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孙侨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一一
孙侨,湖州(治今浙江湖州)人,自称龚昱门下士。绍兴初知昆山县。
《漢語大詞典》:着籍(著籍)
(1).记姓名于宫门的门籍。 汉 制,门籍有其姓名者,方得入宫。史记·梁孝王世家:“ 梁孝王 入朝…… 梁 之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 汉 宦官无异。”
(2).记名于某学者门下为弟子。亦泛指弟子。 宋 苏辙 《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试诸生》:“著籍初同 闕里 多,采芹先致 鲁 风和。”
(3).登记在户籍上。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荆州 北据 汉 沔 ,利尽 南海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今 荆州 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之著籍,其别有四:曰民籍;曰军籍,亦称卫籍;曰商籍;曰灶籍。其经理之也,必察其祖籍。”
(4).引申为有名。 唐 贾岛 《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不唯诗著籍,兼又赋知名。”
《漢語大詞典》:对注(對注)
唐 制,凡由吏部拟授的官职,再经门下侍中、给事中复审,称为“对注”。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蔡京除吏:“ 唐 天宝 之季, 杨国忠 以右相兼吏部尚书,大集选人注拟於私第。故事:注官讫,过门下侍中、给事中。 国忠 呼左相 陈希烈 於座隅(原注:时改侍中为左相),给事中在列,曰:‘既对注矣,过门下了矣。’”
《漢語大詞典》:门下掾(門下掾)
汉 代州郡长官自己选荐的属吏。因常居门下,故称。东观汉记·吴良传:“ 良 时跪曰:‘门下掾諂佞,明府勿受其觴。’”后汉书·公孙述传:“后父 仁 为 河南 都尉,而 述 补 清水 长。 仁 以 述 年少,遣门下掾随之官。” 李贤 注:“州郡有掾,皆自辟除之,常居门下,故以为号。”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四年:“门下掾 陆续 。” 胡三省 注:“门下掾,在郡门下总録众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万岁:“《东观记》曰:‘门下掾 王望 ,諂称太守功德,掾史皆称万岁。’”
《漢語大詞典》:着录(著録)
(1).记录;记载。《后汉书·祭遵传》:“昔 高祖 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録勋臣,颂其德美。” 唐 沈亚之 《异梦录》:“是日,监军使与宾府郡佐,及宴客 陇西 独孤鉉 , 范阳 卢简辞 ……皆叹息曰:‘可记。’故 亚之 退而著録。”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序》:“友人 任茂才 安上 示予一编,曰《叙事解疑》。视之,即 许生 大父 可覲 亲笔著録。”
(2).特指将书名列入目录。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跋》:“《唐志》著録有《长庆集》一百卷,《小集》十卷。” 阿英 《浙东访小说记》:“其一,是 乾隆 辛未刻的有图大本《西湖佳话》,刊行的书铺是翰海楼,《通俗小说目》未见著录。”
(3).指列名于私人讲学的经师门下,即所谓著录弟子。此风盛行于 汉 代。东观汉记·牟长传:“ 牟长 字 君高 ,少篤学,治《欧阳尚书》,诸子著録前后万人。”后汉书·儒林传上·张兴:“既而声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著録且万人。” 宋 范成大 《送汪圣锡侍郎帅福唐》:“我亦登门烦著録,此行无力为王留。”
(4).犹著作;撰写。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二:“九经有库岂真贫,著録惊看已等身。”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修明既久,著録益宏,汇其体裁,标以题目,新篇竞尚,古意渐离,然不外乎记事、记言二端而已。”
《國語辭典》:曳裾王门(曳裾王門)  拼音:yì jū wáng mén
语本《汉书。卷五一。邹阳传》:「今臣尽智毕议,易精极虑,则无国不可奸;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指依附权贵门下,仰承鼻息。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也作「曳裾侯门」。
《国语辞典》:冯谖弹铗(冯谖弹铗)  拼音:féng xuān tán jiá
贫士冯谖自信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作下客,因而弹剑柄而歌,要鱼、要车、要养家。后以冯谖弹铗比喻有才华的人暂处困境,有求于人;怀才而受冷遇,心中感到不平。
《国语辞典》:公门桃李(公门桃李)  拼音:gōng mén táo lǐ
桃李,指子弟。公门桃李指某人的门下弟子,或他推荐的人才。语本《资治通鉴。卷二○七。唐纪二十三。则天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国语辞典》:玉阳真君(玉阳真君)  拼音:yù yáng zhēn jūn
道家北宗七真之一。姓王名处一,金元间道家全真教派王重阳门下全真七子之一,道号「玉阳子」,也称为「玉阳真人」;尝单足驻立崖上,故又有铁脚仙之名。封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开嵛山正宗。
《国语辞典》:嫡传弟子(嫡传弟子)  拼音:dí chuán dì zǐ
亲自收入门下传授的弟子。如:「少林武功冠天下,嫡传弟子更了得。」
《國語辭典》:寄人篱下(寄人籬下)  拼音:jì rén lí xià
1.寄居他人屋下生活。比喻依附他人,而不能自立。《红楼梦》第九○回:「想起邢岫烟住在贾府园中,终是寄人篱下。」也作「依人篱下」。
2.比喻文章著述因袭他人,而不能自创一格。《南齐书。卷四一。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漢語大詞典》:前八司
唐 代称吏部、兵部、礼部、考功、都省、御史台、中书、门下等为前八司,其余各司称为后行。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七十二子
指 孔子 门下才德出众的七十二个学生。见史记·孔子世家
《漢語大詞典》:七十二贤(七十二賢)
对 孔子 门下才德出众的学生的美称。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陈实百问策:“ 实 於 永乐 四年,登 林环 榜进士,负才不相下,疏言取状元不公。 成祖 召詰之。对曰:‘臣百问百答。’ 成祖 命 解縉 发策,以‘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二十八将,将将何功’为问。 成祖 临轩对试,顷刻间条对详悉,文彩可观。”参见“ 七十二子 ”。
《漢語大詞典》:七十二子
指 孔子 门下才德出众的七十二个学生。见史记·孔子世家
《國語辭典》:毛遂自荐(毛遂自薦)  拼音:máo suì zì jiàn
战国时,秦兵围攻赵国,平原君至楚求救,其门下食客毛遂自荐前往,并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典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后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也作「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