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帙(遺帙)
(1).指残缺的书套。 唐 李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诗:“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2).指前代传下的书画。 宋 韩驹 《利济桥亭》诗:“ 茂陵 一幅入 汉 宫,世间共怪无遗帙。” 清 李调元 《恭祝万寿一百韵》:“精华搜四库,遗帙採殊方。”
《漢語大詞典》:瑶帙
书套的美称。亦指代书。 明 郑真 《题长淮送别图赠吴兴阮文肃》诗:“归取家藏瑶帙看,吾翁亦有赠行诗。” 明 郑真 《方参政文敏》诗:“芸草香凝瑶帙润,土花暗蚀剑痕班。”
分類:书套
《漢語大詞典》:缃帙(緗帙)
浅黄色书套。亦泛指书籍、书卷。宋书·顺帝纪:“詔曰:‘…… 姬 夏 典载,犹传緗帙; 汉 魏 餘文,布在方册。’”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縹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緗帙。” 唐 李贺 《示弟》诗:“醁醽今夕酒,緗帙去时书。”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俺相公书房中琅函万叠,緗帙千层,都是我收拾。”
《漢語大詞典》:瑶函
(1).玉制的书套。佛家、道家用以贮藏经文、符箓。 唐 李峤 《昭觉寺释迦牟尼佛金铜瑞像碑》:“瑶函玉检,答宇宙之隆平;寳网珠幢,迎天人之胜福。” 唐 司空图 《月下留丹灶》诗:“瑶函真跡在,妖魅敢扬威。”
(2).泛指珍贵的典籍。
(3).指帝王的诏令。 明 何景明 《胡户部父母同受封命》诗:“紫誥开天府,瑶函照 楚 乡。”
(4).对他人书信的美称。 唐 黄滔 《薛舍人启》:“金口开时,讲贯则处其异等;瑶函发处,推扬则寘彼极言。” 明 袁中道 《寄周仪曹野王书》:“壬子岁,曾得瑶函并柄头诗,甚佳。”
《漢語大詞典》:锦帙(錦帙)
锦制的书套。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寄赠十韵》:“锦帙开诗轴,青囊结道书。” 鲁迅 《热风·所谓“国学”》:“他们所刻的书都无 民国 年月,辨不出是 元 版是 清 版,都是古董性质,至少每本两三元,绵连,锦帙,古色古香。”
分類:锦制书套
《漢語大詞典》:缃囊(緗囊)
浅黄色的书套子。 南朝 梁 萧统 《赋书帙》:“幸杂緗囊用,聊因 班女 织。”
《漢語大詞典》:签帙(籤帙)
标签和书套。泛指书籍。 唐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再抒鄙怀用伸酬谢》:“抽书乱籤帙,酌茗烦甌机。” 宋 陆游 《送猷讲主赴李明府姜山之招》诗:“贯花籤帙压车辕,惟子穷探到本源。”
《漢語大詞典》:经帙(經袠)
亦作“ 经帙 ”。 指经书。帙,书套。 唐 李商隐 《骄儿诗》:“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袠。” 宋 曾巩 《寿圣院昌山主静轩》诗:“花落禪衣松砌冷,日临经帙纸窗深。”
分類:经书书套
《漢語大詞典》:巨帙
亦作“ 鉅帙 ”。 大的书套。因以为大部头书籍的代称。 清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然而,文胜则质丧,巨帙重编,而於事理无关切要,徒乱学者之耳目,纷后人之心志。”
分類:书套书籍
《漢語大詞典》:缇缃(緹緗)
赤黄色和浅黄色的丝织物。古时常用以作书套或书衣,亦因以指书籍。 隋 江总 《芳林园天渊池铭》:“尚復著在吟咏,缄彼緹緗。”
《漢語大詞典》:缇帙(緹帙)
(1).红布书套。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金版玉箱,锦文緹帙。”
(2).借指书籍。 清 黄宗羲 《传是楼藏书记》:“先生之门生故吏徧於天下。随其所至,莫不网罗坠简,搜抉緹帙。”
《漢語大詞典》:书套(書套)
套在几本或一本书外面的壳子。有保护作用,多用硬纸制成,或加布面。
《漢語大詞典》:巨函
(1).大的书套。因以为大部头书籍的代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师弟相得:“ 焦 ( 焦竑 )久困公车,每岁必至吾家,留浹月,借观书籍。时 焦 贫窶,至手自节録,或遇巨函,则大父撤以貽之。”
(2).大匣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者:“遂付以巨函,云:‘以此覆之,可保无虞。’”
《漢語大詞典》:札帙
犹书函、书套。 宋 周必大 《正月三日雨中小集迭岫阁·答胡伯信》诗:“千钟但使尊中满,札帙从教案上开。”
分類:书函书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