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信陵醇酒
  
近妇人
 
饮酒近内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2384~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閒,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典故
谷变陵迁
 
陵谷改
 
陵谷变
 
高岸如谷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例句

珍重昔贤留像迹,陵迁谷变自坚牢。 净显 题广爱寺楞伽山

陵迁谷变如须问,控鹤山人字子乔。 吴融 和张舍人

领取嫦娥攀取桂,便从陵谷一时迁。 孙棨 戏李文远

江上战余陵是谷,渡头春在草连云。 崔途 赤壁怀古

不随陵谷变,应只有高名。 崔途 过陶徵君隐居

世路变陵谷,时情验友朋。 李群玉 杜门

高岸尚如谷,何伤浮柱敧。 杜甫 水槛

春归华柳发,世故陵谷变。 皎然 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楼望昆山寺白鹤观示清道人并沈道士

陵迁谷变须高节,莫向人间作大夫。 罗隐 小松

亦知霸世才难得,却是蒙尘事最平。深谷作陵山作海,茂弘流辈莫伤情。 罗隐 台城

欲问向来陵谷事,野桃无语泪花红。 韦庄 北原闲眺

人事任成陵与谷,大河东去自滔滔。 韦庄 河清县河亭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逆旅讶簪裾,野老悲陵谷。 韩偓 出官经硖石县

松烧寺破是刀兵,谷变陵迁事可惊。 齐己 乱后经西山寺

典故
望老瞒
 
望陵宫女
 
未忘履与香
 
歌舞西陵
 
繐帐歌人
 

《昭明文选》卷六十〈行状吊文祭文·吊文·吊曹操文〉~2594~
元康八年,机始以台郎出补著作,游乎秘阁,而见魏武帝遗令,忾然叹息,伤怀者久之。……又云:「馀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唐·李善注:「舍中,谓众妾。众妾既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之。《晏子春秋》曰:『景公为履,黄金之綦,饰以组,连以珠。』」
典故
子美游蜀无心恋
 
少陵情浅
 
少陵慵吟
 
工部无心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五〈蜀中赏海棠〉
浓澹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半随风雨断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子美无情为发扬】。【案:杜工部居西蜀。诗集中无海棠之题。】
典故
相关人物
高长恭(北齐兰陵王)


《北齐书》卷十一《兰陵王孝瓘传》
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面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例句

食新先战士,共少及溪老。 杜甫 园人送瓜

典故
古兰陵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五〈江南道·常州·武进县〉
吴大帝改丹徒为武进,晋武帝复改武进曰丹徒,别置武进于丹阳县东五十里。梁武帝改武进为兰陵,入晋陵。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五〈江南道·常州·晋陵县〉
晋陵县,本春秋时延陵,汉之毗邻也,后与郡俱改为晋陵。
典故
广陵客
 
广陵弦
 
广陵故事
  
顾索素琴

相关人物
嵇康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44~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74~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简释

广陵散:喻哀悼怀才去世者。唐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又喻指高雅乐曲。唐陈存《楚州赠别周愿侍御》:“淮南木叶飞,夜间广陵散。”


例句

独悲形解后,谁听广陵弦。 李德裕 房公旧竹亭闻琴缅慕风流神期如在因重题此作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李白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一罢广陵散,鸣琴更不开。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李颀 琴歌

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续。 王绩 古意六首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淮南木叶飞,夜闻广陵散。 陈存 楚州赠别周愿侍御

一弄广陵散,又裁绝交书。 陆龟蒙 添酒中六咏酒杯

广陵故事无人知,古人不说今人疑。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典故 
观涛


《昭明文选》卷三十四汉·枚叔(乘)《七发》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至则未见涛之形也,徒观水力之所到,则恤然足以骇矣。』」

例句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孟浩然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因誇楚太子,便睹广陵涛。 李白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典故
相关人物
于陵子

