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衔匿(銜匿)
谓隐藏于心。 唐 柳宗元 《同吴武陵赠李睦州诗序》:“余固知 睦州 之道也熟,衔匿而未发且久。”
分類:隐藏
《漢語大詞典》:韬情(韜情)
谓隐藏实情。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多智韜情,权在譎略,失在依违。”
分類:隐藏实情
《漢語大詞典》:雉尾藏
比喻不能完全隐藏。 宋 苏辙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之一:“闭门已学龟头缩,避谤仍兼雉尾藏。”原注:“雉藏不能尽尾,乡人以为谚。”
分類:隐藏
《漢語大詞典》:逸龙(逸龍)
隐藏的龙。晋书·束晳传:“蹈翠云以骇逸龙,振光耀以惊沉鰌。”
分類:隐藏
《漢語大詞典》:臧器
谓隐藏器识,不露才能。汉书·魏相传:“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 颜师古 注:“《易·繫辞下》云:‘君子臧器於身,待时而动。’言不显见其材能。”今本《易·繫辞下》作“藏器”。
《漢語大詞典》:蕴聚
隐藏凝聚。例如:他身上蕴聚着数千年文明之光。
分類:隐藏凝聚
《國語辭典》:沉箱  拼音:chén xiāng
一种深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以金属、木材或钢筋混凝土制成有顶无底而中空的箱形构造物,沉入水底后,再以混凝土填满中空部分。多使用于桥墩、防波堤、港口及其他建筑物的水下基础部分。
《漢語大詞典》:晦心
隐藏本心。后汉书·陈蕃王允传赞:“ 子师 图难,晦心倾节。功全元丑,身残餘孽。时有隆夷,事亦工拙。” 李贤 注:“谓矫情屈意於 董卓 。”
分類:隐藏本心
《漢語大詞典》:瞒人汉(瞞人漢)
隐藏真情的人。 唐 寒山 《诗》之二○七:“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
《國語辭典》:匿窜(匿竄)  拼音:nì cuàn
私逃隐遁。如:「凶手畏罪匿窜,不知去向。」
分類:隐藏逃避
《漢語大詞典》:匿意
隐藏真情。战国策·赵策二:“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於左右。” 汉 王充 论衡·答佞:“是故佞人危人,人危而不怨;害人,人败而不仇,隐情匿意为之功也。”
《漢語大詞典》:羸行
谓隐藏身份改装而行。新唐书·李密传:“ 密 羸行入关,为逻所获。” 宋 王安石 《戏赠叶致远直讲》诗:“或羸行伺击,或猛出追躡。”
《漢語大詞典》:潜璧(潛璧)
隐藏的美玉。 唐 崔沔 《应封神岳举对贤良方正策第二道》:“享厚禄、居尊官而不能抚踠足於 吴阪 ,指潜璧於 荆山 ,至使有公辅之才。”
分類:隐藏美玉
《漢語大詞典》:窟伏
在洞中隐藏。 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处玄舍之幽门兮,穴巖石而窟伏。”
《國語辭典》:隐迹埋名(隱跡埋名)  拼音:yǐn jī mái míng
隐藏自己的踪迹及真实姓名。《孤本元明杂剧。裴度还带。第二折》:「或有山间林下,怀才抱德,隐迹埋名,屈于下流,著某随处体察采访。」也作「隐迹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