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四海承风(四海承風)  拼音:sì hǎi chéng fēng
政令教化遍行天下。《孔子家语。卷二。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
《漢語大詞典》:苏州码子
1.原为苏州人表示数目的符号,后通行于全国。从一到十依次写做〡、〢、〣、〤、〥、亠、〧、〨、〩、。用于旧式帐簿,也叫草码。
《國語辭典》:通行證  拼音:tōng xíng zhèng
1.准许在管制区通行的凭證。
2.准许在同一系统下各机关、单位通行的凭證。
《国语辞典》:路路不通  拼音:lù lù bù tōng
1.所有的路都中断,无法通行。如:「洪水泛滥,小镇陷入路路不通的窘境。」
2.比喻四处碰壁。如:「他平日待人苛刻,一旦发生困难,便求助无门,路路不通!」
《国语辞典》:水断陆绝(水断陆绝)  拼音:shuǐ duàn lù jué
水路陆路均受阻隔,无法通行。宋。王令〈再上邵不疑书〉:「穷南之珠,极西之玉,山海之象犀,蜀里之锦,楚南荆北之材,天下之殊也,然皆水断陆绝。」
《国语辞典》:交通规则(交通规则)  拼音:jiāo tōng guī zé
泛指道路交通的管理法规与措施,以维护交通安全或便利交通行政之管理,多由政府明令制定。如:《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规则》。
《国语辞典》:交通指挥(交通指挥)  拼音:jiāo tōng zhǐ huī
对人、车的交通行为可产生行、止等的指示作用。分为手势指挥和交通号志两种。藉由人体所表示的姿势或号志所显现的光色讯号,达到交通管理的目的。
《国语辞典》:加值型网路(加值型网路)  拼音:jiā zhí xíng wǎng lù
在网路上通行有价资讯称为「加值型网路」。以基本的电信线路,配合通讯、电脑硬体和软体,以达成通信、交换资料与交易功能。如语音储存、家庭银行、电子邮递等,都是加值型网路的实例。也作「加值网路」。
《国语辞典》:车同轨,书同文(车同轨,书同文)  拼音:chē tóng guǐ,shū tóng wén
秦始皇初定天下,为使政令能通行全国,遂统一全国的度量衡、车轨宽度及文字等。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用以比喻统一天下。
《国语辞典》:西班牙语(西班牙语)  拼音:xī bān yá yǔ
通行于西班牙及中南美洲除巴西以外各国家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罗马语族,由卡斯提语发展而来,名词分阳性、阴性,复数形式由词尾-s、-es构成,形容词词尾变化与名词一致,动词体系较复杂。使用人数超过二亿五千万。
《国语辞典》:鸡爪钉(鸡爪钉)  拼音:jī zhǎo dīng
形似鸡爪的钉状物,用来阻绝通行。如:「警察用鸡爪钉来阻绝违规游行车辆的通行。」
《国语辞典》:单向道(单向道)  拼音:dān xiàng dào
单线车道的道路,或在同一条路上,变更车辆对向交通的某一通行方向,使其与另一通行方向相同的道路,称为「单向道」。
《国语辞典》:帮帖(帮帖)  拼音:bāng tiě
古代行政机关核准船队执行公务或营业的通行證。其功用与性质类似现今的营业执照。《六部成语注解。户部》:「帮帖:一帮船只所领之官票也。」
《漢語大詞典》:走马楼(走馬樓)
(1). 唐 代楼名,在 骊山 华清宫 。唐 温庭筠 《走马楼三更曲》 曾益 注引《西京记》:“ 大福殿 重楼连阁緜亘,西殿有 走马楼 ,南北长百餘步。”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 驪山 华清宫 毁废已久,今所存唯繚垣耳…… 明皇 吹笛楼 、宫人 走马楼 故基犹存。”
(2).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 清 陆筠 《海角续编》:“城上周围砌走马楼,拆沿城脚民房为之。”《雪岩外传》第七回:“想不到住宅里的楼屋原来是走马楼,处处都通的。”亦省称“ 走楼 ”。 沙汀 《淘金记》十九:“凡是对于已经分派停妥的负担表示拒绝的人,他们便只有来住走楼和后台了。”
《国语辞典》:主航道  拼音:zhǔ háng dào
港湾中的主要航道。大型船舶可自由通行,但不得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