参考典故
于陵子


《史记》卷八十三《邹阳列传》
「邹阳者,齐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閒。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曰:『……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列士传》曰:「楚于陵子仲,楚王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孟子》云陈仲子,齐陈氏之族。兄为齐卿,仲子以为不义,乃适楚,居于于陵,自谓于陵子仲。楚王骋以为相,子仲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

例句

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 刘长卿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灌园亦何为,于陵乃逃相。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

老病北归去,馀年学灌园。 戴叔伦 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

灌园曾取适,游寺可终焉。 杜甫 回棹

悠悠故池水,空待灌园人。 柳宗元 春怀故园

灌园输井税,学稼奉晨昏。 权德舆 暮春闲居示同志

颇识灌园意,于陵不自轻。 王维 春过贺遂员外药园

寂寞于陵子,桔槔方灌园。 王维 辋川闲居

床前磨镜客,树下灌园人。 王维 郑果州相过

守静信推分,灌园乐在兹。 钱起 山园栖隐

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八

典故
三公灌蔬
 
仲子廉
 
于陵一穷通
  
于陵辞聘
 
灌园人
 
灌园翁
 
灌园逃公卿
 
相关人物
陈仲子

参考典故
灌园


《高士传》卷中〈陈仲子〉
陈仲子者,齐人也。其兄戴为齐卿,食禄万钟,仲子以为不义,将妻子适楚,居于陵,自谓于陵仲子。穷不苟求,不义之食不食。遭岁饥,乏粮三日,乃匍匐而食井上李实之虫者,三咽而能视。身自织履,妻擘纑以易衣食。楚王闻其贤,欲以为相,遣使持金百镒,至于陵聘仲子。仲子入谓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乱世多害,恐生不保命也。」于是出谢使者,遂相与逃去,为人灌园。
《初学记》卷二十六
皇甫士安《高士传》曰:「陈仲,字子终,齐人。适楚,居于陵,自谓于陵子仲。穷,不苟求,非义之食不食。」
《昭明文选》卷三十九〈上书、启·上书·狱中上书自明〉
是以圣王觉悟,捐子之之心,而不悦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公亲其雠而彊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嘉于心,此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彊天下,而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霸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隳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蹠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例句

金张好车马,于陵亲灌畦。 元镇 青云驿

应笑于陵子,遗荣自灌畦。 李德裕 山居遇雪道者相访

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李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

乾木富义,于陵辞聘。 李瀚 蒙求

寄书寂寂于陵子,蓬蒿没身胡不仕。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老氏齐宠辱,于陵一穷通。 顾况 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典故
广陵花


《遁斋閒览》
扬州芍药,名著天下。
典故
海陵粟


《汉书》卷五十一《枚乘传》
「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晋·臣瓒曰:「海陵,县名也。有吴大仓。」

例句

量空海陵粟,赐乏水衡钱。 张继 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

典故 
寿陵步
 
失本步
 
失步人
  
忘却金闺故步
 
矜学步
 
羡邯郸
   
相关人物
公子牟
 
公孙龙
 
庄子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598~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汉书》卷一百上〈叙列传上〉~4206~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髣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简释

邯郸步:指学习方法不当,不仅未学到新技能,反而失去了原有技能。宋欧阳修《镇阳读书》:“有类邯郸步,两失皆茫茫。”


例句

邯郸笑匍匐,燕蒯受揶揄。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李白 古风之三十五

耻矜学步贻身患,岂慕醒狂蹑祸阶。 李绅 州中小饮便别牛相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昔余迷学步,投迹忝词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典故  
连理树枝
 
