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徒步旅行  拼音:tú bù lǚ xíng
不用任何的交通工具,而用走路的方式旅行。
《国语辞典》:徒步当车(徒步当车)  拼音:tú bù dāng jū
将走路当作乘车,形容悠閒自在。如:「他每日徒步当车,往来于公司和家里,既可省钱,又可运动。」
分类:走路乘车
《国语辞典》:外八字脚(外八字脚)  拼音:wài bā zì jiǎo
走路时双脚向外叉开,状如八字,称为「外八字脚」。
《国语辞典》:一摇三摆(一摇三摆)  拼音:yī yáo sān bǎi
形容走路摇摆,耍威风或显神气的氁样。如:「他一摇三摆的晃出门,好不威风!」《九命奇冤》第七回:「只见凌贵兴在茶亭里面,一摇三摆的迎了出来。」
《国语辞典》:迤逦歪斜(迤逦歪斜)  拼音:yǐ lǐ wāi xié
北平方言。形容走路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
《国语辞典》:一拐一拐  拼音:yī guǎi yī guǎi
形容跛脚走路不平稳的样子。如:「不小心脚踝扭伤了,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
《国语辞典》:一步一踱  拼音:yī bù yī duò
形容人走路缓慢。《儒林外史》第三回:「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
分类:走路缓慢
《国语辞典》:豨豨  拼音:xī xī
拟声词。形容猪走路的声音。
《国语辞典》:痶脚(痶脚)  拼音:diǎn jiǎo
脚有毛病,走路时一脚作点地的样子。也作「点脚」。
《国语辞典》:步幅  拼音:bù fú
大陆地区指走路或跑步时,同一脚掌两次著地间的距离。
《国语辞典》:绊跌(绊跌)  拼音:bàn dié
走路时,脚因碰到障碍而倾跌。《红楼梦》第二一回:「话说史湘云跑了出来,怕林黛玉赶上。宝玉在后忙说:『仔细绊跌了,那里就赶上了。』」
《国语辞典》:绊跤(绊跤)  拼音:bàn jiāo
走路时,脚部因碰到障碍物,身体失去平衡而跌倒。
《漢語大詞典》:走像
(1).走样,变相。 姚雪垠 《长夜》二八:“而现在脸色发青,眼窝深陷,眼睛无光,鼻子瘦得起棱,脖颈歪着,完全给饿走像啦。”
(2).走路的姿势。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真好嗓门,好长像,好走像,真,真比不了!”
《国语辞典》:走及奔马(走及奔马)  拼音:zǒu jí bēn mǎ
形容走路快速。《周书。卷一九。达奚武传》:「震字猛略。少骁勇,便骑射,走及奔马,膂力过人。」
分类:走路快速
《国语辞典》:拿腿  拼音:ná tuǐ
提起腿来走路。引申为走开、离去。如:「那个讨厌的傢伙一来,我就拿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