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宽广(寬廣)  拼音:kuān guǎng
面积或范围广大。《金瓶梅》第五一回:「他店内房屋宽广,下的客商多,放财物不耽心。」
《國語辭典》:高旷(高曠)  拼音:gāo kuàng
高远旷达,磊落不拘。《儒林外史》第八回:「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
《漢語大詞典》:旷朗(曠朗)
(1).开阔明亮。 晋 张协 《七命》:“天清泠而无霞,野旷朗而无尘。” 唐 李华 《灵涛赞》:“凄清阴渰,旷朗阳晞。”红楼梦第四十回:“ 贾母 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 薛姑娘 的屋子不是?’”
(2).开朗。《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寻山志》:“於是散髮解带,盘旋巖上,心容旷朗,气宇调畅。”
《漢語大詞典》:旷如(曠如)
开阔貌。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 清 朱仕琇 《髻亭记》:“登斯峰者,入之奥如,出之旷如。”
《國語辭典》:空廓  拼音:kōng kuò
空广宽阔。如:「庭院空廓无物,可以让孩童们尽情嬉戏玩耍。」
《國語辭典》:宏放  拼音:hóng fàng
志气旷达,不拘小节。《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北史。卷三六。薛辩传》:「裴笑而不答,宏放自若。」
《國語辭典》:阔达(闊達)  拼音:kuò dá
通达不拘。《后汉书。卷二二。马武传》:「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
《國語辭典》:开阔(開闊)  拼音:kāi kuò
1.宽敞广大。如:「心胸开阔」、「站在山顶上往下看,只见一片开阔的原野。」
2.指大方阔绰。《文明小史》第三二回:「这倪二麻子本来手头极其开阔的。」
3.拓展,使开阔。如:「多到国外走走,可以增广见闻,开阔胸襟。」
《漢語大詞典》:疏朗
亦作“疎朗”。亦作“踈朗”。
(1).开阔清亮。多形容眉目清秀。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鬚长四尺,甚有威望。”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邈哉 崔生 ,体正心直。天骨踈朗,墙宇高嶷。忠存轨迹,义形风色。”晋书·王敦传:“ 敦 眉目疏朗,性简脱,有鉴裁。”旧唐书·良吏传下·张知謇:“仪质瓌伟,眉目疏朗,晓于玄理,清介自守。”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美人眉宇定疏朗,才许縹緲而娉姈。”
(2).俊爽;爽朗。晋书·桓玄传:“及长,形貌瓌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疎朗者语畅,沉着者语深。”
(3).指文气豪放。 缪荃荪 《宋元词四十家序》:“其论 南 宋 词人, 姜 张 并举……又论 长公 疏朗, 稼轩 沉雄。”
(4).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又有瑟瑟幕……轻明虚薄,无以为比,向空张之,则疎朗之纹,如碧丝之贯真珠,虽大雨暴降,不能溼溺,云以鮫人瑞香膏傅之故也。”一本作“踈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有堂三楹横其前,下临絶壁。其堂窗櫺疎朗,如浮坐云端,可称幽爽。”
(5).淡雅清朗。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鲍楷 ﹞画山水不用稿,疏朗秀润,得古人意。”
《漢語大詞典》:庨豁
(1).高峻深邃貌。文选·张衡〈西京赋〉:“ 枍诣 承光 ,睽罛庨豁。” 张铣 注:“ 枍诣 、 承光 皆臺名,餘皆高峻深邃貌。” 宋 苏舜钦 《处州照水堂记》:“遂构广厦,且以照水题之,庨豁虚明,坐视千里,虽甚盛暑,洒然如秋。”
(2).开阔豁达貌。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下开迷惑胷,庨豁斸株橜。”
《國語辭典》:壮阔(壯闊)  拼音:zhuàng kuò
雄壮宽广。如:「眺望壮阔的海洋,使人心胸变得豁达。」
《國語辭典》:宽敞(寬敞)  拼音:kuān chǎng
宽大、宽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寻得一所宅子,宽敞洁净,甚是像意。」《儒林外史》第三○回:「门下去借莫愁湖的湖亭。那里又宽敞、又凉快。」
《國語辭典》:开旷(開曠)  拼音:kāi kuàng
开阔空旷。南朝宋。谢灵运〈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
《漢語大詞典》:明豁
(1).聪明豁达。 宋 苏轼 《李太白碑阴记》:“ 夏侯湛 赞 东方生 云:‘开济明豁,包含宏大,陵轢卿相,嘲哂豪杰。笼罩靡前,跆藉贵势。’”
(2).明朗开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后:“其洞圆耸明豁,洞口斜倚一石。”
《漢語大詞典》:忼慷
意气激昂,胸襟开阔。新唐书·列女传·杨烈妇:“虽敢决不忘於国,然不如 杨烈妇 忼慷知君臣大义云。” 明 陈子龙 《仲夏直左掖门送夏彝仲南归》诗:“生平志忼慷,何事独难忘。” 王闿运 《愁霖赋》:“昧 羊舌 之优游,蹈 龚生 之忼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