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防火  拼音:fáng huǒ
1.预防火灾发生。如:「做好防火工作,才能确保居住安全。」
2.耐火、耐住燃烧。如:「防火建材」。
《国语辞典》:防火建材  拼音:fáng huǒ jiàn cái
一种经特殊处理,具有耐高温、不易燃烧功能的建材。如一般合板的燃点在摄氏一百度内,但以防火建材制成的隔间材料,耐火时间可达四小时,燃点在一千度以上。如:「这栋建筑物用了许多防火建材。」
《国语辞典》:防火设备(防火设备)  拼音:fáng huǒ shè bèi
预防火灾发生及蔓延的装置。如:「完善的防火设备,是公共场所的必要条件。」
《国语辞典》:防火系统(防火系统)  拼音:fáng huǒ xì tǒng
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发出警报,甚至可自行扑灭,以减少损失的防卫系统。如:「防火系统是现代大楼的基本配备。」
《漢語大詞典》:防火漆
本身不易燃烧,并能阻止或延缓燃烧的涂料。分非膨胀型和膨胀型两大类。前者受热不变,高热难燃;后者遇热会起泡形成多孔炭质层或放出不燃气体,起阻燃作用。其配方中常含氯化石蜡、氯化橡胶、硼酸、磷酸二氢铵、硫酸盐等。用于涂刷内外墙壁、板壁、船舱等。
《國語辭典》:防火墙(防火牆)  拼音:fáng huǒ qiáng
1.可以防止火灾蔓延的高墙。
2.一种由软体和硬体组成的安全装置,用以区隔不同安全信任度的网路,如在企业内部网路和外部网路之间。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资料通过,保护企业内部网路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为英语firewall的意译。
《漢語大詞典》:潜火(潛火)
谓灭火;防火。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潜火》:“州郡火政,必曰潜火。”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潜火字误:“今人所用潜火字,如潜火军兵,潜火器具,其义为防。然以书传考之,乃当为熸。左传·襄二十六年‘ 楚 师大败,王夷师熸’、《昭二十三年》‘ 子瑕 卒, 楚 师熸’, 杜预 皆注曰:‘ 吴 楚 之间谓火灭为熸。’……则知当曰熸火。”
分類:灭火防火
《漢語大詞典》:堤火(隄火)
防火。 明 冯梦龙《智囊补·兵智·孟宗政》:“囊糠成沙,以覆楼栅;列瓮瀦水,以隄火。”
分類:防火
《國語辭典》:火禁  拼音:huǒ jìn
1.防范火灾的禁令。《周礼。天官冢宰。宫正》:「春秋以木铎脩火禁。」《宋史。卷三○○。列传。周湛》:「又湛种楸桐千馀本,课户贮水,以严火禁。」
2.旧时寒食节禁火停炊的习俗。唐。储光羲〈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诗:「淹留火禁辰,愉乐弦歌宴。」宋。欧阳修 禁火诗:「火禁开何晚?春芳半已凋。」
《國語辭典》:巡铺(巡鋪)  拼音:xún pù
宋元时用来巡逻、防盗、防火的哨亭。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这早晚更深夜静,见一个人走将去,那厮必定是贼,拿到巡铺里吊起来,天明送到官司中去请赏!」《孤本元明杂剧。骗英布。第三折》:「英布云:『随何在那里?』小军云:『被我拿住,见今锁在巡铺里了。』」也称为「军巡铺」。
《國語辭典》:火政  拼音:huǒ zhèng
防治火灾的政事。《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國語辭典》:火备(火備)  拼音:huǒ bèi
防火的设备。《宋史。卷二四九。王溥传》:「课民凿井修火备,筑城北堤以禦水灾。」
分類:防火设施
《漢語大詞典》:慎火
(1).小心防火。韩非子·喻老:“ 白圭 之行隄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十月二十五日, 仲仙 令 素娥 来唁,且嘱慎火。”
(2).草名。或种于屋上以防火,故名。又称景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本草》记 广州 有慎火树,树大三四围。慎火即景天也,俗呼护火草。”太平御览卷九九八引 沈怀远 《南越志》:“ 广州 有大树,可以御火,山北谓之慎火。或多种屋上,以防火也。但南方无霜雪,其花不凋,故生而成树耳。《本草经》曰景天,一名戒火,一名水母花,主明目轻身。”
《漢語大詞典》:水仓(水倉)
(1).谓船底最低的衬板。释名·释船“舟中床” 清 毕沅 疏证:“今船底有衬版,水或浸淫而入,其最低者曰水仓。”
(2).防火的储水仓库。 清 梁章钜 浪跡丛谈·水仓:“相传 乾隆 五十九年四月,新城 多子街 一带不戒於火,每延烧彻昼夜。有 余观德 者,人颇豪侠,视而悯之,因创设水仓。”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一·水仓》:“其法在闹市中距河较远处,买地一区,前设小门,后为大院,置水缸数十百隻,贮以清水,设有不虞,水可立至,此良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