双栖蝶
  
韩侯妇
  
韩凭恨
 
韩凭相思
 
韩凭蛱蝶
  
相关人物
宋康王
 
韩凭


《搜神记》卷十一~85~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简释

相思树:咏男女爱情。唐王初《即夕》:“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


例句

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 王初 即夕

韩凭舞羽身犹在,素女商弦调未残。 王初 青帝

可中得似红儿貌,若遇韩朋好杀伊。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七十

不学韩侯妇,衔冤报宋王。 邵谓 金谷园怀古

典故
汉陵金碗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茂陵


《太平御览》七五九卷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帝故事》:上崩后,鄠县有一人于市货玉杯,吏欲捕之,因忽不见。县送其器,推问,茂陵中物。霍光呼问,说市人形貌如先帝。(据《太平御览》七五九卷引)
《南史》卷六十九《沈炯传》
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其辞曰:「臣闻乔山虽掩,鼎湖之灵可祠,有鲁既荒,大庭之无泯。伏惟陛下降德猗兰,纂灵丰谷。汉道既登,神仙可望,射之罘于海浦,礼日观而称功,横中流于汾河,指柏梁而高宴,何其乐也,岂不然欤!既而运属上仙,道穷晏驾,甲帐珠帘,一朝零落,茂陵玉碗,宛出人间。

