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户
(1).三户人家。极言人数之少。史记·项羽本纪:“自 怀王 入 秦 不反, 楚 人怜之至今,故 楚南公 曰:‘ 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 也。’” 裴骃 集解引 臣瓒 曰:“ 楚 人怨 秦 ,虽三户犹足以亡 秦 也。”一说,指 楚 之 昭 、 屈 、 景 三大姓。见 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说。后人多指“三户人家”。 唐 李商隐 《楚宫》诗:“但使故乡三户在,綵丝谁惜惧长蛟?” 明 高启 《次韵过建平县》:“县虽三户小,地僻罢兵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当 吴三桂 拒命之时,彼已手戮 桂王 ,断不得称 楚 之三户。” 柳亚子 《赠李瑞熙》诗:“袖底 田郎 诗讖壮,好凭三户赶豺狼。”
(2).地名。在今 河南 淅川县 境。左传·哀公四年:“ 蛮子 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 楚 师于 三户 。” 杜预 注:“ 三户 ,今 丹水县 北 三户亭 。”
(3).古 漳水 上的一个渡口。在今 河北 磁县 境内。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使 蒲将军 日夜引兵度 三户 ,军 漳 南,与 秦 战,再破之。” 裴骃 集解:“ 服虔 曰:‘ 漳水 津也。’ 张晏 曰;‘ 三户 ,地名,在 梁淇 西南。’ 孟康 曰:‘津峡名也,在 鄴 西三十里。’”
《漢語大詞典》: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
(2).指 京口 。在今 江苏 镇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发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东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迁都 洛阳 ,因称旧都 平城 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晋源镇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晋 、 汉 都发祥于此,因谓之 北京 。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刘崇 为 北京 留守。”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县 。因 宋真宗 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为 北京 。”
(6). 金 天眷 元年改 辽 上京 临潢府 为 北京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波罗城 。见金史·熙宗纪
(7). 金 贞元 元年迁新都于 中都 大兴府 (今 北京市 ),以旧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称 北京 。故址即今 内蒙古 宁城县 西北 大明城 。见金史·海陵纪
(8). 明 初指 开封府 。即今 河南 开封市 。明史·太祖纪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应天 为 南京 , 开封 为 北京 。”
(9). 明 永乐元年 , 成祖 将他做 燕王 时的封地 北平府 改为 顺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乐 十九年,自 应天 (今 江苏 南京市 )迁都 顺天 ,改 北京 为 京师 。 洪熙 元年,拟还都 应天 ,复改 京师 为 北京 。 正统 六年,定 北京 为国都,又改称 京师 。历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 明 永乐 以后都称 北京 。参见“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京市
简称 京 。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中央直辖市。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在 华北平原 北端,当 东北 和 华北 等地区联系的枢纽。古代称 蓟 , 春秋 、 战国 时为 燕 国都。 秦 汉 为 右北平郡 地, 晋 隋 为 北平郡 地, 唐 属 河北道 。 辽 以为陪都,改称 南京 ,亦称 燕京 。 金 正式建都于此,称 中都 。 元 称 大都 。 明 清 称 京师 ,通称 北京 。 民国 初年亦都于此,1928年改为 北平市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建为首都,改设 北京市 。
《国语辞典》:张华(张华)  拼音:zhāng huá
人名。(西元232~300)字茂先,西晋方城(故城在今河北省固安县南)人。学业优博,辞藻温丽,图纬方伎之书,无不详览,伐吴有功,封广武侯,长于政事,时人许之为「郑国子产」。后为赵王伦所害,著有《博物志》。
《國語辭典》:黄金台(黃金臺)  拼音:huáng jīn tái
