也。 杜 诗‘铜盘烧蜡光吐日’,其猛烛乎?”
分類:蜡烛
《漢語大詞典》:宣燎
明亮的火炬。 宋 范仲淹 《明堂赋》:“若夫元朔会同,群后对越,穆穆乎 舜 门之闢,晣晣乎宣燎之发。”参见“ 庭燎 ”。
分類:明亮火炬
《國語辭典》:庭燎  拼音:tíng liào
1.一种古代礼祀的照明用具。铁制叉杆,上束绑松柴,遇国君行祭,则燃点照明。《汉书。卷六四下。王褒传》:「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文选。张衡。东京赋》:「夏正三朝,庭燎晢晢。」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庭燎,美宣五也。」或以为咏早朝之诗。首章二句为:「夜如何其?夜未央。」
《漢語大詞典》:烝烛(烝燭)
古时指以麻秸、竹木等制成的火炬。 晋 张邈 《自然好学论》:“在於幽室之中,睹烝烛之光;虽不教告,亦皎然喜於所见也。”参见“ 蒸烛 ”。
分類:竹木火炬
《漢語大詞典》:蒸烛(蒸燭)
古指以麻苧、竹木等制成的火炬。三国志·魏志·荀彧荀攸等传论“ 荀攸 、 贾詡 ,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 良 平 之亚歟”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攸 詡 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 南朝 梁 沈约 《谢封建昌侯表》:“徒荷日月之光,竟无蒸烛之用。”
分類:竹木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