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90,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编简
简拔
狂简
文简
断简
山简
玉简
竹简
金简
执简
妙简
简求
夷简
简记
宽简
《漢語大詞典》:编简(編簡)
书籍;史册。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凡自 唐 虞 已来,编简所存,大之为河海,高之为山岳。” 唐 罗隐 《谗书·拾甲子年事》:“余过 太行 时,有传吏能道当时事,因拾於编简。” 清 姚椿 《朱古愚翁真赞》:“翁家先世,独以儒教,中更多故,编简失考。”
分類:书籍史册
《國語辭典》:简拔(簡拔)  拼音:jiǎn bá
拣选拔擢。《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國語辭典》:狂简(狂簡)  拼音:kuáng jiǎn
志向远大而行事粗略。《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漢語大詞典》:文简(文簡)
简策上的文辞。古代无纸时,著述皆写于竹简或木简上,故称。后汉书·贾逵传:“其餘同《公羊》者什有七八,或文简小异,无害大体。”
《漢語大詞典》:断简(斷簡)
见“ 断简残编 ”。
《國語辭典》:断简残编(斷簡殘編)  拼音:duàn jiǎn cán biān
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章。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你贪著个断简残编,恭俭温良好缱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也作「断编残简」。
《骈字类编》:山简(山简)
唐 杜甫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唐 罗隐 送沈先辈归送上嘉礼 好继马卿归故里,况闻山简在襄阳。
宋 陈造 再次韵四首 其一 倒载肯陪山简醉,反关莫厌孟公留。
分类:山简
《國語辭典》:玉简(玉簡)  拼音:yù jiǎn
1.玉质书简,帝王用以封禅、诏告的文书。明。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便催归玉简侍宸旒,他日归来金莲送。」
2.道士所用的玉质手板。多用于斋醮科仪。《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谨以今月二十日伏延官道,爰就孝居,建盟真炼度斋坛,庸颁玉简;演九转生神宝范,奏启琅函。」
3.玉质手板。《喻世明言。卷三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重湘手执玉简,昂然而出,升于法座。」
《國語辭典》:竹简(竹簡)  拼音:zhú jiǎn
竹片。古代纸未发明前,将竹剖削成片,在上面刻写文字,称为「竹简」。《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漢語大詞典》:金简(金簡)
金质的简册。常指道教仙简或帝王诏书。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圣人所记曰:在于九山东南,天柱号曰 宛委 ……其巖之巔,承以文玉,覆以磐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 唐 刘禹锡 《为杜佑谢手诏表》:“拜捧紫泥,跪伸金简。” 明 张居正 《应制白鹤吟》之四:“金简忽传天上字,东华初纪大椿年。”
《漢語大詞典》:执简(執簡)
手持简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南史氏 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后以指任史官、御史之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爰及太史 谈 ,世惟执简; 子长 继志,甄序帝勣。”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诗:“执简皆推直,勤王岂告劳;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明史·李世祺传:“簪笔执简之臣,接跡囹圄;考槃薖轴之士,抗声鸿举。”
《國語辭典》:妙简(妙簡)  拼音:miào jiǎn
精心选择。《后汉书。卷七九。儒林列传。序》:「时樊准、徐防并陈敦学之宜,又言儒职多非其人,于是制诰公卿妙简其选。」《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宜妙简德行,以充其选。」
分類:精选
《漢語大詞典》:简求(簡求)
拣选寻求。后汉书·皇后纪序:“自古虽主幼时艰,王家多衅,必委成冢宰,简求忠贤,未有专任妇人,断割重器。”
分類:拣选寻求
《國語辭典》:夷简(夷簡)  拼音:yí jiǎn
平淡质朴。《梁书。卷五一。处士传。庾诜传》:「而性托夷简,特爱林泉。」《晋书。卷五○。曹志传》:「少好学,以才行称,夷简有大度。」
分類:平易质朴
《漢語大詞典》:简记(簡記)
文书簿册。
《漢語大詞典》:宽简(寬簡)
宽大,不苛求。晋书·嵇康传:“﹝ 嵇康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新唐书·朱敬则传:“天下已平,故可易之以宽简,润之以淳和。” 宋 苏辙 《形势不如德论》:“三代之时法令宽简,所以隄防禁固其民而尊严其君者,举皆无有。”明史·吴亮传:“ 亮 姿貌魁梧,性宽简,不喜杀戮,所至蛮人怀附。”
分類:宽大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