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角马(角马)  拼音:jué mǎ
马生角。比喻事物失去本来面目。汉。扬雄《太玄经。卷三。更》:「次五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國語辭典》:露相  拼音:lòu xiàng
露出本来面目、底细。如:「是不是行家,只要一说话就露相了。」《好逑传》第四回:「又时时探听冰心小姐,背后说些甚么,恐怕他临期有变。冰心小姐却毫不露相,不说去,也不说不去。」
《國語辭典》:原形毕露(原形畢露)  拼音:yuán xíng bì lù
原本的形貌、面目完全暴露出来。如:「看他平常好像淡泊名利的样子,当发现自己的利益受损,他马上原形毕露,计较了起来。」
《漢語大詞典》:原形败露(原形敗露)
本来面目暴露出来。如:“结果恰恰是他们自己在光天化日之下原形败露。”
《國語辭典》:土木形骸  拼音:tǔ mù xíng hái
原指泥塑木雕等缺乏灵性的人物。语本《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形容人不加修饰的面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晋书。卷四九。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凤之姿,天质自然。」
《國語辭典》:息黥补劓(息黥補劓)  拼音:xí qíng bǔ yì
黥,古代在脸上刺字、涂墨的刑罚。劓,古代割鼻子的酷刑。息黥补劓本指修整面容的残缺,以恢复本来的面目。语本《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后比喻痛悟前非,改过自新。宋。苏轼 登州谢两府启:「策蹇磨铅,少答非常之遇;息黥补劓,渐收无用之身。」
《国语辞典》:化装舞会(化装舞会)  拼音:huà zhuāng wǔ huì
参加者掩饰本来面目,改扮成其他人物,甚至动物、神鬼形象,以增加乐趣的舞会。如:「他装扮成巫婆参加圣诞节的化装舞会。」
《国语辞典》:显露原形(显露原形)  拼音:xiǎn lù yuán xíng
露出本来面目。如:「警方经过漏夜侦察,终于使歹徒显露原形,俯首认罪。」
《国语辞典》:本色当行(本色当行)  拼音:běn sè dāng háng
本色,自然之色、本来面目。当行,内行。本色当行指诗、词、曲的创作恪守各自的基本法则,而不破坏原有的体制。
《國語辭典》:狐狸尾巴  拼音:hú li wěi bā
本指孙岩妻修炼成仙的狐狸,虽然变幻成人形以迷惑人,但尾巴却无法变化的故事。典出《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后多比喻伪装出善良的外表以迷惑世人的坏人所极力掩盖的本来面目。《扫迷帚》第一三回:「惜此女尚无人发覆,所以狐狸尾巴还未显出。」
《漢語大詞典》:打脸挂须(打臉挂鬚)
画花脸,挂胡须。谓化装以掩饰本来面目。 谢觉哉 《整骄傲的方子》:“强盗‘打脸挂须’,骄傲的人‘装腔作势’,都为的是吓唬人。”
《漢語大詞典》:清浑皂白(清渾皂白)
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是非、情由等。红楼梦第八十回:“你且问箇清浑皂白,再动粗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