例句

汉陵帝子黄金碗,晋代神仙白玉棺。 戴叔伦 赠徐山人

早时金碗出人间,见愁汗马西戎逼。 杜甫 诸将五首

《漢語大詞典》:妇人醇酒(婦人醇酒)
谓沉湎于酒色。语本史记·魏公子列传:“ 秦 数使反閒……公子( 无忌 )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者四岁,竟病酒卒。”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二:“容易 河阳 丝两鬢,妇人醇酒未应怜。”
分類:沉湎酒色
《漢語大詞典》:卖履分香(賣履分香)
典出 三国 魏 曹操 《遗令》:“餘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后因以指死者临终前对妻妾的留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祝翁:“人当属纊之时,所最不忍诀者,牀头之暱人耳;苟广其术,则卖履分香,可以不事矣。”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引 戴喻让 《临漳曲》:“卖履分香儿女情,读书射猎英雄气。”
《漢語大詞典》:共少
共享少许东西,谓上下同甘苦。 唐 杜甫 《园人送瓜》诗:“食新先战士,共少及溪老。” 仇兆鳌 注:“北齐书: 兰陵王 长恭 为将,每得一瓜,必与将士共之。”
《國語辭典》:广陵散(廣陵散)  拼音:guǎng líng sǎn
1.乐曲名。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的但曲之一。既用于合奏,也用于独奏。其中的「慢商调」为此曲所独有。
2.三国魏嵇康善弹广陵散曲,秘不授人,后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谗被害,临刑索琴弹曰:「『广陵散』于今绝矣!」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比喻人事凋零或事无后继,已成绝响。《北齐书。卷三三。徐之才传》:「长子林,字少卿,太尉司马。次子同卿,太子庶子。之才以其无学术,每叹云:『终恐同广陵散矣!』」也作「广陵客」。
《漢語大詞典》:广陵涛(廣陵濤)
枚乘 《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 广陵 之 曲江 。”后即以“广陵涛”称 广陵 (今 扬州 ) 曲江 潮。 汉 时其势浩大,蔚为壮观。尔后势渐杀。 唐 大历 后迄不见。 唐 李白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诗:“我来 扬都 市,送客回轻舠。因夸 楚 太子,便睹 广陵 涛。” 清 赵翼 《庐山》诗:“ 广陵 涛接 潯阳 涛,夜梦 五老 来相招。”参阅 清 汪中 述学·广陵曲江证、 清 梁章鉅 《〈文选〉旁证》
《漢語大詞典》:灌园(灌園)
(1).浇灌园圃。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是故身率妻子,勠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你可会灌园么?” 许地山 《空山灵雨·落花生》:“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2).从事田园劳动。后谓退隐家居。史记·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是以 孙叔敖 三去相而不悔, 於陵子仲 辞三公为人灌园。” 三国 魏 阮籍 《辞蒋太尉辟命奏记》:“ 仲子 守志, 楚王 不夺其灌园。”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八:“灌园何其鄙,皎皎 於陵 中。” 明 唐顺之 《村居》诗之一:“偶然灌园兴,不是学 於陵 。”
《漢語大詞典》:于陵子(於陵子)
即 於陵子仲 。 晋 张协 《杂诗》之十:“取志 於陵子 ,比足 黔娄生 。” 明 徐渭 《〈於陵子〉序》:“ 於陵子 自命出世者也。”参见“ 於陵子仲 ”。
《漢語大詞典》:于陵子仲(於陵子仲)
战国 时隐逸之士。或谓即 陈仲子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於陵子仲 辞三公为人灌园。” 裴駰 集解:“《列士传》曰: 楚 於陵子仲 , 楚王 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 司马贞 索隐:“孟子云 陈仲子 , 齐 陈氏 之族,兄为 齐 卿, 仲子 以为不义,乃适 楚 ,居于 於陵 ,自谓 於陵子仲 。 楚王 聘以为相, 子仲 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列士传》云字 子终 。”
《漢語大詞典》:逃相
战国 时 齐 於陵仲子 居 楚 , 楚王 闻其贤,欲聘为相, 仲子 不从,偕妻逃去,与人灌园为生。见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於陵妻》、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陈仲子》。后因以为不仕之典。 唐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诗:“灌园亦何为, 於陵 乃逃相。” 唐 李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漢語大詞典》:寿陵失步(壽陵失步)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丑女来效顰,还家惊四邻。 寿陵 失本步,笑杀 邯郸 人。” 秦牧 《艺海拾贝·“邯郸学步”》:“自从 庄子 的著作中叙述了它以后,‘邯郸学步’或者‘寿陵失步’这句成话,常常被许多人所引用。”
《國語辭典》:学步(學步)  拼音:xué bù
1.学习走路。如:「幼儿多在一岁半时开始学步。」
2.模仿别人。参见「邯郸学步」条。清。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江山如此人亦然,学步羞称时世贤。」
《國語辭典》:学步邯郸(學步邯鄲)  拼音:xué bù hán dān
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参见「邯郸学步」条。晋。桓玄 与释慧远书劝罢道:「今世道士,虽外毁仪容,而心过俗人,所谓道俗之际,可谓学步邯郸,匍匐而归。」《周书。卷四。十七。艺术传。赵文深传》:「后知好尚难反,亦攻习褒书,然竟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
分類:模仿不成
《漢語大詞典》:邯郸匍匐(邯鄲匍匐)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金 元好问 《刘君用可庵》诗之二:“著脚绳桥已足忧, 邯郸 匍匐更堪羞。”参见“ 邯郸学步 ”。
《國語辭典》:邯郸学步(邯鄲學步)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相传战国时期,燕国有个人到赵国的都城邯郸,看到赵国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著学。结果不但没有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便爬著回去。典出《庄子。秋水》。后用来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歧路灯》第一○一回:「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作「学步邯郸」。
