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0,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绍隆
蕴隆
乾隆
兴隆
德隆
隆替
穹隆
隆厚
隆杀
弥隆
隆盛
隆暑
隆礼
隆眷
隆栋
《漢語大詞典》:绍隆(紹隆)
继承发扬。文选·锺会〈檄蜀文〉:“今主上圣德钦明,绍隆前绪。” 刘良 注:“绍继绪业也。言有圣明之德而继先人之业。” 明 刘基 《〈翊运录〉序》:“绍隆先范,以副朝廷优礼功臣之意。” 赵朴初 《周总理挽诗》:“学之弥篤,仰之弥高。绍隆志业,勉矣吾曹!”
分類:继承发扬
《漢語大詞典》:蕴隆
(1).暑气郁结而隆盛。《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藴隆虫虫。” 朱熹 集传:“藴,蓄;隆,盛也。” 马瑞辰 通释:“藴隆谓暑气鬱积而隆盛。虫虫则热气熏蒸之状也。” 宋 朱淑真 《夏雨生凉》诗:“烈日如焚正藴隆,黑云带雨泻长空。” 清 戴名世 《讨夏二子檄》:“擒捕无方,嘬噆之威已酷;藴隆既去,飞鸣之势何存。”
(2).引申为炽盛;显赫。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尚书累叶,厥声藴隆。”
(3).积累。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下:“夫才者,诸法之藴隆发现处也。”
《國語辭典》:乾隆  拼音:qián lóng
清高宗的年号(西元1736~1795)。
《國語辭典》:兴隆(興隆)  拼音:xīng lóng
昌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
《韵府拾遗 东韵》:德隆
后汉书班固传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绝才德隆当世按六子谓故司空掾桓梁京兆祭酒晋冯扶风掾李育京兆督邮郭基凉州从事王雍弘农功曹史殷肃
《國語辭典》:隆替  拼音:lóng tì
兴衰。《晋书。卷八○。王羲之传》:「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文选。潘岳。西征赋》:「人之升降,与政隆替。」
分類:盛衰兴废
《國語辭典》:穹隆  拼音:qióng lóng
1.像天中央高而四周下垂的形状。《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之二》:「旁薄立四极,穹隆放苍天。」也作「穹窿」。
2.长而曲折的样子。《文选。张衡。西京赋》:「于是钩陈之外,阁道穹隆。」
《漢語大詞典》:隆厚
(1).优厚;深厚。 南朝 宋 鲍照 《重与世子启》:“僕以常人,所蒙隆厚,久应知退,非适今日。”旧唐书·朱瑄传:“ 瑄 令 朱瑾 出师援之,击败 秦宗权 , 全忠 乃与 瑄 情极隆厚。”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近者詔旨,凡积欠皆分为十料催纳,通计五年而足。圣恩隆厚,何以加此。”
(2).隆重,丰厚。旧唐书·郭子仪传:“ 子仪 自 涇阳 入朝,帝御 安福门 待之,命 子仪 楼上行朝见之礼,宴赐隆厚。” 明 张居正 《答方金湖计服三卫属夷》:“朝廷赏功之典,亦极其隆厚。”
(3).高大。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九年:“丁巳,詔:‘山陵依 汉 长陵 故事,务存隆厚。’”
《漢語大詞典》:隆杀(隆殺)
犹尊卑、厚薄、高下。礼记·乡饮酒义:“至於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隆杀之义别矣。” 郑玄 注:“尊者礼隆,卑者礼杀,尊卑别也。”《荀子·乐论》:“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 明 归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所以多寡、轻重、隆杀、大小者,圣人能制之而不能为之也。” 章炳麟 《菌说》:“有义,则分际有远近,而恩施有隆杀。”
《韵府拾遗 东韵》:弥隆(弥隆)
汉书王吉传自吉至崇世名清廉然名称稍不能及父而禄位弥隆
《國語辭典》:隆盛  拼音:lóng shèng
兴隆繁盛。《汉书。卷七○。段会宗传》:「方今汉德隆盛,远人宾服。」《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
《國語辭典》:隆暑  拼音:lóng shǔ
盛暑。晋。张华〈劳还师歌〉:「昔往冒隆暑,今来白雪霏。」晋。陆机〈从军行〉:「隆暑固已惨,凉风严且苛。」
《漢語大詞典》:隆礼(隆禮)
(1).尊崇礼法。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郑玄 注:“隆礼,谓盛行礼也。” 孔颖达 疏:“隆,盛也……若君子能隆盛行礼,则可谓有道之士也;反此,则为无知之民。”荀子·议兵:“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章炳麟 《检论·订孔下》:“ 荀卿 以积伪俟化治身,以隆礼县羣众。”
(2).以隆重的礼节相待。《英烈传》第四一回:“那 元顺帝 便敕他镇守 汀州 ,十分隆礼他。”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 唐公 雅善余诗,是以见客甚隆礼焉。”
《漢語大詞典》:隆眷
深厚的顾念,特别的看重。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吐情志而深赏,忘年齿而隆眷。”《三侠五义》第十四回:“这都是圣上隆眷过重,使我声名远播於外,故此招忌。”《平山冷燕》第二回:“小姐开言道:‘既是圣恩隆眷,有此厚赐,孩儿理当望闕拜谢。’”
《漢語大詞典》:隆栋(隆棟)
(1).高大的梁栋。北史·宇文恺传:“或以綺井为重屋,或以圆楣为隆栋。”
(2).比喻栋梁之才。 唐 许敬宗 《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璇璣体宽政,隆栋象端衡。” 宋 王安石 《李璋加恩制》:“以后家之洪支,为帝室之隆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