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容足
仅能立足,形容所处之地极狭小。庄子·外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魏书·司马衍传:“ 嶠 復喻 侃 曰:‘ 苏峻 遂得志,四海虽广,公寧有容足乎?’” 唐 刘商 《与于中丞》诗:“万顷荒林不敢看,买山容足拟求安。” 明 王世贞 《即事书怀》诗:“我自安排容足处,裁诗先属 太茅君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从前我只道 上海 的地方不好,据此看来,竟是天地虽宽,几无容足之地了!” 郭希仁 《从戎纪略》:“司令部地本窄狭,办公人员仅能容足,来者皆集于门外。”
《漢語大詞典》:强立
亦作“彊立”。
(1).遇事能明辨不疑。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郑玄 注:“强立,临事不惑也。” 孔颖达 疏:“强立谓专强独立,不有疑滞。”
(2).引申为专断,自以为是。 明 归有光 《圣人之心公天下》:“攻其瑕而忘其坚,爱而不知其恶,憎而不知其美,强立而不返,终其身焉,其于爱憎取舍,若枘凿焉不相易也。”
(3).刚直;刚正。逸周书·官人:“直方而不毁,廉洁而不戾,彊立而无私,曰有经者也。”北史·裴延儁传:“ 泽 本劲直,无所回避……妻亦至性强立,时人以为健妇夫半。” 宋 曾巩 《洪州新建县厅壁记》:“方是时也,而天下之能忘其势而好恶不妄者鲜矣,能忘人之势而强立不苟者亦鲜矣。”
(4).以强大立足天下。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康有为 《行庆改会简要章程》二十:“中国今日大变新法,渐望强立,皆皇上舍身所致。”
(5).挺立;屹立。 清 金农 《宣城沈丈画松歌》:“何假 鳧氏 大火来煅成,直榦彊立焉能遭错折。”
《國語辭典》:安迹(安跡)  拼音:ān jī
安定、立足。《三国演义》第六○回:「松观荆州:东有孙权,常怀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鲸吞;亦非可久恋之地也。玄德曰:『故知如此,但未有安迹之所。』」
分類:立足
《国语辞典》:容足地  拼音:róng zú dì
仅能立足的小地方。晋。王羲之〈万石帖〉:「朝有君子,晓然复谓,有容足地常如前者。」
《漢語大詞典》:寄足
立足,落脚。引申为托身、存身。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京邑有旧庐,不容久食宿,臺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 士隐 送 雨村 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 雨村 带至神京,使 雨村 投謁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
《漢語大詞典》:靡披
形容军队溃败,不能立足。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师之攸向,无不靡披。”
《国语辞典》:职业训练所(职业训练所)  拼音:zhí yè xùn liàn suǒ
招收社会上缺乏谋生技能的人,授以足供其立足社会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自谋生活的训练场所。
《国语辞典》:自立自强(自立自强)  拼音:zì lì zì qiáng
依靠自己的力量立足,奋发图强。如:「遭受挫折不可颓废丧志,必须自立自强才能突破困境。」
《国语辞典》:置足之地  拼音:zhì zú zhī dì
立足安身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五一回:「我今孤穷一身,无置足之地。」
分类:立足安身
《国语辞典》:安身之地  拼音:ān shēn zhī dì
容身立足的地方。《三国演义》第四○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文明小史》第五七回:「诸位先生,我看此处断非安身之地,今日他虽回去,谅来未必甘心。」
分类:容身立足
《国语辞典》:差别待遇(差别待遇)  拼音:chā bié dài yù
立足于歧视或不平等的对待方式。如:「基于人人平等的原则,不论性别、宗教、种族在教育、就业、经济上都不应有差别待遇。」
《漢語大詞典》:安徒生童话集
丹麦安徒生作于1835-1872年。其童话创作既立足于现实生活,又充满了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想像和期望;而对人间的黑暗和各种不合理现象,则给予无情的揭露和讽刺。作品的语言生动活泼,睿智幽默,又充分表现出儿童的心理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國語辭典》:安身之处(安身之處)  拼音:ān shēn zhī chù
容身立足的地方。《红楼梦》第六九回:「二爷二奶奶要撵我回去,我没了安身之处,太太好歹开恩。」