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街头诗(街頭詩)
印成传单在街头散发或发表在街头墙上的诗,内容多半反映当前的现实问题。 管桦 《井台上》:“你没看见?街头诗都写到墙上啦--别看 德全 老婆五十三,她是咱村的女模范!”
《漢語大詞典》:小热昏(小熱昏)
(1).曲种名。旧时流行在 江 浙 一带的一种街头曲艺。原为卖梨膏糖的人作为招徕顾客的一种手段。唱词多以新闻时事、民间故事为题材。演唱时用一面小锣,三块竹板,边敲边唱。小热昏有 苏州 、 杭州 两派。现在搬上舞台表演的“小锣书”、“三敲赋”均属“小热昏”。《新世界小说社报》第5期《论戏剧弹词之有关于地方自治》:“谈小说如 苏州 小热昏,跳跃而入 玄妙观 。” 阿英 《年画的叫卖》:“过去 上海 所谓‘小热昏’,是最擅长此道的。”
(2).语言妄诞、行为荒唐的年轻人。《冷眼观》第十五回:“莫説我是无意顺嘴溜的话,就是当真説起的,你要我保他们那一班小热昏,是个个能举得孝廉方正,就打从我数起,先是头一个靠不住。”
《国语辞典》:悬壶济世(悬壶济世)  拼音:xuán hú jì shì
据《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下。费长房》记载,市场中有卖药老翁,白天在街头悬挂一壶,以为标帜,夜间便跳入壶中,让人无法看见。后代以悬壶济世代称行医救人。如:「他从小就立下悬壶济世,救助贫病的宏愿。」
《国语辞典》:怪诞剧(怪诞剧)  拼音:guài dàn jù
从罗马土俗剧及文艺复兴时代义大利街头产生的粗俗喜剧里,衍生出来的现代喜剧。剧中有荒唐的情节、愚昧的行为,藉誇张的手法来嘲讽讥笑人类的愚昧无知。
《国语辞典》:风里言(风里言)  拼音:fēng lǐ yán
街头传言或谣言。《金瓶梅》第一八回:「只听见过路人风里言风里语,多交头接耳,街谈巷议。」
《国语辞典》:落地帮(落地帮)  拼音:luò dì bāng
街头卖艺的人。如:「他的祖父是个出名的落地帮。」也称为「撂地帮」。
分类:街头卖艺
《国语辞典》:撂地帮(撂地帮)  拼音:liào dì bāng
街头卖艺的人。如:「街上又来了一群撂地帮。」也作「落地帮」。
分类:街头卖艺
《国语辞典》:野孩子  拼音:yě hái zi
常在街头游荡无人管束的小孩。
《漢語大詞典》:告地状
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写在纸上铺在街头或用粉笔写在地上,向路人乞求钱财或其他帮助。
《國語辭典》:逛街  拼音:guàng jiē
在街头散步閒游。如:「每到打折期间,逛街购物的人潮就大增。」
《國語辭典》:倒街卧巷(倒街臥巷)  拼音:dǎo jiē wò xiàng
倒卧在街道巷旁。指无家可归、露宿街头。《水浒传》第二一回:「这等倒街卧巷的横死贼,也来上门上户欺负人。」《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你再把这两间房卖了,咱可倒街卧巷的。」
分類:露宿街头
《國語辭典》:电话亭(電話亭)  拼音:diàn huà tíng
装在公共场所供人使用电话的设施。通常分割成独立的小空间,内装电话。如:「在电话亭内打电话,可以免于外界的干扰。」
《國語辭典》:拉场子(拉場子)  拼音:lā cháng zi
1.艺人在庙会或市集据地表演前,先以敲锣等方式吆喝观众来欣赏。如:「各表演团体都在卖命的拉场子。」也作「撂地」。
2.戏剧中的配角,为了延宕时间,让正角稍微休息或换装,而上台做种种表演。如:「该配角拉场子,让主角休息了。」也作「拉场」。
《國語辭典》:街头剧(街頭劇)  拼音:jiē tóu jù
在街上演出的戏剧。
《漢語大詞典》:卖拳头(賣拳頭)
方言。指在街头或娱乐场所表演武术以谋生。 胡祖德 《沪谚外编·看潮歌》:“撮戏法咾卖拳头,糖食水果摆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