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玄华
缇缃
绨缃
晕黄
黄儿
黄符
黄菌
黄耆
缃奁
黄胖
黄铜
硫磺
蛾黄
罗汉果
黄骝
《漢語大詞典》:玄华(玄華)
道教谓发神名。亦泛指头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髮神曰玄华。”云笈七籤卷四六:“泥丸、玄华,保精长存。” 明 刘基 《蓦山溪》词:“玄华柔软,摠被秋霜染,夜拥寒衾耿青鐙,膏凝晕闪。”
《漢語大詞典》:缇缃(緹緗)
赤黄色和浅黄色的丝织物。古时常用以作书套或书衣,亦因以指书籍。 隋 江总 《芳林园天渊池铭》:“尚復著在吟咏,缄彼緹緗。”
《漢語大詞典》:绨缃(綈緗)
书的外套。古常用浅黄色的丝质物作书卷函套,故称。亦指书卷。晋书·后妃传序:“得失遗跡,焕在綈緗,兴灭所由,义同画一。”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徧綈緗於七阁,弹竹素於九流。” 明 唐顺之 《题张学士仰宸楼楼藏赐书》诗:“ 瀛洲 别舘切清虚,詔赐綈緗出 石渠 。”
《漢語大詞典》:晕黄(暈黄)
在烟雾或尘土中泛现的黄色。晕,谓色彩四周模糊。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烟柳春梢蘸晕黄,井阑风绰小桃香,觉时帘幙又斜阳。” 阿英 《夜》:“在十字路交叉的所在,路灯疲乏的晕黄的临照着大道。”
《漢語大詞典》:黄儿(黄兒)
(1).食品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酒醴饮食·黄儿:“《唐·五行志》曰:‘ 唐 都 长安 ,今自 陕 而西,以黄米为粉团枣蒸之曰黄儿。其蕎麦麪者曰黑儿。’”
(2).指红黄色的蜻蜓。 明 刘侗 《促织志·别》:“蜻蜓之类三:大而青者曰老青,红而黄者曰黄儿,赤者曰红儿。”
《漢語大詞典》:黄符
(1).诏敕。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蒙恩主崇禧再用前韵》词:“主判 茅君洞 。有檐间、查查喜鹊,晓来传送。几度黄符披戴了,此度君恩越重。” 明 徐祯卿 《杂谣》:“东市街,西市街,黄符下,使者来。”
(2).符箓多黄色,故称。 唐 杜宝 《水饰》:“黄龙负黄符璽图出 河 ,授 舜 。”
《漢語大詞典》:黄菌
黄色之蕈类。 唐 白居易 刘禹锡 《秋霖即事联句三十韵》:“桥柱黏黄菌,墙衣点緑钱。”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每雨,所溜雨处,輒生黄菌。” 唐 于鹄 《寻李逸人旧居》诗:“茅屋长黄菌,槿篱生白花。”
《漢語大詞典》:黄耆
药草名。多年生草本。夏季开花,黄色。根甚长,可入药。新唐书·方技传·许胤宗:“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难对,医家告术穷。 胤宗 曰:‘饵液不可进。’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牀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黄耆:“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
《漢語大詞典》:缃奁(緗奩)
亦作“ 緗匳 ”。 浅黄色的帛制小箱箧。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芽》诗:“ 壑源 包贡第一春,緗匳碾香供玉食。” 明 文徵明 《雨中检箧得石田先生赠诗因追和其韵》:“十年不踏 西州 路,忍啟緗奩读旧诗。”
分類:黄色箱箧
《國語辭典》:黄胖(黃胖)  拼音:huáng pàng
泥制的胖娃娃。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戊集。黄胖诗》:「韩以春日宴族人于西湖,用土为偶,名曰:『黄胖』。」
《國語辭典》:黄铜(黃銅)  拼音:huáng tóng
铜与锌的合金。色黄,富延展性,可制成日用器具。
《国语辞典》:硫磺  拼音:liú huáng
一种非金属元素,呈黄色固体状。参见「硫黄」条。
《漢語大詞典》:蛾黄
淡黄色。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黄有嫩黄,如桑初生;杏黄、江黄即丹黄,亦曰緹,为古兵服;蛾黄,如蚕欲老。”
分類:淡黄黄色
《國語辭典》:罗汉果(羅漢果)  拼音:luó hàn guǒ
一种藤黄科常绿乔木的果实。主干密生分枝,单叶对生,呈椭圆形。花杂性,同株或异株,里呈黄红色,外淡绿色而有红色斑点。果实球形,果皮坚厚,初呈淡绿色,渐次变黄乃至红赤色,成熟时为紫褐色,果肉白色半透明状,烘乾后可入药,有清热、止咳之效。
《漢語大詞典》:黄骝
亦作“黄騮”。 黄色的良马。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天子居大庙大室,乘大路,驾黄駵。”新五代史·东汉世家·刘旻:“ 旻 独乘 契丹 黄騮,自 鵰窠岭 间道驰去。” 元 张翥 《读灜海喜其绝句清远因口号数诗示九成皆实意也》之九:“结束黄騮粉画韉,更投西市买长鞭。”
分類:黄色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