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雷神进行曲(雷神进行曲)  拼音:léi shén jìn xíng qǔ
一首管乐合奏的进行曲。美国作曲家苏莎(Sousa)所作。在游行示威活动中,常常被使用。
《国语辞典》:擂鼓交响曲(擂鼓交响曲)  拼音:léi gǔ jiāo xiǎng qǔ
西元一七九五年,由奥国作曲家海顿所作的一首降E大调交响曲。因为这首交响曲在第一乐章导奏部分,先由定音鼓滚奏一小节,然后才引出导奏主题。故称为〈擂鼓交响曲〉。
《国语辞典》:阿里山之歌  拼音:ā lǐ shān zhī gē
一首台湾民歌。内容歌颂阿里山少年的壮硕与少女的多情、美丽,曲调活泼,旋律优美。
《国语辞典》:西风的话(西风的话)  拼音:xī fēng de huà
中国的一首歌谣。廖辅叔作词,黄自作曲,蔡中文配二部。歌词描写作客他乡的游子,于每年岁末回乡探亲,见到故乡景致依旧,而稚子们却逐年长成。词意真挚,曲调优美,易使人触动思乡之情。
《国语辞典》:表沃夫  拼音:biǎo wò fū
一首史诗。叙述北欧英雄表沃夫的伟绩。约于西元七百年至七百五十年间撰成,为英国古代文学最出色的作品。因是最早用欧洲地方语言所写的史诗,所以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
《国语辞典》:阿里郎  拼音:ā lǐ láng
1.一首韩国民谣。旋律缓慢而悲切。
2.对韩国男子的通称。
《国语辞典》:绣荷包(绣荷包)  拼音:xiù hé bāo
一首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民歌。曲调优美,节奏轻快。内容在刻划女子为情郎绣荷包时的心情及期盼,颇能反映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國語辭典》:二重唱  拼音:èr chóng chàng
一首歌曲由两位歌者同时演唱不同声部的演唱方式。
《国语辞典》:二重奏  拼音:èr chóng zòu
一首作品由两件乐器同时演奏不同声部的表演方式。可由相同的乐器或不同的乐器组成。
《漢語大詞典》:懊憹曲
亦作“ 懊儂曲 ”。亦作“ 懊恼曲 ”。 即《懊憹歌》南齐书·王敬则传:“ 仲雄 於御前鼓琴,作《懊儂曲》,歌曰:‘常叹负情儂,郎今果行许。’” 唐 温庭筠 作有《懊恼曲》一首。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尤大鼻》:“女曰:‘《懊憹》之曲,《子夜》之声,但堪囉嗊於一时,詎足喤聒於大雅?’”
《漢語大詞典》:八路军军歌
公木词,郑律成曲。创作于1939年。原为《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表现八路军为拯救民族危亡,坚决开赴前线,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分類:创作一首
《國語辭典》:待月西厢(待月西廂)  拼音:dài yuè xī xiāng
唐张生见崔莺莺容貌动人,为之倾心,作〈春词〉二首赠之,崔氏回诗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后二人果于月圆之夜,于西厢房中相见。典出唐。元稹《莺莺传》。比喻青年男女相通私情,密约幽会。元。郑光祖《㑳梅香》第三折:「你吵闹起花烛洞房,自支吾待月西厢。」
《國語辭典》:俳句  拼音:pái jù
日本短诗,以五、七、五共三句十七音组成。原为俳谐之连歌的初句,称为「发句」。芭蕉以后成为独立的表现形态,至明治时代正冈子规改称为「俳句」。句中常出现季节性的用语,如:「古池や蛙とびこむ水の音」(松尾芭蕉作)。
《漢語大詞典》:三五七言诗(三五七言詩)
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 唐 李白 《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復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杨齐贤 题解:“古无此体,自 太白 始。”
《漢語大詞典》:剧中人
一出戏或一本小说或一首诗中的人物或演员
一出戏中说明人物的表;尤指印在剧本开端的人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