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弘义(弘義)
大义;正道。后汉书·荀彧传:“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能以国让,弘义有归。”
分類:大义正道
《漢語大詞典》:宏义(宏義)
犹大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萧子云 每叹曰:‘吾著《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宏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
分類:大义
《漢語大詞典》:弘致
(1).广为招致。后汉书·章帝纪:“方春东作,宜及时务。二千石勉劝农桑,弘致劳来。”
(2).大义。梁书·武帝纪上:“盖闻受金於府,通人弘致;高蹈海隅,匹夫力节。”
(3).远大的志趣。晋书·祖逖传:“ 逖 方当摧锋越 河 ,扫清 冀 朔 ,会朝廷将遣 戴若思 为都督, 逖 以 若思 吴 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
《漢語大詞典》:大义(大義)
(1).正道;大道理。易·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旧唐书·李晟传:“ 晟 亦同劳苦,每以大义奋激士心,卒无叛离者。”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不该因私情而忘大义,你不该阻止她回家去看她那患病的母亲。”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漢語大詞典》:义士(義士)
(1).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左传·桓公二年:“ 武王 克 商 ,迁九鼎于 雒邑 ,义士犹或非之。”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接舆妻:“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 宋 苏轼 《大臣论上》:“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当此之时,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
(2).指侠义之士。战国策·赵策一:“ 赵襄子 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唐 司空图 《冯燕歌》:“ 魏 中义士有 冯燕 ,游侠 幽 并 最少年。”
(3).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城东南有一碑,碑文悉破无验,惟碑背故吏姓名尚存: 熹平 元年,义士门生 沛国 萧刘定兴 立。” 清 翟灏 通俗编·释道:“ 汉 《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 宋太宗 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今之信士,即 汉 碑所称义士也。”
(4).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称为“义士”。亦称“ 义民 ”。
《漢語大詞典》:思义(思義)
(1).想着道义。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左传·昭公十年:“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
(2).思辨能力。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淳于智 ﹞性深沉,有思义。”
(3).研求要旨,探究大义。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五:“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漢語大詞典》:陈义(陳義)
(1).陈说的道理。庄子·让王:“ 屠羊説 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其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2).陈述大义。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 延年 文生,夙无武称,陈义奋辞,胆气凌云。” 戴明扬 校注:“汉书·霍光传:‘﹝ 昌邑王 ﹞即位,行淫乱, 光 忧懣,遂召会议 未央宫 ,羣臣皆惊愕失色。 田延年 前离席按剑曰:今羣下鼎沸,社稷将倾,如今 汉 家絶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於地下乎?’”
(3).所表现出的凛然大义。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荐扬诚斋》:“ 昌黎 留 孔 戣 ,事虽不行,陈义甚高, 诚斋 有焉。”
《漢語大詞典》:倡义(倡義)
首倡大义;宣扬大义。多指举兵行事或起义。新唐书·萧铣传:“ 德基 倡义竭诚, 柳生 擅杀之,不诛,无以为政。”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浙江人物:“ 宸濠 之变, 孙忠烈 首输忠死节, 王文成 首倡义勘乱。”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始 孙文 倡义於 广州 , 长素 尝遣 陈千秋 、 林奎 往,密与通情。”
《漢語大詞典》:死义(死義)
为义而死。谓恪守大义。吕氏春秋·离俗:“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史记·汲郑列传:“ 淮南王 谋反,惮 黯 ,曰:‘好直諫,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清 方兆曾 《国士叹》诗:“人臣死义不死恩,众人国士何当论。”
分類:恪守大义
《漢語大詞典》:义训(義訓)
(1).大义的垂训。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曲从义训,以示大顺。”
(2).泛指教诲。 宋 曾巩 《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而况皇帝陛下处父子之间,常先义训,君臣之际,每狥公言。” 元 郝经 《浑元刘先生哀辞》序:“格言义训,虽屡得闻,而顽钝椎鲁之资,桿棘而不入。”
(3).对字义、词义的解释。别于“音训”、“形训”而言。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 颖达 与 颜师古 、 司马才章 、 王恭 、 王琰 受詔撰《五经义训》,凡百餘篇。”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三》:“将欲更 汉氏 也,羣师互有短长,非深於义训,勇於割闻者,不能也。”
《漢語大詞典》:义夫(義夫)
(1).坚守大义的人。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雄臣驰騖,义夫赴节。”晋书·忠义传序:“陨节苟合其宜,义夫岂吝其没;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 宋 苏舜钦 《乞用刘石子弟》:“烈士义夫,闻之震激。”
(2).情专的男子。 清 李渔 《比目鱼·回生》:“这等説起来,是一对义夫节妇了,可敬,可敬!”
《漢語大詞典》:立义(立義)
(1).奉行大义。礼记·儒行:“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孔颖达 疏:“所立必存义也。”国语·晋语九:“方臣之少也,进秉笔,赞为名命,称於前世,立义於诸侯。”管子·轻重丁:“故 桓公 推仁立义,兄弟相戚,骨肉相亲,此之谓繆数。” 唐 刘叉 《怨诗》:“丈夫不立义,岂如鸟兽情?”
(2).犹举义。周书·魏玄传:“ 玄 遂率募乡曲,立义於 关 南。”北史·司马裔传:“ 周文 令 山东 立义诸将等能率家入 关 者,并加重赏。”
(3).确立观点;取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是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隋书·经籍志一:“又有《业诗》,奉朝请 业遵 所注,立义多异,世所不行。”
《漢語大詞典》:义让(義讓)
基于大义的谦让。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於媵妾。朕嘉其义让。”后汉书·窦宪传:“ 宪 以前太尉 邓彪 有义让,先帝所敬,而仁厚委随,故尊崇之。”
《漢語大詞典》:通义(通義)
(1).普遍适用的道理与法则。孟子·滕文公上:“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汉书·张汤传:“夫襃有德,赏有功,古今之通义也。”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将佐有败,元帅必任其责。 诸葛亮 为大将军, 马謖 之败,降右将军。此古今通义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
(2).疏通大义。常用为书名,指概述性的著作,如:白虎通义文史通义
《漢語大詞典》:谊士(誼士)
义士。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文选·班固〈典引〉:“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 刘良 注:“讥刺朝廷,贬损 汉 世,非义士也。”新唐书·窦建德传:“ 琮 ,谊士也,吾方旌擢以励事君者。”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序》:“诸谊士心益焦愤,乃默审时局……于八月二十七之夕,宣示官商,遍揭革命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