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旷典(曠典)
(1).前所未有的典制。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二:“国朝自外拜相者, 文潞公 、 韩康公 、 章子厚 ,近年 陈原公 ,亦旷典也。”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定恩骑尉:“凡阵亡人员,其封爵袭替者,皆赏给恩骑尉,以世其家,真旷典也。”清史稿·刑法志三:“迨 嘉庆 二十五年,始将到配未及三年人犯一体查办,尤为旷典。”
(2).稀世盛典。宋史·乐志五:“ 至道 始册皇太子,有司言:‘太子受册,宜奏《正始之乐》。’百年旷典,至是举行,中外胥悦。”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日皇上陞殿,真乃旷典!”
《漢語大詞典》:典故
(1).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讌见,輒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北史·高隆之传:“ 隆之 性好小巧,至於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压角之来莫究其始, 开元 礼及累朝典故并无其文。”
(2).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大戏节戏:“其时典故如 屈子 竞渡, 子安 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一:“语杂詼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 老舍 《茶馆》第三幕:“‘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
《漢語大詞典》:典制
(1).谓掌管使用。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陈澔 集说:“此六材者,六工之所用也,故不曰典司而曰典制。”
(2).典章制度。荀子·礼论:“其理诚大矣,擅作典制辟陋之説入焉而丧。”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丧纪之礼虽有典制,苟无其时,所不得行。”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周礼:“盖国家典制,歷代递有沿革。”
《漢語大詞典》:古式
(1).古时的典制、仪范。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敢仪古式,昭铭景烈。”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 汉中王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观其憖遗之切,呜呼之叹,虽非叡作,古式存焉。”
(2).古老的样式。 许地山 《人非人》:“老太太摇摇头,等耳上那对古式的耳环略为摆定了,才继续说。”
《漢語大詞典》:训典(訓典)
(1).王者教导民众的法则。书·毕命:“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 孔 传:“其不循教道之常,则殊其井居、田界,使能畏为恶之祸,慕为善之福。”
(2).指先王典制之书。后泛指奉为典则的书籍。左传·文公六年:“告之训典,教之防利。” 杜预 注:“训典,先王之书。” 杨伯峻 注:“《楚语上》‘教之训典,使知族类’,又下‘又有左史 倚相 能道训典以叙百物’,《晋语八》‘缉训典’,训典盖典章制度之书。”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树训典以示民极,审褒贬以彰劝沮。”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且中外羣圣,咸载训典,虽教有殊门,而理无异趣。” 唐 权德舆 《秘书郎壁记》:“然则先王之法志,官师之训典,九流百代,如贯珠然。” 明 徐渭 《治冢》诗之二:“ 子舆 垂训典,壑腐惨蚋蝇。”
《漢語大詞典》:官典
(1).指低级官吏。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臣今计此用钱已多,其餘官典及巡察手力所由等粮课,仍不在此数。通计所给,每岁不下十万贯。”
(2).朝廷的典制。元史·礼乐志一:“﹝ 世祖 至元 七年﹞冬十有一月戊寅, 秉忠 等奏请建官典朝仪,帝命与尚书省论定以闻。”
《漢語大詞典》:萧何律(蕭何律)
汉 萧何 所制的典制律令。汉书·刑法志:“ 汉 兴, 高祖 初入 关 ,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蠲削烦苛,兆民大説。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姦,於是相国 萧何 攗摭 秦 法,取其宜於时者,作律九章。”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百餘年间未灾变, 叔孙 礼乐 萧何 律。”亦省称“ 萧律 ”。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 房 谋兼 杜 断, 萧 律继 曹 遵。”
《漢語大詞典》:祠典
祀典,有关祭祀的典制。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青龙 元年﹞詔诸郡国山川,不在祠典者勿祠。”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 霸 滻 , 长水 也,虽不在祀典,以近 咸阳 秦 、 汉 都, 涇 、 渭 、 长水 ,尽得比大川之礼。”
《漢語大詞典》:通制
共同的典制。后汉书·张敏传:“臣愚以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杀人者死, 三代 通制。”新五代史·晋家人传论:“此万世之通制,而天下之公行也。” 宋 陈亮 《章晦文墓志铭》:“天理人情之至,圣人所用以为天下之通制者也。”
分類:共同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