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掩耳  拼音:yǎn ěr
捂著耳朵,表示不愿听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有识傍观,犹却掩耳,况当之者乎?」
《漢語大詞典》:未从(未從)
(1).不听从,不顺从。《北齐书·文苑传·樊逊》:“故王者之治,务先礼乐,如有未从,刑书乃用,宽猛兼设,水火俱陈。”
(2).犹未曾。红楼梦第八四回:“ 薛姨妈 把手绢子不住地擦眼泪,未从説,又嘆了口气。”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只见他满脸堆欢,不慌不忙,未从开口,先将身子往西一探,向那西间的南炕叫了一声‘ 安公子 ’。”参见“ 未曾 ”。
《國語辭典》:未曾  拼音:wèi céng
不曾、没有。《大宋宣和遗事。元集》:「朕此器久已就,只怕人言,故未曾将用。」《老残游记》第八回:「子平又贪山上雪景,未曾照顾后面的车子。」
分類:未曾不曾
《國語辭典》:塞耳  拼音:sè ěr
堵住耳朵不听。《淮南子。主术》:「如此而欲照海内,存万方,是犹塞耳而听清浊。」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三。词曲部。科诨》:「戏文中花面插科,动及淫邪之事……无论雅人塞耳,正士低头,惟恐恶声之污听。」
《漢語大詞典》:还笏(還笏)
(1). 唐高宗 将立 武则天 为后, 褚遂良 谏,帝不听。 遂良 致笏殿阶,叩头流血曰:“还陛下此笏!”事见《旧唐书·褚遂良传》。后用以称坚持原则而不惜弃官。 唐 唐彦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诗:“不听还笏諫,几覆缀旒祧。” 宋 陆游 《自嘲》诗:“独立未除还笏气,餘生犹待闔棺论。”
(2).致仕,辞官。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词:“古有一言腰相印,谁教他,满篋婴鳞疏。还笏退,不回顾。” 元 姚燧 《耶律钧赠官制》:“固求还笏,难断抗章。”
《國語辭典》:愎谏(愎諫)  拼音:bì jiàn
固执己意,不听规谏。《左传。僖公十五年》:「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
《漢語大詞典》:今典
(1).现代的经典。多用于讽刺。 鲁迅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这须是熟精今典的人们才知道。”
(2).指当代的故事。 冰心 《两个家庭》:“﹝小表妹﹞要我说故事,我一时实在想不起来,就笑说:‘“古典”都说完了。只有今典你听不听?’”
《漢語大詞典》:骄卒(驕卒)
骄横不听指挥的士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翁不时乘马出,遨游部伍间,而军中悍将骄卒,輒首自堕地,不知何因。”
《漢語大詞典》:违节(違節)
(1).违背制度、法规。 汉 贾谊 《旱云赋》:“何操行之不得兮,政治失中而违节。”
(2).不听节制。南史·羊希传:“ 希 以 沛郡 刘思道 行 晋康 太守,领军伐 俚 。 思道 违节失利, 希 遣收之。”按,宋书·羊希传作“ 思道 违节度,失利, 羊 遣收之”。
《漢語大詞典》:违谏(違諫)
(1).违式进谏。书·胤征“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諫。其或不恭,则有常刑” 唐 孔颖达 疏:“百工虽贱,令执其艺能之事以諫上之失常。其有违諫不恭谨者,国家则有常刑。”
(2).不听进谏。《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鬻拳 曰:‘王虽赦臣,臣何敢自捨?’即以佩刀自断其足,大呼曰:‘人臣有无礼於君者,视此!’ 楚王 命藏其足於大府,‘以识孤违諫之过!’”
分類:不听进谏
《漢語大詞典》:虫流(蟲流)
春秋 齐桓公 不听 管仲 的话,任用 竖刁 ,专权乱政。 桓公 死,诸子争立,陈尸三月不收,尸虫流出户外。事见韩非子·十过。后因以“虫流”为死不得葬的典实。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或虫流而莫敛,或逆窜於申亥,或擢筋於庙梁,或絶命於望夷,盖所拔之非真,而忠能之不用也。”旧唐书·太宗纪论:“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
《漢語大詞典》:骄军(驕軍)
骄纵不听指挥的军队。新唐书·刘玄佐陆长源等传论:“ 长源 以法绳骄军,祸不旋踵。”
《漢語大詞典》:逆听(逆聽)
旧谓君王不听谏言。 汉 蔡邕 《明堂月令论》:“君人者昭而明之,稽而用之,耳无逆听,令无逆政;所以臻乎大顺,阴阳和,年穀丰,太平治。符瑞由此而至矣。”
《漢語大詞典》:逆谏(逆諫)
拒谏,不听从谏阻。 汉 刘向 说苑·君道:“ 楚庄王 见天不见妖,而地不出孽,则祷於山川曰:‘天其忘予歟!’此能求过於天,必不逆諫矣。”
《漢語大詞典》:东门眼(東門眼)
春秋 时, 吴 越 争霸。 吴 王 夫差 不听 伍子胥 的多次劝谏,置大敌当前于不顾,大举北伐 齐 国,并听信谗言,赐 子胥 死。 子胥 死前说:“悬吾目於东门,以见 越 之入、 吴 之亡也。”事见国语·吴语史记·伍子胥列传。后因以“东门眼”谓爱国志士忧虑外患,死而不已。 黄忏华 《亡友周仲穆哀辞》诗:“飞龙虚出骨,虓虎正争嗥。灼灼东门眼,奔腾欲化涛。”
《漢語大詞典》:玉马朝周(玉馬朝周)
《论语比考谶》:“ 殷 惑女 妲己 ,玉马走。”玉马,指贤臣 微子启 。 纣 王昏乱, 启 数谏不听,乃去 殷 而朝 周 。事见《史记·宋微子世家》。后以“玉马朝周”谓贤臣去国另事明主。 唐 陈子昂 《感遇》之十四:“昔日 殷 王子,玉马遂朝 周 。” 唐 刘禹锡 《后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诗:“玉马朝 周 从此辞,园陵寂寞对丰碑。” 元 赵孟俯 《钱唐怀古》:“故国金人泣辞 汉 ,当年玉马去朝 周 。”参见“ 玉马 ”。
《國語辭典》:玉马(玉馬)  拼音:yù mǎ
1.玉和马。《周礼。天官。太宰》汉。郑玄。注:「币贡,玉马皮币也。」
2.用玉雕成的马。《晋书。卷三七。宗室传。高密文献王泰传》:「营门前方数丈雪融不积,腾怪而掘之,得玉马,高尺许。」
3.神骏的良马。三国魏。曹植〈大魏篇〉:「玉马充乘舆,芝盖树九华。」
4.比喻贤臣。《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是以玉马骏奔,表微子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