分類:模仿不成
《國語辭典》:邯郸学步(邯鄲學步)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相传战国时期,燕国有个人到赵国的都城邯郸,看到赵国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著学。结果不但没有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便爬著回去。典出《庄子。秋水》。后用来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歧路灯》第一○一回:「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作「学步邯郸」。
分類:模仿不成
《漢語大詞典》:邯郸步(邯鄲步)
犹言 邯郸 学步。 唐 卢照邻 《释疾文》序:“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踡;不学 邯郸 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宋 姜夔 《白石诗说》:“ 陶渊明 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 邯郸 步也。” 清 吕履恒 《长歌行送友人游大梁》:“后来者谁可与言,东里之顰 邯郸 步。”
分類:邯郸
《國語辭典》:相思树(相思樹)  拼音:xiāng sī shù
1.植物名。豆科相思树属,常绿乔木。初生叶二回羽状,假叶单叶状,狭长,互生。头状花序金黄色,腋生。荚果扁平,线形,种子七至八粒。常作为行道树及庇阴树。材质为良好家具及薪炭材料。
2.传说中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朋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之树。韩朋娶妻何氏,妻美,后为康王所夺,韩朋含怨自杀,妻亦随之。康王大怒,命两冢相望,隔夜冢上长出梓木,树栖鸳鸯,常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称其木为「相思树」。见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一。
《國語辭典》:连枝树(連枝樹)  拼音:lián zhī shù
比喻恩爱夫妻。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短桑科长不出连枝树,沤麻坑养不活比目鱼。」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你不肯垒花台,装绣槛,灌香泥,壅宿土,趁东风培养起连枝树。」
《漢語大詞典》:青陵粉蝶
太平寰宇记卷十四引 晋 干宝 搜神记:“大夫 韩凭 取妻美, 宋康王 夺之, 凭 怨王,自杀,妻腐其衣,与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揽之,着手化为蝶。”后因以“青陵粉蝶”指离别的妻室。 唐 李商隐 《蜂》诗:“ 青陵 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刘学锴 等集解:“末联‘青陵粉蝶’喻指妻室,谓其不必离恨重重,二月春回日暖,自当‘蜂’‘蝶’相逢也,此慰之之语。”
分類:离别妻室
《漢語大詞典》:韩凭(韓憑)
亦作“ 韩冯 ”。亦作“ 韩朋 ”。
(1).相传 战国 时 宋 康王 舍人 韩凭 娶妻 何氏 ,甚美, 康王 夺之。 凭 怨,王囚之,沦为城旦。 凭 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 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韩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三国 魏文帝 《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作“韩冯”。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 明 陈所闻 《秋夜闻砧·泣颜回》曲:“打鸳鸯分散 韩朋 ,惊蝴蝶不逐 庄生 。” 清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与 韩凭 共一枝。”
(2).借指鸳鸯。 北周 庾信 《鸳鸯赋》:“共飞詹瓦,全开 魏 宫;俱栖梓树,堪是 韩冯 。” 唐 李贺 《恼公》:“《黄庭》留 卫瓘 ,緑树养 韩冯 。” 唐 王初 《即夕》诗:“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纔乱絳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 韩凭 一处栖。”
《國語辭典》:韩朋(韓朋)  拼音:hán péng
人名。战国时宋康王舍人,娶妻何氏。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后朋被囚,怨愤而自杀,不久妻亦随之。后有鸳鸯一对,常栖树头,交头悲鸣,或以为是韩朋夫妇的精魂。也作「韩凭」。
《漢語大詞典》:韩凭(韓憑)
亦作“ 韩冯 ”。亦作“ 韩朋 ”。
(1).相传 战国 时 宋 康王 舍人 韩凭 娶妻 何氏 ,甚美, 康王 夺之。 凭 怨,王囚之,沦为城旦。 凭 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 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韩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三国 魏文帝 《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作“韩冯”。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 明 陈所闻 《秋夜闻砧·泣颜回》曲:“打鸳鸯分散 韩朋 ,惊蝴蝶不逐 庄生 。” 清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与 韩凭 共一枝。”
(2).借指鸳鸯。 北周 庾信 《鸳鸯赋》:“共飞詹瓦,全开 魏 宫;俱栖梓树,堪是 韩冯 。” 唐 李贺 《恼公》:“《黄庭》留 卫瓘 ,緑树养 韩冯 。” 唐 王初 《即夕》诗:“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纔乱絳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 韩凭 一处栖。”
《漢語大詞典》:韩蝶(韓蜨)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十四·济州“ 韩凭 冢”引 晋 干宝 搜神记:“ 宋 大夫 韩凭 娶妻美, 宋 康王 夺之。 凭 怨王,自杀。妻腐其衣,与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揽之,著手化为蝶。”后因以“韩蜨”指殉情而死的妇女的精魂。 唐 李商隐 《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 韩 蜨翻罗幙, 曹 蝇拂綺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