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龌浊(齷濁)
污秽,不纯正。 沙汀 《淘金记》二四:“他的老脸却也情不自禁地热了一股,但这不是为了他的动机龌浊,他一时回忆起了去年交涉失败的情形。”
《國語辭典》:邪魔外道  拼音:xié mó wài dào
妨害正道的邪说和教派。语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后比喻妖魔鬼怪。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你将金钱银纸快安排,邪魔外道当拦住,只把那屈死的冤魂放过来。」后亦比喻异端邪说或不正当的行径。《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也作「邪门外道」。
《国语辞典》:紫色蛙声(紫色蛙声)  拼音:zǐ sè wā shēng
紫色,不纯正的杂色。蛙声,淫邪的乐声。紫色蛙声比喻以假乱真。《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赞下》:「紫色蛙声,馀分闺位。」
《國語辭典》:二性子  拼音:èr xìng zi
1.同时兼具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的人。也称为「两性人」、「二形人」、「二尾子」。
2.东西性质含混不纯。如二性子水即指不甜不苦的水。
《漢語大詞典》:瑰瓒(瑰瓚)
美玉与质地不纯的玉。比喻优劣不同的两种事物。 宋 梅尧臣 《观逸少墨迹》诗:“赫赫犹至今,瑰瓚曷云并。”
《國語辭典》:驳辞(駁辭)  拼音:bó cí
1.杂乱的言辞。如:「他的那篇文章中多驳辞。」
2.辩驳的文辞。如:「他的驳辞理直气壮。」「事实摆在眼前,更让他难有驳辞的空间。」
《國語辭典》:南腔北调(南腔北調)  拼音:nán qiāng běi diào
1.兼具各地方音。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台》:「像声即口技,能学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骂,以一人而兼之,听之历历也。」
2.形容人的语音不纯,夹杂著方音。《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壁上悬的画是楷书朱子治家格言,两边一副笺纸的联,上写著:『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漢語大詞典》:浇驳(澆駁)
浮薄不纯。 明 方孝孺 《贮清轩记》:“清气之在天地间,得其纯全之会,则为圣贤人;得其浇驳之餘,则为庸众人。”
分類:浮薄不纯
《國語辭典》:金刚砂(金剛砂)  拼音:jīn gāng shā
碳化矽结晶的碎粒。因硬度高,可作研磨粉,供琢磨宝石及制砂布等。也称为「钢砂」。
《国语辞典》:绿衣黄里(绿衣黄里)  拼音:lǜ yī huáng lǐ
语出《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古人以为黄色是正色,绿色是不正不纯的杂色,将杂色置于外,正色置于里,用来比喻正邪不分、贵贱尊卑颠倒失序。《孤本元明杂剧。渔樵闲话。第二折》:「与前妻为寇雠,宠丫环如蜜甘,将亲儿热女途人看,绿衣黄里颠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