1.地名。位今河北省易水县境内。战国时燕昭王欲复齐人灭国的仇恨,要招纳贤士,于是以郭隗为师,为之筑台,布金于上,以招致四方豪杰,称为「黄金台」。后亦用以指招揽贤良的地方。南朝宋。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简称为「金台」。
2.戏曲剧目。周代故事戏。叙述齐湣王宠邹妃及太监伊立,而欲杀世子田法章,法章出亡,后为御史田单所救。此戏有时亦与《火牛阵》合演。
《漢語大詞典》:幽并
幽州 和 并州 的并称。约当今 河北 、 山西 北部和 内蒙古 、 辽宁 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三:“ 幽 并 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举子 尉迟匡 , 幽 并 耿概之士也。”金史·文艺传下·元好问:“歌謡慷慨,挟 幽 并 之气。”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排阁一少年,其气为 幽 并 。”参见“ 幽并儿 ”。
《漢語大詞典》:幽并儿(幽并兒)
古代 幽 并 二州多豪侠之士,故用以喻侠客。语出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借问谁家子? 幽 并 游侠儿。” 唐 杜甫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高生 跨鞍马,有似 幽 并 儿。” 朱琦 《狼兵收宁波失利书愤》诗:“迴军与角者为谁? 巴州 都士 幽 并 儿。”
分類:豪侠侠客
《國語辭典》:桥山(橋山)  拼音:qiáo shān
山名。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西北,下有沮河穿山底而过,有如桥形,故称为「桥山」。上有黄帝冢,称为「桥陵」。其脉绵亘于陕西、甘肃二省界,为泾、洛二河的分水岭。
《国语辞典》:银山(银山)  拼音:yín shān
1.山名:(1)位于河北省昌平县东北,因山石尽白而得名。(2)位于江苏省镇江县西江畔,因与金山相对而得名。也称为「蒜山」。(3)位于四川省资中县东南,因形如银锭而得名。(4)位于湖北省阳新县,产锰矿,清季由汉冶萍公司开采。
2.一种冥器。用银纸糊成如山石的形状。
3.白浪滔天,其形如山。唐。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诗:「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宋。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诗二首之二:「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漢語大詞典》:南皮
县名。 秦 置。今属 河北省 。 汉 末 建安 中, 魏文帝 曹丕 为五官中郎将,与友人 吴质 等文酒射雉,欢聚于此,传为佳话。后成为称述朋友间雅集宴游的典故。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每念昔日 南皮 之游,诚不可忘。” 李善 注引汉书曰:“ 渤海郡 有 南皮县 。”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念昔 渤海 时, 南皮 戏清沚。” 唐 陈子良 《游侠篇》诗:“东郊鬭鸡罢, 南皮 射雉归。”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胜流宗 北海 ,高会集 南皮 。”
《国语辞典》:祖逖  拼音:zǔ tì
人名。(西元266~321)字士稚,晋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早年经常与刘琨共闻鸡起舞,刻苦自励。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楫誓复中原,率师与石勒相持,黄河以南,尽为晋土。后由于朝廷大臣不和,奥援不力,遂忧愤而死。
《國語辭典》:钜鹿(鉅鹿)  拼音:jù lù
地名。秦置,战国时赵邑。项羽曾大破秦兵于此。地当今河北省平乡县。
《漢語大詞典》:丛台(叢臺)
(1).台名。 战国 赵 筑,在 河北 邯郸 城内,数台相连,故名。汉书·邹阳传:“夫全 赵 之时,武力鼎士袨服 丛臺 之下者一旦成市,而不能止 幽王 之湛患。” 唐 李远 《听话丛台》诗:“有客新从 赵 地回,自言曾上古 丛臺 。” 清 吴伟业 《读魏石生〈怀古诗〉》诗:“家近 丛臺 推意气,山开全 赵 见平芜。”
(2).台名。 战国 楚 筑,在今 河南 商水 县。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十·陈州:“此臺盖 襄王 所筑也,非 赵 之 丛臺 ,名同事异。按 郎蔚之 《陈州旧图》云:‘ 楚王 游观弋钓地,或税驾於此,往往有嘉禾丛生,因以为名也。’”
《國語辭典》:孝陵  拼音:xiào líng
1.明太祖的坟墓,位于南京钟山。
2.清世祖的坟墓,位于河北省遵化县。
《國語辭典》:刘琨(劉琨)  拼音:liú kūn
人名。(西元270~318)字越石,晋魏昌人。惠帝时以功封广武侯,元帝拜为侍中太尉。刘琨忠于晋室,负重望,为段匹磾所忌被杀。有诗赋文表行世。
《國語辭典》:涿鹿  拼音:zhuó lù
1.县名。参见「涿鹿县」条。
2.山名。参见「涿鹿山」条。
《國語辭典》:飞狐(飛狐)  拼音:fēi hú
猫猴的别名。参见「猫猴」条。
分類:要隘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