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摇 → 颻飖搖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震荡(震蕩)  拼音:zhèn dàng
震动摆荡,不安定。《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唐。杜甫 寄贺兰铦诗:「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也作「震荡」。
《國語辭典》:震荡(震盪)  拼音:zhèn dàng
震动摆荡,不安定。《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兹不谷震荡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底。」也作「震荡」。
《國語辭典》:不拔  拼音:bù bá
坚固不能动摇。魏。曹囧〈六代论〉:「岂非深根固蒂,不拔之道乎?」《三国演义》第三○回:「今若攻操营而不拔,琼等见获,吾属皆被擒矣。」
《國語辭典》:动容(動容)  拼音:dòng róng
1.脸色改变,多指感动之意。如:「他与流浪狗之间的故事,令人动容。」《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乃阅阴太后旧时器服,怆然动容。」《文明小史》第六○回:「这时两湖总督蒋铎上了个吁请立宪的摺子,上头看了很为动容,就发下来叫军机处各大臣议奏。」
2.动作与仪容。《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3.摇摆。《楚辞。屈原。九章。抽思》:「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國語辭典》:闪烁(閃爍)  拼音:shǎn shuò
1.光线不定的样子。南朝梁。王僧孺〈中寺碑〉:「日流闪烁,风度清锵。」《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那剑光闪烁,杀气峥嵘。」
2.说话吞吐遮掩,不肯直截了当说出实情。如:「闪烁其词」。
《國語辭典》:鸣条(鳴條)  拼音:míng tiáo
1.地名。在今山西省安邑县的鸣条冈,为成汤败桀的地方。
2.因风吹而发声的枝条。晋。陆机〈猛虎行〉:「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國語辭典》:投杼  拼音:tóu zhù
杼,织布机上用来牵引纬线的器具。投杼指曾参母亲受惑于谣言,终疑曾子杀人,投杼踰墙而逃的故事。见《战国策。秦策二》。后比喻谣言众多,就连最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史记。卷七一。樗里子甘茂传》:「今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也作「投杼之惑」、「投杼之疑」。
《國語辭典》:坚强(堅強)  拼音:jiān qiáng
坚定刚强,不可动摇或摧毁。如:「他的个性坚强,从不轻易屈服。」
《漢語大詞典》:扇摇
煽惑动摇;煽动。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充 西川 兵马都监 李严 ,扇摇军众,寻已处斩。”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 王安石 ﹞力言:‘外间扇摇役法者,谓输多必有赢餘,若羣诉,必可免。’”宋书·岳飞传:“ 檜 捕 著 下大理寺,将以扇摇诬 世忠 。”
《國語辭典》:坚定(堅定)  拼音:jiān dìng
强毅不动摇。《论语。季氏》「不学礼,无以立」句下宋。朱熹。集注:「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也作「坚凝」。
《國語辭典》:摇心(搖心)  拼音:yáo xīn
民心动摇。《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七国同役而不同心,……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唐。司空图〈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四海摇心,尽摄鲸吞之势。」
《國語辭典》:臲卼  拼音:niè wù
动摇不安。唐。韩愈〈祭马仆射文〉:「适彼瓯闽,臲卼跋踬。」《明史。卷三一八。广西土司列传二。田州》:「地方臲卼,如破坏之舟,漂泊风浪,覆溺在目,不待智者而知之矣。」
分類:动摇不安
《國語辭典》:震撼  拼音:zhèn hàn
震动摇撼。《宋史。卷四○六。洪咨夔传》:「陛下亲政以来,威福操柄,收还掌握,扬廷出令,震撼海宇。」
《國語辭典》:荡覆(蕩覆)  拼音:dàng fù
倾覆、覆亡。《三国演义》第六回:「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
《漢語大詞典》:摇扇
挥扇。 唐 李白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诗:“西来一摇扇,共拂 元规 尘。”
《國語辭典》:揭揭  拼音:jiē jiē
1.修长的样子。《诗经。卫风。硕人》:「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2.高大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远游》:「服觉皓以殊俗兮,貌揭揭以巍巍。」
3.形容摇动、不稳固。《淮南子。兵略》:「因其劳倦怠乱,饥渴冻暍,推其𣄕𣄕,挤其揭揭,此谓因势。」
4.形容疾驰。汉。焦延寿《易林。卷二。需之小过》:「猋风忽起,车驰揭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