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枝传远信
 
一枝寄北人
 
一枝寄相思
 
一枝寄远信
 
一枝春
 
一枝春信
 
一枝春色
 
一枝谁寄长安
 
一枝随驿使
 
不寄梅花
 
到陇梅花
 
剪梅烟驿
 
南枝附春信
 
只赠梅花
 
寄一枝
 
寄寒梅
 
寄折梅
 
寄春
 
寄梅花
 
寄与路遥
 
寒梅传驿信
 
寒梅堪寄
 
寻驿使
 
岭梅传远信
 
庾岭一枝
 
庾梅信断
 
折寒香传语
 
折幽香千里寄
 
折得陇头
 
折梅
 
折梅寄
 
折梅寄我
 
折梅寄江北
 
折花寄
 
故人堪寄
 
故人赠江头春信
 
故人难寄
 
春在手
 
春赠陇头
 
梅寄断魂
 
梅残驿使迟
  
梅花寄寒驿
 
梅花寄远
  
楚驿梅边
 
水驿寄江南梅萼
 
江南信
 
江南信息
 
江南折赠
 
江南春信
 
江南逢梅
 
江南驿使
 
江路梅花
 
花信随驿使
 
万里凭驿使
 
万里赠
 
解道江南句
 
赠春色
 
赠梅花
  
送客逢春
 
逢驿使
 
远寄江南春意
  
陆凯寄梅
 
陆郎封寄
 
陇头人
 
陇头春信
 
陇头春色
 
陇头梅
 
陇驿传梅
 
难随驿使
 
驿使传梅
 
驿使带春
 
驿使梅
 
驿使为伊忙
 
驿传梅信
  
相关人物
范晔
 
陆凯


《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4432~
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范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简释

陇头梅:咏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亦咏梅花。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例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杜甫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柳宗元 早梅

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

欲托清香传远信,一枝无计奈愁何。 王初 梅花二首

典故
范宣城

相关人物
范晔


《宋书》卷六十九《范晔传》
元嘉九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在郡数年,迁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兄皓为宜都太守,嫡母随皓在官。十六年,母亡,报之以疾,晔不时奔赴,及行,又携妓妾自随,为御史中丞刘损所奏,太祖爱其才,不罪也。服阕,为始兴王浚后军长史,领南下邳太守。及浚为扬州,未亲政事,悉以委晔。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例句

千人插羽迎,知是范宣城。 韩翃 送郢州郎使君

典故
范晔顾儿

相关人物
范晔


《宋书》卷六十九〈范晔孔熙先列传〉~828~
晔转醉,子蔼亦醉,取地土及果皮以掷晔,呼晔为别驾数十声。晔问曰:「汝恚我邪?」蔼曰:「今日何缘复恚,但父子同死,不能不悲耳。」

例句

范晔顾其儿,李斯忆黄犬。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8—445 【介绍】: 南朝宋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字蔚宗。范泰子。少好学,善文章,能隶书,晓音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初为彭城王刘义康冠军参军。后为檀道济司马,随军北征,迁尚书吏部郎。文帝元嘉九年,触犯义康,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取诸家而作《后汉书》。十七年,义康以专权被黜,晔迁左卫将军,官至太子詹事。二十二年末,因涉及孔熙先等欲迎立义康事,被杀。狱中作《与诸甥侄书》,述所撰《后汉书》意旨。
全宋文·卷十五
晔字蔚宗,泰少子,小字塼,出继从伯弘之,袭封武兴县侯。义熙末为武帝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宋受禅,随府转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服阕,为檀道济征南司马,领新蔡太守。寻为司徒从事中郎,迁尚书吏部郎。文帝即位,左迁宣城太守。寻为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母忧服阕,为始兴王浚后军长史,领南下邳太守。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与孔熙先等谋立彭城王义康,事泄,弃市。有《后汉书》九十七卷,集十五卷。
《国语辞典》:范晔(范晔)  拼音:fàn yè
人名。(西元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人。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后与鲁国孔熙先谋逆,伏诛。著有《后汉书》,为四史之一。
《國語辭典》:班范  拼音:bān fàn
汉班固及南朝宋范晔的合称。因所著《汉书》和《后汉书》颇享盛名,故称为「班范」。亦指《汉书》、《后汉书》为「班范」。清。浦起龙《史通通释。卷四。称谓》:「班、范二史皆以刘玄为目,不其慢乎?」
《漢語大詞典》:范史
后汉书的别称。因撰写者是 南朝 宋 范晔 ,故有此称。 宋 刘克庄 《再和林肃翁有所思韵》:“何妨 范 史书鉤党,不顾 欧 碑説解仇。”
《國語辭典》:后汉书(後漢書)  拼音:hòu hàn shū
书名。纪及列传为南朝宋范晔所撰,志则为南朝梁刘昭取晋司马彪《续汉书》所补。一二○卷,分本纪十、志三十、列传八十。范书一出,超越众家后汉史书,而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其中,〈文苑传〉的别立,开创了史书重视文学活动的良好先例。
《漢語大詞典》:郭泰船
后汉书·郭太传:“ 郭太 ,字 林宗 , 太原界休 人也。家世贫贱……乃游於 洛阳 。始见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 河 上,车数千两。 林宗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按,后汉书作者 范晔 以父名 泰 ,避讳改作“郭太”。后因以“郭泰船”为伴同名流泛舟的典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绕朝策,思同 郭泰 船。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亦省作“ 郭舟 ”。 明 袁宏道 《舟中同黄绮石沈广乘汤陨陆赋》诗:“天上飞 王 舄,人间附 郭 舟。”
《国语辞典》:萧行范篆(萧行范篆)  拼音:xiāo xíng fàn zhuàn
南朝宋书法家萧思话善行草书,范晔精于小篆,后世并称为「萧行范篆」。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袁昂古今书评》:「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绝妙。」清。李渔《意中缘。第五出。画遇》:「若要古人的,有羊真孔草,萧行范篆。」
《國語辭典》:二十四史  拼音:èr shí sì shǐ
清乾隆时所颁定的正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皆为纪传体史书。
《國語辭典》:陇头音信(隴頭音信)  拼音:lǒng tóu yīn xìn
吴陆凯与范晔交情深厚,陆凯自江南以诗一首、梅花一枝寄赠给陇头范晔。见宋。周邦彦〈解连环。汀洲渐生杜苦〉词陈元龙注引《荆州记》。后世用以指书信。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七出:「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梅驿(梅驛)
驿所的雅称。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从此尊前,便顿然少箇, 江 南羇客。不忍怱怱,少驻船梅驛。” 宋 陆游 《蓦山溪·送伯礼》词:“梅驛外,蓼滩边,只待除书看。”参见“ 梅花使 ”。
分類:雅称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赠远(贈遠)
赠送东西给远行的人。 元 黄清老 《古诗送王君冕归陕西》之六:“锦囊可赠远,愧非明月珠。” 明 茅孝若 《苏园翁》:“耒耜之餘编草屨,同革舃般坚靭哩,赠远輒相貽。”
《漢語大詞典》:陆凯传情(陸凱傳情)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陆凯传情”为咏梅之典。 宋 钱惟演 《柳絮》:“ 陆凯 传情梅暗落, 韩凭 遗恨蝶争飞。”
《漢語大詞典》:驿寄梅花(驛寄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宋 秦观 《踏莎行》词:“驛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漢語大詞典》:驿路梅花(驛路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官桥杨柳和愁摘,驛路梅花带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