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7,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指摘
讹舛
饰非
交代
杨岐
遂非
遂往
五见
大错
误听
失行
抗议
无误
脱误
差讹
《國語辭典》:指摘  拼音:zhǐ zhāi
指出错误的地方。《北史。卷三五。王慧龙传》:「指摘经史谬误,为读书记三卷,时人服其精博。」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张衡指摘于史职,蔡邕铨列于朝仪,博雅明焉。」
《國語辭典》:讹舛(訛舛)  拼音:é chuǎn
错误。《旧唐书。卷五。高宗本纪下》:「以明堂制度历代不同,汉、魏以还,弥更讹舛。」
分類:错误文字
《國語辭典》:饰非(飾非)  拼音:shì fēi
遮掩过错。《庄子。盗蹠》:「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史记。卷三。殷本纪》:「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
《國語辭典》:交代  拼音:jiāo dài
交互接替。《尔雅。释山》「嵩高为中岳」句下宋。邢炳。疏:「万物之始,阴阳交代。」
《國語辭典》:交代  拼音:jiāo dai
1.移交、接替。《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及津为汉阳,与燮交代,合符而去,乡邦荣之。」《儒林外史》第四○回:「到了任,查点了运丁,看验了船只,同前任的官交代清楚。」
2.递交、交给。《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老师叫你起的那个稿子,今儿早上还催过两遍,你交代上去没有?」《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贾家兄弟三个也买了许多书,都交代小厮拿著。」
3.嘱咐、叮咛。宋。苏轼 与黄敷言书:「交代民师,且为再三致意。」《文明小史》第二七回:「他母亲又交代他许多话,无非是挂念他姨母的套文。」
4.解释、说明。《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儿女英雄传的大意都在缘起首回交代明白,不再重叙。」《文明小史》第七回:「倘若我今番拿不到人,不要说上司跟前不好交代,就是衙门里朋友面上也难誇口。」
5.完毕、完结。《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只要到午时,他这条性命可就交代了。」
《漢語大詞典》:杨岐(楊岐)
谓歧途。喻错误的道路。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出:“兄弟也,我替你磨穿 墨 踵,你为人莫守 杨 岐。”参见“ 杨朱泣岐 ”。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漢語大詞典》:遂非
坚持、掩饰错误。后汉书·蔡邕传:“ 董公 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公孙述志:“﹝ 公孙述 ﹞而矜愚遂非,何其顽哉!” 唐 陆贽 《论宣令除裴延龄度支使状》:“ 裴延龄 僻戾而好动,躁妄而多言,遂非不悛,坚伪无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历法·厘正历法:“时 胡忠安 濙 久位春卿,亦附会执奏,盖以身主其事,不免护前遂非,其如 景帝 圣明不可面欺何!”
《漢語大詞典》:遂往
谓以往的错误。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风成俗习,莫不逐末流,遁遂往,可慨者也。”《宋书·二凶传·元凶劭》:“如有守迷遂往,党一凶类,刑兹无赦,戮及五宗。”《梁书·袁昂传》:“若执迷遂往,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分類:以往错误
《国语辞典》:五见(五见)  拼音:wǔ jiàn
佛教用语。指五种错误的见解。一为萨迦耶见,谓主张五蕴中的其中一蕴是我,其馀则是我所;二为边执见,指常见或断见。主张某类有为法是永存的是常见;主张死后没有来世是断见;三为邪见,主张不论世间或出世间都无因果的见解;四为见取见,执著上述的见解及把身心当作最殊胜、能得清净的思想。五为戒禁取见,依从错误的见解、戒律、禁忌,认为由此可以达到解脱、出离的见解。《瑜伽师地论》卷五五:「生于五见,谓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戒禁取、邪见。」
《漢語大詞典》:大错(大錯)
大的错误。 宋 苏轼 《赠钱道人》诗:“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按, 唐 魏博 节度使 罗绍威 以本府牙军骄横不可制,因引入 朱全忠 兵,尽杀牙军,而 魏 兵自是衰弱。后颇悔,乃谓亲吏曰:“聚六州四十三县铁,打一箇错,不成也!”见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错,本谓锉刀,借指错误。 苏轼 诗句本此。参见“ 六州铁 ”。
《漢語大詞典》:六州铁(六州鐵)
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载, 罗绍威 为 天雄 节度使,辖 魏 博 六州四十三县。 罗 以 魏 博 自 田承嗣 时所置牙军五千人,挟持军帅,骄横难制,乃阴借 朱全忠 军十万入 魏 博 ,尽杀牙兵。半年中 罗绍威 供应军需,耗费不赀;虽剪除骄兵,但亦自此衰弱。“ 绍威 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以“六州铁”为铸成大错之典。
《漢語大詞典》:误听
错误地听信;听错。例如:误听恶语。
《漢語大詞典》:失行
(1).错误的行为。韩非子·难一:“ 管仲 有失行, 霄略 有过誉。”汉书·儒林传·袁固:“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而何?”
(2).指女子不贞。魏书·皇后传·孝文幽皇后:“岂可令失行妇人宰制天下,杀我辈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妇女·徐安生:“曾嫁 武林 邵氏 ,以失行见逐,遂恣为非礼。”
(3).不按轨道运行。史记·天官书:“其出西失行,外国败;其出东失行,中国败。”《汉书·哀帝纪》:“间者日月亡光,五星失行,郡国比比地动。”
《國語辭典》:抗议(抗議)  拼音:kàng yì
1.对他方的意见或措施作反对的表示。《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
2.持论正直。《后汉书。卷四三。何敞传。论曰》:「乐、何之徒抗议柱下,故能挟幼主之断,剿奸回之偪。」
《国语辞典》:无误(无误)  拼音:wú wù
没有错误。如:「这些帐经核对后均无误。」
分类:无误错误
《國語辭典》:脱误(脫誤)  拼音:tuō wù
失误、脱漏差误。《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漢語大詞典》:差讹(差訛,差譌)
亦作“ 差譌 ”。错误,差错。 唐 韩愈 《石鼓歌》:“公从何处得纸本,毫髮尽备无差讹。” 明 李贽 《答焦漪园》:“《李氏藏书》谨抄録一通,专人呈览……中间差譌甚多,须细细一番乃可。” 清 黄遵宪 《都踊歌》:“三千三百三十二座大神兮听我歌,荷荷!天长地久兮无差讹,荷荷!”
分類:错误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