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师训
训兵
前训
彝训
典训
祖训
训饬
义训
训释
训诲
丕训
训谕
睿训
严训
训典
《國語辭典》:师训(師訓)  拼音:shī xùn
师长的训示、教诲。《文选。江淹。杂体诗。嵇中散》:「曰余不师训,潜志去世尘。」唐。刘知几《史通。卷一○。自叙》:「既欲知古今沿革、历数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假师训。」
分類:师傅训诲
《漢語大詞典》:训兵(訓兵)
练兵。《周书·文帝纪上》:“责重忧深,不遑啟处,训兵秣马,唯思竭力。”神僧传·无漏:“无何, 安 史 兵乱, 肃宗 训兵 灵武 ,屡梦有金色人念宝胜佛於御前。” 明 李东阳 《定州韩魏公祠堂记》:“於是训兵劝稼,置学建师,而 定 乃大治。”
分類:练兵
《漢語大詞典》:前训(前訓)
先君的教诲。国语·晋语四:“臣闻之,亲有天,用前训,礼兄弟,资穷困,天所福也。” 韦昭 注:“前训,先君之教。”《后汉书·胡广传》:“国有大政,必议之於前训,諮之於故老,是以虑无失策,举无过事。” 晋 刘琨 《谢录功表》:“臣虽不逮,预闻前训,恭让之节,臣犹庶几。”
分類:先君教诲
《國語辭典》:彝训(彞訓)  拼音:yí xùn
常训。《书经。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圣哲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
《漢語大詞典》:典训(典訓)
(1).《尚书》《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后汉书·桓荣传》:“ 庄 以童蒙,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於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準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
(2).准则性的训示。《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班昭》:“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宠,赖母师之典训。”《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其本处官司不遵朝廷典训,輒敢非理骚扰,实为未便。”
《國語辭典》:祖训(祖訓)  拼音:zǔ xùn
语本《书经。五子之歌》:「皇祖有训。」祖先的遗训。如:「『忠孝传家』是我们家的祖训,岂可违之!」
《國語辭典》:训饬(訓飭)  拼音:xùn chì
严厉的训戒与纠正。《文明小史》第二十八回:「县里听了一面之词,将田主著实训饬一顿,斥退不理,倒把那些佃户放了。」也作「训斥」。
《國語辭典》:义训(義訓)  拼音:yì xùn
以字义为主的训解方式,即用当代通行的语词解释古语词或方言词的意义。有别于音训及形训。
《漢語大詞典》:训释(訓釋)
(1).注解;解释。《梁书·儒林传·司马筠》:“ 郑玄 不辨三慈,混为训释,引彼无服,以注‘慈己’,后人致谬,实此之由。”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案 孔安国 注尚书,亦谓之传。斯则传者,亦训释之义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至评騭优劣,训释音义,辨证异同,见於 唐 以来各集,亦详加摭拾。”
(2).教训并释放。 樊增祥 《李昭春呈词》:“ 张元智 等仍候随堂薄责、训释可也。”
《國語辭典》:训诲(訓誨)  拼音:xùn huì
训诫教诲。《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知同其爱,训诲发中。」《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传。王友贞传》:「训诲子弟,如严君焉。」
分類:训诲教导
《漢語大詞典》:丕训(丕訓)
重大的训导。书·君陈:“尔惟弘 周公 丕训。” 孔 传:“当阐大周公之大训。”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朕奉若丕训,宪章前式。” 唐 元稹 《授李绛检校右仆射兼兵部尚书制》:“予小子铭鏤丕训,夙夜求思。” 宋 宋祁 《代杨郓州谢上表》:“臣敢不内循丕训,上体宝慈?”
分類:重大训导
《漢語大詞典》:训谕(訓諭)
亦作“ 训喻 ”。 犹训诲;开导。《艺文类聚》卷三七引 三国 魏 管宁 《答桓范书》:“泛爱遇隆,远辱纶墨,降尊诱卑,训喻过泰。”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想此十餘月中,训諭何限?惜乎弗问,此师之咎矣。” 唐 杜甫 《元日示宗武》:“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本大臣由 楚 省奉召进 京 ,面承训諭,指授机宜,给以钦差大臣关防来此查办,尔等皆已闻知。”
《漢語大詞典》:睿训(睿訓)
指皇帝的教诲。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今天下幸安,皆睿训所被,而未极徽号,孰报君亲?”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贺册鲁王表》:“伏以 鲁王 夙承睿训,特禀天姿,爰择吉辰,光膺宠册。”一本作“叡训”。
分類:教诲帝王
《漢語大詞典》:严训(嚴訓)
(1).严厉训导;严厉管教。世说新语·德行“ 谢公 夫人教儿”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太尉 刘子真 清洁有志操,行己以礼,而二子不才,并瀆货致罪。 子真 坐免官。客曰:‘子奚不训导之?’ 子真 曰:‘吾之行事,是其耳目所闻见,而不放效,岂严训所变?’”隋书·皇甫绩传:“尝与诸外兄博奕, 孝宽 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 绩 孤幼,特捨之。”
(2).指严厉的训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裘文达公:“上鉴其诚,虽忤旨时加严训,不逾时恩礼如初。”
(3).父训;父命。 唐 孙逖 《赠太子詹事王公神道碑》:“公夙遭閔凶,不禀严训,圣善所育,孩提有成。” 唐 欧阳詹 《出门赋》:“严训诫予以勿久,指蒲柳以伤秋。”
《國語辭典》:训典(訓典)  拼音:xùn diǎn
1.古圣先王所留下来的典籍。《左传。文公六年》:「予之法制,告之训典。」唐。孔颖达。正义:「训典,先王之书。」
2.教导的常法。《书经。毕命》:「弗率训典,殊厥井疆。」《文选。张衡。南都赋》:「缙绅之伦,经纶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