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屡仆屡起(屡仆屡起)  拼音:lǚ pū lǚ qǐ
虽然遭受多次的挫折失败,仍然勇往直前、努力奋斗。如:「多年来的商场历练,已将她磨成屡仆屡起,精明干练的女强人。」
《国语辞典》:临时条款(临时条款)  拼音:lín shí tiáo kuǎn
在国家遭受重大变故的非常时期,认为宪法的规定不足以应付当前情势所需,于是另制定临时性、过度性质的条款,以应当时的需要。由于它是属于特别法,若与宪法相牴触时,不受宪法的限制。但重大变故终止后,随时可废除此临时性的条款,如此既免于修宪的繁重程序,又可应付当时国家情势所需。其制订、废止归国民大会职掌。
《国语辞典》:矢石之难(矢石之难)  拼音:shǐ shí zhī nàn
遭受矢石的袭击。指亲临战场,参与作战。《史记。卷三九。晋世家》:「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汉书。卷三九。萧何传》:「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
《国语辞典》:日晒雨淋  拼音:rì shài yǔ lín
1.遭受日光曝晒,雨水浇淋。如:「车子停在外面,天天日晒雨淋,车身的烤漆已有点剥落了。」
2.形容在外奔波辛劳。如:「为了给家人一个安定的生活,他每天日晒雨淋的,却毫无怨言。」
《国语辞典》:空中走廊  拼音:kōng zhōng zǒu láng
为飞机特定的空中航道。设立目的,在防止我机遭受地面、海面友军的误击。
《国语辞典》:礼废乐崩(礼废乐崩)  拼音:lǐ fèi yuè bēng
典章制度、礼乐教化遭受破坏,道德规范、社会纲纪荡然无存。汉。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议〉:「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悯焉。」也作「礼坏乐崩」。
《国语辞典》:礼坏乐缺(礼坏乐缺)  拼音:lǐ huài yuè quē
典章制度、礼乐教化遭受破坏,道德规范、社会纲纪荡然无存。《梁书。卷二五。徐勉传》:「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也作「礼坏乐崩」。
《国语辞典》:礼乐崩坏(礼乐崩坏)  拼音:lǐ yuè bēng huài
典章制度、礼乐教化遭受破坏,道德规范、社会纲纪荡然无存。宋。陆游〈书郭崇韬传后〉:「又承天下大乱,礼乐崩坏之际,难顾典礼人情,亦难其事。」也作「礼坏乐崩」。
《国语辞典》:积恶馀殃(积恶馀殃)  拼音:jī è yú yāng
语本《易经。坤卦。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南朝宋。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馀庆,积恶馀殃,虽新新生灭,交臂代谢,善恶之业,不得不受。」
《国语辞典》:心凉了半截(心凉了半截)  拼音:xīn liáng le bàn jié
因遭受挫折或打击而心灰意冷。如:「他呕心沥血才完成的剧本,被批评得体无完肤,使他心凉了半截」。也作「心冷了半截」。
《国语辞典》:败血脓毒症(败血脓毒症)  拼音:bài xiě nóng dú zhèng
病名。血液或淋巴系统遭受细菌感染引发全身菌毒各脏器化脓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忽冷忽热、食欲不振、头重及头痛等。衰弱甚者则呼吸促迫,非常危险。
《国语辞典》:精神官能症  拼音:jīng shén guān néng zhèng
病名。一种轻度的机能性心理疾病。患者多因遭受挫折和冲突,过度防卫,而导致不适应的结果。主要症状有焦虑、紧张、恐惧、忧郁、逃避等。
《国语辞典》:东作既失秋成无望(东作既失秋成无望)  拼音:dōng zuò jì shī qiū chéng wú wàng
指春季遭受旱灾失去耕种的时机,则秋季时很难指望能有好收成。
《国语辞典》: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拼音: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
办事犹豫不决,反遭受祸害牵累。《史记。卷五二。齐悼惠王世家》:「嗟乎!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主公岂不闻周公诛管蔡之事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望早早决计。」
《国语辞典》: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  拼音:yī yè bèi shé yǎo,shí rì pà má shéng
比喻遭受挫折,遇类似状况就变得胆小如鼠。《歧路灯》第七三回:「日出三竿,方敢出店。真真『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光景。」也作「一度著蛇咬,怕见断共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